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百官都开始低声议论起来了。
尉迟江晚听完之后,也没有吭声。
这件事太敏感了。
奉日军便算了,禁军也要调动的话,意味完全不一样。
铁喜虽是皇帝,可也没有能力将大宋朝的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就马宝义所说的这些,他就不了解,这是第一次听说。
他还没真没注意到兵册中的这些小细节。
顿了许久后,铁喜才开口说道:“马尚书,所言有理有据,罗将军。”
罗守珍心头一跳,赶忙出列道:“微臣在。”
“马尚书所言可实否。”
“……属实。”
“那你为何一直没说过这件事?”
“因为总体是我大宋压着辽人打,所以……”罗守珍心里面大呼不妙,他当时也注意到了这件事,但没太当回事儿,毕竟战略是胜利的,些许地方的失败他并没有放在眼里。
听到罗守珍的话后,铁喜点了点头,保持了一阵沉默:“那就好,你与马尚书,韩大人等人商议一番,你亲自带队整训奉日军一番。”
“怎么,罗将军,你觉得不妥?”
听到铁喜的话后,罗守珍才缓过神来,赶忙应道:“臣没有觉得不妥,臣遵旨。”
铁喜知道让罗守珍这种性格的人,去承认自己的失败,比杀了他还难受,说不定还能因此记恨马宝义。
话虽如此,事情还是要解决的。
“罗将军,马尚书说的在理,让你负责这件事,就是因为你真正见识过辽人的厉害,你要告诉他们,不能因为一时的胜利狂妄自大,我们不一定能永远保持武器装备上的领先,若是有一天,敌人用着和我们一样的武器装备,到时候还想取胜,就需要不畏牺牲,敢于拼杀的精神。”
听到铁喜的话后,罗守珍心里面也好受了一些,当下赶忙应道:“臣明白,殿下放心,臣一定不负殿下之托。”
听到罗守珍的话后,铁喜又看向了马宝义。
马宝义果然不愧是马宝义,不仅仅有一腔热血,头脑也不简单。
对一个胸中豪情万丈的君主来说,想要入他的眼,就要让他注意到平时没注意到细节。
马宝义当的这个兵部尚书,一直以来,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甚至每日做的都是文书工作,看粮,查军库,他想要获得自己的重视,就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件事情说小是小,说大也大。
往小的说,这不就是正常的怕死吗,反正如今大宋有火枪,和敌人近身搏斗的机会很少。
可往大了说,万一哪天真出现了需要双方以命搏命才能获胜的战役,宋军没有拼命的勇气,就是最致命的。
“马尚书,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你也陪着罗将军走一遭。”
“是,殿下。”
朝会结束之后,铁喜便回到了东宫中,而无精打采的罗守珍在走出大殿的时候,就被小太监喊住。
不一会儿,就被带到了东宫中。
罗守珍心中忐忑,还以为殿下是问责。
不过,出乎罗守珍的意料,东宫中,铁喜一句问责的话都没有说。
而是跟他聊起了大越的事情,静静的聆听着自己对大越的谋划。
这让罗守珍心里一阵感动。
他怕的是问责吗,不,他怕的是,因为这件事,让殿下对他产生不信任。
铁喜深知人性复杂,即便是简单的罗守珍,也是如此。
松弛有度,才是正理。
罗守珍狂妄的时候,他要打击一二,让他清醒,可罗守珍要是有些萎靡不振的苗头时,铁喜就要给他打气。
所以这次铁喜充当一个安静的听众,听完之后,即便是感觉罗守珍的部署有些地方有些问题,但也没有直接提出,而是微笑着说道:“真不愧是我的百胜将军,有了你,以我看,不出三年,即可收复大越。”
罗守珍听到了铁喜的话后,有些惊讶,他心中知道一个君王说出这句话是对自己有多么肯定,当下心里更加感动。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铁喜这句话有些不对劲,当下罗守珍赶忙说道:“殿下,您真的认为臣可以三年收复大越骂?”
此时罗守珍感觉自己腿都有点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