郭侃认真地道:“臣的设想是以长枪手、刀盾手和弓箭手三者协同,合成一军。其中长枪手、刀盾手皆穿钢甲。长枪手二千一,刀盾手三百,弓箭手六百。三者组成方阵,以长枪为城,以刀盾为护,以弓箭远射。上得战场,长枪之阵便不星散,无论进退,皆结阵而动。刀盾之兵可以灵活运用,或护佑弓箭手,或掩护长枪阵之侧翼,或与敌步卒近战肉搏。”
郭侃提出的其实是方阵战术,现在的北明军也在向这方面演变——战术的演变往往是伴随着武器装备的提升和作战地形的改变而进行的。而且,还会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北明军最早的战术是横队/纵队,是继承自霹雳水军的。因为霹雳水军当时作战的地形都是比较崎岖复杂的,不大会遇到强大骑兵的攻击。因而横队/纵队的战术既能发扬火力,又比较灵活。
而如今明军已经进入平原、草原,面临着强大的蒙古骑兵,自然要改变战术,引入方阵了。
现在的问题只是方阵要怎么布置,怎么机动,各兵种怎么混成协同。
在这方面,经验不足的明军参谋自然不如久经战阵的郭侃了。
陈德兴沉吟片刻,道:“2000副钢甲孤王是没有的,一个月内顶多给你1200副……至于这种方阵战法就现在你的一旅人兵马中试行吧。”
郭侃想了想,点点头道:“行啊,1200副也够了,刀盾手全配钢甲,长枪兵配900副钢甲,1200副皮甲,弓箭手无甲。不过,大王您还得给臣配属几门大炮和几百八旗马队。”
“好,便如此安排!”陈德兴不知道,郭侃提出的这个方阵战术已经非常接近历史上的西班牙方阵了。只要将弓箭手换成火枪手,把刀盾手换成戟兵,就是妥妥的西班牙方阵了!
不过话说回来,把弓弩手换成火绳枪的意义也不大。因为早期的火绳枪有效射程很近,主要是用来对付穿着板甲的敌人——因为欧洲冶金工艺在15、16世纪的进步,弓箭已经不足以对付穿着简易板甲的步兵。所以火绳枪才会走上历史舞台。
而对眼下的北明军而言,发展有效射程不如弓箭的火绳枪意义实在不大。
……
“大王,下官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否?”
“问吧。”末哥王爷一边展开了忽必烈的亲笔信低头看着,一边对前来送信的刘孝元道。
“不知大王为什么要让恁般多的百姓入燕京城呢?”
“啊,这个啊……”末哥摇摇头,“这不是孤王的意思,是大汗的命令。”
“大汗?”刘孝元一怔,随即就想到了什么,低声问,“大汗是不是要大王把燕京的粮草都运去居庸关?”
末哥愣了一下,抬头瞪着刘孝元,“这事儿是谁跟你说的?”
刘孝元一笑:“是下官猜的……大汗先集中百姓与燕京,再将粮草运去居庸,最后弃守燕京,便是要让几十万百姓去吃穷陈德兴吧?”
末哥哼了一声:“大汗要怎么做,我等臣子不可与闻,但有旨意,照办便是!刘承旨,你知道的多了,可不能到处乱说!要是坏了大汗的事情,只怕你吃罪不起!”
“下官明白,下官不会对旁人说的。”刘孝元面无异色,心中却是思绪翻腾。忽必烈不愧是一代雄主,打起仗来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要将燕京城内的几十万汉人百姓当成人质——陈德兴若要将自己的军粮分给百姓,那这几十万张嘴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北明军的军粮吃光!
若是陈德兴狠着心让几十万人饿死,失去燕地民心不说,单是几十万汉人人口的损失,就能让北明占领燕云所得的利益大大下降。
末哥这时提起笔在一信筏上写着什么,随口又吩咐刘孝元道:“刘承旨,你这次回去,不要走居庸关,走易州,出飞狐口,绕道去集宁等候大汗。”
“不走居庸关?”刘孝元眼珠子一转,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大王的意思是……要避开东道四王的探马游骑?”
末哥看了一眼刘孝元,嗤笑道:“聪明倒是聪明的……你就是要避开东道的人!孤王会派人护送,明日就启程!至于今日,你就留在孤王府中,不许离开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