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中为官,总是要有和自己一个阵营的朋友。
马宝义就是其中之一。
马宝义看尉迟江晚不顺眼,柳斌也看尉迟江晚不顺眼,两个人认识没多久,就成了挚友,这些年,十分亲近。
这个时候,马宝义对其的暗示,柳斌也是听从的。
而后面的御史们却是按捺不住了。
他们都知道宋军在高丽打仗。
这两年付出的代价有多少,户部的账本之中记载的清清楚楚。
可是,大宋出兵的理由是为了帮助高丽王室平叛。
现在战争打完了,罗彪想直接将高丽吞了,这算什么。
至于沂王迁往高丽之事,在这个时候,除了礼部和一部分近臣知道之外,其他人还不清楚这件事。
“陛下,此事不可,高丽乃大宋属国,怎可占之,这不符合圣人教化啊。”
“陛下,高丽多山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作为我大宋之屏障绰绰有余,若是收为国土,耗费兵甲钱粮,对大宋毫无利处,恳请陛下万万不要存有好大喜功之心。”
“罗彪出兵高丽本是为扶持高丽正统,现在为了给自己争取功劳,上书想要吞并高丽,是让陛下处于史书骂名之上,牺牲陛下的名望来成全自己的功劳,陛下,臣以为应该治罗彪之罪。”
铁喜只是看了几名官员一眼,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也没有表态。
而其他的臣子也赶忙进言。
“陛下,若是将高丽收为国土,大宋其他属国何以自处?”
“陛下,武将不知礼仪,今日占了高丽,日后是否还要占其他属国,大宋国力近些年来虽然有所提升,可若是狂妄自大,必定内忧外患,望陛下驳回罗彪奏章,惩治罗彪。”
这些人的长篇大论结束后,铁喜看向了韩胄。
“韩大人,你说说吧。”
韩胄听完之后,赶忙出列道:“陛下,微臣以为,罗将军此奏章应该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请功,我等不在高丽,不知此时高丽之时局,若真是高丽百姓恳请,大宋不应拒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如此,让高丽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仁君该做的事情。”
韩胄说完之后,其他几名武将赶忙出列:“陛下,我等以为韩大人所言有理有据。”
“幽云十六州与高丽互相依托,可保边塞无忧。”
听到这几人的话,其他武将也都开始了附和……
“陛下,万万不可啊。”
“武人懂什么朝政,这是取乱……”
尉迟江晚突然站出来开口道:“陛下,臣韩大人所言不错,高丽纷争多年,嘉佑五年事,臣出使高丽,亲眼见到那里百姓生活困苦,勋贵争权夺利,王室软弱可欺,致高丽一分为二。”
“如今,高丽王室消亡,百姓受够战乱之苦,一心归附,朝廷应当接纳,方显大国风范。”
铁喜一直平静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笑意,这尉迟江晚不愧是铁杆的自己人,该站台的时候,一点都不马虎。
尉迟江晚说完后,不少御史也开始纷纷出列支持。
这一会儿功夫,朝堂上三分之二的人都跪在了地上。
武将支持,尉迟江晚也赞同,文官体系出现了分歧。
尉迟江晚说的话,在铁喜的耳中,就是仙乐,可在反对者的耳中,却是无耻的表现。
这尉迟江晚为了讨陛下欢心,已经不要脸了。
“陛下,尉迟江晚的祸国殃民之言,万万不能相信啊陛下。”一名御史气的面色通红。
铁喜看了一眼这个十分年轻的御史,刚微微上扬的嘴角又收敛回去,这混账东西当真看不出他的心思吗,这官当着不高兴,非要去大牢里呆几天才舒服?
“陛下万万不可听信尉迟江晚蛊惑之言,圣人教化乃大宋立国之根本,宗主国肆意掠夺属国土地,之后这天下虽大,大宋又该如何自处?臣愿以死明志,请陛下三思。”
铁喜听到这里,几乎要气笑了。
新税制刚刚颁布时,朝廷里出现的那场闹剧之后,朝堂之上就再也没有人敢说出死谏这种话来。
一时间,不少官员都戏谑的看向这名年轻的御史。
“放肆,陛下面前,岂能说出如此无礼的话,以死明志,全你名声,然后将骂名全部留给陛下?”尉迟江晚转过头冷声训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