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坐上面包车,前往太湖鼎鑫公司的梅园宾馆。
该宾馆坐落在太湖边的梅园旁,馆中古树参天,绿草如茵,桂树很多。
院中桂花飘香,香气袭人。
十几座小洋楼坐落在小山坡的四周,山坡的西面,可见烟波浩渺的太湖。
采访记者们住在一座二层小洋楼上,一人一室。
谭秋玲让大家住下后,休息半小时,然后去参观无锡大佛。
江一梅说:“我有点累了,想多休息一会,然后到附近的梅园看看梅花和桂花。”
于远超也对谭秋玲说:“无锡大佛参观过多次,这次不去了,多休息一会,然后陪江一梅看看梅园。”
姚青青本来也想跟于远超去梅园看看,俞晓溪对她说:“你怎么少根筋,乖乖的,跟随大部队行动。”
看着姚青青一脸雾水,俞晓溪又对她耳语说:“青青,梅园适合二人游,你不要去当电灯泡。”
姚青青在俞晓溪的劝阻下,无奈,只好放弃去梅园。
但她心里不太明白,为什么江一梅去梅园不是电灯泡,而自己去,却成了电灯泡?难道?
出了梅园宾馆的后门,江一梅和于远超走进了梅园。
800多亩的梅园,解放前,曾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家族的私家花园,据说园中植有梅树5000多棵。
两人沿着石子铺成的羊肠小道,经过凝香道、楠木厅和咖啡屋南面,阵阵清香飘来,只见满园的桂花树,点缀在梅花树之间,桂花飘香,香到浓处惹人醉。
于远超经园内护花的老员工指点才知道,原来,这梅园中还种有2000多棵桂花树,难怪这九月季节,满园桂花飘香,形成金秋赏桂的美景。
进园后,江一梅最想看的是胭脂红色的朱砂梅。
护花的老员工指着远处说:“巧了,那边有几千盆盆栽梅,有十几株朱砂梅正在开放,你们可以去看看。”
于远超急着招呼江一梅说:“走,咱们赶紧到那边去看朱砂梅。”
江一梅轻轻拉住于远超的手说:“着什么急,咱们慢慢遛过去,这一路的梅花多着呢,花期不同,总有开花的让你看个够。”
江一梅拉着于远超的手,一边慢悠悠地走着,一边问道:“远超,你喜欢看《牡丹亭》吗?”
“《牡丹亭》是明末汤显祖的名剧,戏我也看过,更爱读剧本。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江一梅念到这,于远超停住了脚步,他看着身边的江一梅说:“一梅,《牡丹亭》里的这句诗,咱们好像是第二次讨论了。”
“是吗?上一次讨论是什么时候?”
江一梅故作惊诧地问。
“那一次咱们从药茶楼出来,在荷清路上散步时讨论过。”
“哦,这你还能记着,我可早忘了。”
于远超不信,他对江一梅说:“你这么年轻,这样的事,怎么会忘了?”
江一梅把于远超的手轻轻一甩,一边快步往前走,一边回头笑着说:“我就是忘了,忘了!”
在一条小河旁,江一梅大声招呼于远超:“远超,快来看,这有几盆朱砂梅。”
于远超走过去,看到在一个长花架子上,摆了几十盆梅花,姹紫嫣红,一片生机。
其中,最耀眼的,是几盆胭脂红色的朱砂梅,粗壮的梅干上,只有几片树叶,胭脂滴滴的梅花,点缀其中,分外妖娆。
江一梅让于远超用自己的手机拍了几张自己和朱砂梅的合影。
接着,她掏出了长柄自拍器,要拍一张自己和于远超在朱砂梅旁的合影。
于远超站过来,江一梅轻轻依偎在于远超身旁,拍了一张半身照。
江一梅仔细看了看照片,嫌人拍得有点虚,又一连拍了几张不同姿势的合影,直到拍了一张满意的为止。
于远超想看看照片拍得如何,江一梅收起自拍杆和手机说:“不行,这张照片你今天不能看,以后找机会再给你看。”
于远超尴尬地一笑说:“唉,俗话说得好:‘女人心,海底针’。”
江一梅一愣说:“什么意思啊?”
于远超一笑说:“难猜呗。”
“那,你为什么要猜女人心呢?”
江一梅追问道。
“我,我,呵呵呵我好喜欢这朱砂梅。
我很好奇,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梅花?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这朱砂梅?”
“哼,我不告诉你。
你又来‘王顾左右而言他’那一套!”
“我没有‘王顾左右而言他’,有些话点到为止,不必深究。
就像你刚才拍的那张照片,我不是也没有看到嘛。”
江一梅听到这,颇有点赌气地说:“嗯,谁知道你将来有没有机会看到。”
于远超苦笑道:“好了好了,一梅,咱们再这样对话下去,就容易吵起来。
何必呢。”
江一梅把嘴一撇说:“男人和女人吵架,是缺乏涵养的表现;男人不让着女人,是小心眼。
其实,男人和女人有什么可计较的?一让到底不就行了。”
“好好好,我就是那种让起来没有底线的男人。
男人让女人,没有问题。
一让到底,没有问题啊。
我是个心眼大的男人,肚里能撑船。”
“哈哈哈。”
江一梅听到这,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
于远超接着说道:“嗨,一男一女,有什么对错?男女之间,争什么输赢?最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再不济也要像秦观在诗中说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一梅看了于远超一眼,没有再说话。
她在心里默念着苏轼的《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两人观赏了一会儿朱砂梅,又沿途观赏道路两旁的梅花和桂花,沉醉在满树桂花的清香里。
看见于远超走在前面了,江一梅悄悄从路边的桂花树上折了一小支桂花,插在了马尾辫的上方。
她把头轻轻一扬,闻到了头上的桂花味,心满意足,不禁哼起了陈瑞的歌《长长的路,慢慢地走》:“已经站在出发的路口,何必去问能同行多久,只要我们十指紧相扣,就把一路风景看够。”
。
前面,于远超站在路旁小河边的一个长凳前招呼江一梅坐下休息一会儿。
江一梅款款地坐在长椅上,把手机递给于远超说:“麻烦于主任帮我照一张坐在椅子上的照片。”
于远超一边接过手机,一边嘟囔着:“你们这些小姑娘,一会儿‘远超’、一会儿‘于主任’,净在称呼上拿我们打镲。
好了,你坐好了,我照了。”
江一梅微微一笑,把手轻轻托住下巴,摆了一个目视远方若有所思的造型。
咔咔咔,于远超一口气连拍了好几张。
接着,于远超坐下,一张张的照片翻看着,笑着说:“嗯,这张照片还拍得不错!”
“让我看看,是哪张?”
江一梅赶紧凑过来,想看清是哪张照片。
于远超把手机递给江一梅说:“你自己看吧。”
江一梅接过手机,把照片翻看了两遍,搞不清于远超会喜欢哪张照片。
她忍不住又问:“你喜欢的是哪张照片呢?”
于远超站起身,笑着往前走着说道:“你这个傻丫头,好奇心这么重,都是你的照片嘛,我哪张都喜欢!”
“真的?”
江一梅听了心中一阵欣喜,又把刚才于远超给自己照的照片都看了一遍,每张都很清晰,尤其是面目表情照得非常好,她心满意足地把照片都保存了下来。
她抬头看见于远超走远了,赶紧起身,快步向于远超追了过去,望着于远超在梅树间的背影,她的心里是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