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之前许澄宁已经把铺面看得差不多,这次只用一天时间便敲定下来,第二天便跑前跑后地去签契书和过户。
近几日天气好,太阳大,许澄宁忙活出了一身汗,看见有棚子在卖冰碗,便买了四碗带走。
此时,陶文清与郭匡怀正在铜马街一家小店里吃面,两人都穿布衫常服,身无长物,除了斯文一些,看起来与寻常老百姓没什么两样。
“上次让你带带那个许澄宁,你觉得如何?”
郭匡怀一脸苦大仇深:“学生觉得他年少轻狂,机智有余,而担当不足。”
“怎么说?”
“学生让他翻阅卷宗,意在让他学习笔录措辞,了解天下善恶、民间疾苦,而他却草草敷衍,从头至尾一句疑问也不曾提出,可见悟性不高。
“学生带他出去,意在让他体察民情,亲眼看看身为御史的职责,为官之道又该怀有怎样一颗仁心,但此人心性跳脱,不曾领会我之本心,反向学生指指点点。
“学生以为,许澄宁人不坏,但说忧国忧民、匡扶大义,却担当不起。”
陶文清很诧异:“竟是如此么?”
“恩师,”郭匡怀道,“他是燕竹生的学生,心性理念也与燕竹生一脉相承,燕竹生能穷读万卷圣贤书,身怀经国治世之才,却不出仕不收徒,消极避世,他的学生又怎会不是自私自利之人?”
提到燕竹生,陶问清就来气。
堂堂世家之后,学富五车,不思为国分忧,反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他说,无论是穷是达,都该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杜子美茅屋贫困,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境界比之不知高了几何!
陶问清不止一次抨击过燕竹生,漆室女尚且忧鲁君老、太子幼,燕竹生却对天下事漠不关心,简直连女流之辈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