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1 / 2)

青竹 寓风 17145 字 3个月前
🎁网红美女,夜夜笙歌

第23章炖鸡

看呆了小朋友们顿时顾不上八卦谁调皮挨打门牙被打掉了,也顾不上吵谁家娘才是全村最凶,这会儿下河抓泥鳅冷不冷。

一个个惊呼着,眼睛亮亮地瞅着姜竹的弓箭。

“小叔、小叔,你?教我射箭吧!”姜家业第一个跳出来,恨不得蹦姜竹身上。

其他几个孩子?也跟着喊:“也教我吧!教我吧!”

连一直有点儿尴尬,和他们保持一点儿距离的江顺子?都围上来了。

他虽然姓江,但他家从他爹那代起就不打猎了,他也不会。

高个小孩:“姜家业叫你?小叔也教我吧!我每天给他干活儿!”

姜竹一脸懵逼,缓缓地放下手臂不知所措。

沈青越转了个姿势,从趴着改成侧躺着,懒懒散散地喊:“鸡跑啦!”

小孩儿们赶紧转头,“哪有!”

那鸡明明还好?好?地躺在水洼边。

沈青越:“那有没有好?心人拉我一把?呀?”

姜竹拎着弓大步走来,先捡起拐杖,再伸手用力,将?沈青越小心地拽起来,“你?怎么趴在这里?”

沈青越:“我听见有声音,看见是鸟在这儿喝水,好?奇过来看看。”

从前他只在网上看过别人录的小鸟在小水坑喝水洗澡,还没见过真的呢,太好?奇了,就过来看。

沈青越指指右腿,“我原本是想蹲着的,不过蹲着太疼了,就趴下了。”

姜竹:“……”

他弯腰帮沈青越拍拍衣服上的土,才换的衣服,这就脏了。

“哇,好?多蘑菇!”沈青越趁他弯腰时瞧见他背篓里大半筐的野菜还有上面的蘑菇,马上道?:“这是什么菇?鸡枞菌吗?”

姜竹:“我们叫树菇。”

看上去很像鸡枞啊,沈青越拿了一个放到鼻子?前闻了闻,有股蘑菇的味道?,但他只吃过晒干的鸡枞菌,也不知道?这是不是。

瞧上去颜色比鸡枞偏橘色一点儿,“这用晒吗?不晒能吃吗?”

姜家业已经捡了鸡和箭,他记得沈青越对毛过敏,站得远远的,依旧不忘插话道?:“能!洗洗炖了或者炸油都好?吃,晒干了也好?吃!”

沈青越:“那小鸡炖蘑菇吧!”

姜竹没意见。

一只竹鸡,六个孩子?俩大人,根本就不够吃。

沈青越让姜竹多放点儿蘑菇,一人吃两块肉喝点儿汤算了。

他也是这时候才知道?,除非农忙的时候,村里平时都是一天两顿饭。

能混上午饭,还是肉,这几个小孩算撞大运了,都不用他催,那几个小孩就自动去打水洗蘑菇了。

姜竹家院子?外不远有个小泉眼,平时吃水都是从哪儿打,为了干净,姜竹还在上面扣了个水缸,这样下雨时候也能照旧打水。

洗蘑菇、洗菜就要拿上水盆先舀泉水,或者到稍下游的位置洗。

姜家业熟门熟路跑去端水盆,从筐里一把?一把?往外抓蘑菇。

姜竹在厨房烧热水,一锅热水先灌一壶给沈青越泡茶,再舀一盆端到院子?外面拔毛,剩下的一会儿熬汤还能用。

抓够了一盆蘑菇,剩下的通通倒到竹席上和野菜分开,铺匀了端到院子?里的空地开始晒。

野菜则有的用笸箩晒,有的要挂到绳子?上晒。

十来岁的小孩个子?不够高,一个人举菜,一个人踩着板凳往绳子?上搭,嘴上官司不断,但干活儿都挺麻利的。

沈青越看得稀奇。

他就知道?会自愿来的小孩品性?应该不坏,但他们的能干程度还是惊讶到他了。

这个年?龄也才小学三年?级左右,不撒泼打滚要零食要玩具,能好?好?自己写作业在他看来就挺奇迹,这么会干活儿的,他还真没见过。

至少他认识的小孩没有这样的。

他拄着拐杖过去给他们帮忙,晒菜的俩小孩还挺好?奇:“哥哥,你?的腿真是五彩吞天蟒咬的吗?”

沈青越:“是呀。”

黑小孩:“那疼吗?”

沈青越:“疼呀。”

小个子?怜悯道?:“那你?去坐着吧,我们来晒。”

沈青越:“你?们够得着吗?”

黑小孩踩着板凳还踮着脚,往绳子?上搭菜还得甩一下,但他信誓旦旦:“够得着!”

沈青越乐:“行,那么你?来吧,小心别摔了。”

高个的孩子?洗完蘑菇又跑到姜竹身边推销自己,想跟他学打猎。

姜竹洗干净竹鸡,拿着刀哐哐将鸡剁好,很快,烟囱开始冒烟,鸡块儿下锅,一盆儿蘑菇倒进去,飘了一大锅。

姜师傅做饭粗放,炖鸡就只放姜和盐,加完蘑菇一盖锅盖,愣煮。

同样不懂厨艺的小孩们从生鸡扔进锅就开始脑补鸡汤的香味儿,一会儿往厨房跑一趟,一会儿往厨房跑一趟,等院子?里开始飘香味,他们忽然想起来还没有碗!

姜竹就自己住,哪有那么多吃饭的碗。

他拎起刀去砍竹子?,屁股后面又缀着一排小孩。

小客人们也不讲究,新砍回来的竹子?锯开,一人大半节就是碗,再劈一段竹子?就是筷子?。

姜家业也不用碗了,端着个竹筒碗在厨房门口蹲着,姜竹一喊可?以吃了,他第一个冲到锅边。

竹鸡不大,姜竹剁得够小块儿,每个小孩平均有两块,再塞上满满的蘑菇,清凉的汤上滚着一点儿鸡油,看上去闻上去都很香。

六个小萝卜头坐在门槛、台阶上,抱着竹筒闷头吃得香,一点儿不知道?舀肉时看上去特别公正的姜竹明晃晃地将?鸡腿留在锅里,专门舀给了沈青越。

沈青越夹起鸡腿,问?他:“你?这是叫我以形补形的意思?”

只有蘑菇的姜竹:“……”

沈青越将?碗里另外一块儿肉夹给姜竹,无比坦然道?:“要是不够吃,你?可?以只炖半只,留下半只咱们俩晚上吃。”

姜竹一筷子?蘑菇没夹住,全掉回碗里了:“???”

沈青越:“哪有饱了客人,饿着厨子?的道?理。”

姜竹:“……”

沈青越:“来,别说我不够意思,补身体的肉都分你?。”

姜竹:“我,不用……”

沈青越一松筷子?:“我不要别人碗里的东西。”

姜竹低头看还摇晃的鸡汤,笑了笑,夹起来吃了。

沈青越:“这才对嘛,你?看看在场的,他黑,他瘦,他矮,你?又黑,又瘦,又矮。”

被点到的四个人:“……”

沈青越:“被点名的一会儿自己再去盛一碗汤,多吃点儿,尽量长得又白?又胖又健康。”

三个小孩又乐了,欢呼一声,真跑去厨房给自己舀蘑菇了。

等他们重新坐回来,小胖子?幸灾乐祸:“你?黑,你?瘦,你?矮!”

三人不客气地回怼:“你?又白?又胖!”

小胖子?:“你?又黑又瘦!”

黑小孩:“我吃得比你?多!”

小胖子?:“我吃得比你?多!”

高个子?:“我吃的才多!”

姜竹不理门外的官司,大口吃着蘑菇,“我一会儿去买药,还有纸笔和墨,还要不要买别的?”

姜家业一听:“小叔,你?要去镇上吗?我也去!”

姜竹:“太远了。”

姜家业噘嘴。

沈青越:“你?朋友在这儿干活儿,你?自己跑了,多不合适。”

姜家业想想也是。

姜竹也没真打算让他们干什么,“我一会儿出门,你?们呢?”

几个小孩对视一眼,看姜家业。

姜家业:“我们想在山上玩……不是,干活。”

姜竹:“没活儿给你?们干。”

江顺子?弱弱道?:“我娘说叫我干到天黑再回去。”

另外几个马上也有理由了,“我娘也是!”

“回去早了他们肯定要骂我。”

“回去还得喂猪,我不想回去。”

“我也不想回去。”

姜竹:“……”

沈青越:“来,我给你?们安排活儿,姜家业小朋友,组织安排你?当?队长,一会儿你?带领你?的队员去竹林挖竹笋,挖够两筐你?们就去捡菌子?,捡到的菌子?你?们平分,一半上交组织,剩下的一半你?们拿回家加餐,家人问?起来,就说你?们表现好?,姜竹小师傅奖励你?们的,听懂了吗?”

几个小孩懵逼地看他,没搞明白?啥是组织,他们又是个什么组织。

沈青越:“能不能完成任务?”

姜家业下意识:“能。”

沈青越:“大声点儿,来,说。”

姜家业懵逼加声:“能!”

沈青越:“很好?,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吃完饭自己去把?碗洗了,跟着你?们队长去领工具,积极参加任务,去吧。”

几个孩子?点点头,加快速度吃饭,姜家业忽然问?:“领啥工具?”

沈青越:“挖竹笋的工具呀!你?们打算用手掰吗?”

姜家业懂了,几口啃干净了他小叔作弊塞给他的鸡翅,仰头将?汤喝干净,激情昂扬地往姜竹放工具的屋子?一挥手:“走!跟本队长走!”

几个小孩也赶紧风卷残云,端着竹碗边走边吃。

沈青越往竹椅上一靠,“搞定。”

姜竹:“……”

见他们拿着锄头、柴刀、竹筐风风火火出来了,沈青越喊:“先去把?碗洗了,按大小个头排好?顺序放进厨房,明天再按这个顺序领,别认错了自己的碗筷。”

小孩们“哦”一声,又问?:“明天?明天也喝鸡汤吗?”

沈青越:“明天吃什么看你?们表现。”

小孩们又开心了,跑去水边胡乱洗干净竹筒,往厨房放碗筷的地方一塞,早就乱了套。

沈青越:“只准在家门口这一块儿挖,不许跑远,有什么特殊情况队长自行处理,处理不了回来喊人。拿刀和锄头的不许打闹,不许碰到队友,否则以后他没鸡汤了,谁表现最好?回头小姜师傅教他打弹弓射箭,谁不听话以后就不准他上山了!”

“嗷!”几个小孩雄赳赳气昂昂奔向竹林。

姜竹麻麻地看着,心想,不用沈青越叮嘱,村里的小孩五六岁就会摘野菜挖竹笋了,七八岁也会拿刀割草了,他们这么大,农忙时候都开始跟着大人下地了。

但沈青越这样又哄又诓地使唤小孩干活儿,不知为什么,他听着又高兴又悦耳。

沈青越见他傻笑着看自己,疑惑道?:“怎么了?”

想到什么,他轻咳一声,强行给自己挽尊:“我可?不是故意欺负孩子?,他们本来就是来干活儿的,这是惩罚,你?要是良心过不去,回来就给他们带点儿糖,让你?做这个大好?人怎么样?”

姜竹自动忽略什么“大好?人”,带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感慨和羡慕笑道?:“他们会很喜欢你?的。”

沈青越懵,但不妨碍他逗人,他挑起个明媚的笑:“那是自然,我骗小孩最有一手了,”他可?没少哄邻居家小孩偷偷帮他买烟,“羡慕啊?”

姜竹想了一会儿,点点头。

羡慕的,要是他也能在他们这么大时候遇到沈青越这样的大人就好?了。

第24章笔墨纸砚

除了过年,姜竹很少专门去买东西。

哪怕到了年底,他一般也是能多卖一天就多卖一天,日常就是砍竹子,劈竹子,编竹子,卖竹子,再循环。

这次他只背了个空筐,也没挑扁担,走起来?又轻又快,到镇上的距离好像都缩短似的了。

路过他熟悉的南街,看着那些眼熟的小摊贩,姜竹有种奇妙的新奇感。

他没多停留,他继续抬脚往不?常来?的北边走。

卖纸墨笔砚的铺子都在这边一条巷子里,往年他只有年前买对联或是要买纸糊窗户,才?会往这边儿来?。

巷子里种着棵大榆树,不?知长了多少年了,遮阴了半条巷子,这会儿刚过了晌午,也不?怎么晒,一进巷子,人身?上的热汗仿佛都消了消,不?自觉方间已经轻了手脚,连走路都慢起来?。

姜竹攥着钱袋抬头走进那家镇上开?得最久,也最有名的纸铺。

一进铺子,望见柜台上一刀刀纸,他就开?始拘谨。

“您要点儿什?么?糊窗户、搭篷顶、纳鞋底儿,大纸、纸边儿咱们这儿都有。”伙计瞧了他的打扮,按往常这般的客人需求主动?搭起话。

村里人不?识字,对书、字、纸墨笔砚有天然的畏惧感,常常是嗫嚅了半天也说不?清自己要买啥,慢慢的,店伙计都练就了看打扮搭话的本事。

姜竹这模样,一看就不?是文人,多半是要糊窗户。

不?料姜竹摇摇头,“不?是,我买画画的纸。”

伙计诧异:“画画的纸?”

“对,画画,还要笔、墨和砚。”

“您画吗?”

“不?是,我给别人买。”

“哦!”原来?是给别人跑腿儿的。

伙计来?了精神,引着姜竹往店里走,“咱有好纸五种,中档的十种,实惠的六种,有皮纸、麻纸、竹纸,也有草纸,不?知您要哪种?咱们店里笔墨和砚台也各有上品的和实惠的,砚分两?档,墨共有四档十一种,笔就更多了,差您买纸那位,可说了要什?么种类?”

“…………”

姜竹都听懵了。

这么多?!

看他茫然的模样,伙计贴心?道:“要不?您报个价,我给您搭配?”

“都多少钱?”

伙计看他也不?像多有钱的模样,想?了想?,道:“我从低档往高档给您报吧!您看成吗?”

“嗯。”

“您想?先?看看什?么?”

姜竹:“先?看笔吧!”

“好嘞,”伙计将他带到一架笔前。

“这是咱们本县出的羊毫笔,绵软吸水,等次稍低,但胜在便宜,只要五文钱一支,这也是咱们本地的笔,邻县出的,您瞧,这手工就细多了,也是羊毫,但制笔的师傅手艺更好,十文钱。这款,书院的学?生们爱用,便宜,耐用,这毛也有弹性,您看,这是十二文一支,这个,您别瞧它小,这是狼毫的笔,它细,聚锋,这支就更好了……”

姜竹努力地记,好回去后给沈青越也报一遍,一边一个头两?个大地硬记,一边又问起人家的墨,又灌了一耳朵什?么师傅的,徒弟的,名家的,这个味儿,那个烟的,都是哪儿产的……

亏他以为买纸笔是个简单的活儿,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

好在砚比较简单,普通的就一款,花纹有些差别,价都一个样,据说连县里的书生和县衙里的师爷用的都是这款。

贵的嘛,都贵得离谱,直接排除在他可接受范围内,不?用听了。

介绍完,伙计期待地看着他。

姜竹想?着出门前沈青越提的要求,重复道:“我要四尺大小的熟皮纸,一张不?超五文钱,这个价位内最好的纸。”

伙计愣了下,心?道要这么具体吗?这么具体咋不?早说?

一旁的掌柜也忍不?住看了看他。

伙计默默算了下,一刀纸七十张,一张五文,就是一刀三百五十文,不?超这个价的都可以卖给他,他们正好有一款本地产的熟纸符合要求,一刀三百二十文。

“我给您拿,您瞧瞧。”

掌柜拦住他,又打量了姜竹一次,确定从前没见过,“慢着,小兄弟,笔墨你要哪样的?”

姜竹想?着沈青越教的,再结合刚刚伙计介绍的,选了两?根细笔,两?根儿中号的,还有一根儿大号的。

小笔要狼毫,中号要兼毫,大号的要羊毫。

墨……

姜竹看不出这些墨有什么区别,都挺黑的。

他说:“再要一块儿油烟墨。”

沈青越说,油烟墨适合画画,松烟墨适合写字,他们要买油烟墨。

掌柜听乐了,算盘都不打了:“只要一块儿?”

姜竹点头,“一块儿。”

伙计情?绪开?始低落,得,白?忙,雇这位来?的人也怕也没什?么钱,他语气开?始有点儿应付:“咱们店的墨不?按块儿卖,您最少得来?半斤。”

姜竹:“半斤?!”

既然能称重卖,干嘛非要按斤来??这又不?是整个的瓜,怎么不?能按两?卖?

姜竹通情?达理:“那我要半……一两?吧。”

“…………”伙计:“人家都是一斤买呢,买得多还划算呢。”

然而出门前沈青越特意嘱咐了,他们是为了赚钱,要控制成本,不?能让设备压了太多预算。

什?么设备不?设备的姜竹没听明白?,但先?要五根儿笔,五张纸,一块儿墨他记得挺清楚的。

姜竹:“一块儿不?卖吗?”

伙计:“没这么卖的。”

姜竹疑惑:“为什?么不?行,多重我付多少钱,纸能一张一张卖,为什?么墨就不?行了?”

掌柜听笑?了,“过年写对联、糊窗户的纸才?一张起卖。”而且人家糊窗户,也甚少有只买一张的,“书生老爷们用的好纸,可都是整刀买的,你若要,便先?卖你十张吧。”

姜竹:“……”

他和沈青越还想?着先?买五张来?着。

掌柜朝伙计招招手,“去把那刀四百文的和三百二十文的熟纸都拿过来?。”

伙计:“四百文的也拿?”

“嗯,拿,”掌柜朝姜竹道:“你既点名要熟纸,想?必知道熟纸比生纸贵一道。”

姜竹心?想?,不?,他不?知道,出门前才?知道纸还分生熟呢。

他也不?知道纸怎么就熟了,沈青越没说,难不?成做好纸再煮煮?

他低头朝伙计拿来?的熟纸看,远远地也没瞧出和他从前买的生纸有什?么区别。

掌柜:“咱们县的纸坊做的多是竹纸和麻纸,每年有商船到纸坊买,但咱们这儿纸坊只擅做生纸,从前年才?开?始有大纸坊做熟纸,你瞧瞧,就是这款。”

他端起那刀纸给姜竹看。

“县内的纸坊所做的熟纸不?如外?地的,但胜在比外?来?的便宜,你若钱不?凑手,这款一刀三百二十文,十张,我算你五十文,你若想?要好点儿的,不?如再加上几文要这款,这是南边衢国产的纸,从东边顺水路运过来?的,一刀四百文,你要十张,我算你六十文,一张只贵一文,这质量可不?一样。呵呵……”

他看出了姜竹根本看不?懂其中差别,笑?道:“你回去朝叫你买纸的老爷细说,他一准儿知道,衢国的纸,向来?做得比咱们这儿好。”

姜竹想?着沈青越和他算过的账,做小扇子,一张四尺大纸能裁十八份儿,做大扇子,一张大纸能裁八份儿,若一张纸控制在八文钱内,他们一把扇子只需要涨一文钱。

再加上笔墨和砚的钱,最好一张纸能控制在五文内。

不?过只超一文,纸就更好……

姜竹自己看着两?款纸,别的他不?懂,但这贵一点儿的确实比那款便宜的白?一点儿。

姜竹指指好的那款:“我要十张这个,墨,还是要一块儿……”

他攥着钱袋子,酝酿了一下,学?着和他讲价的那些大婶嫂子,抬脚就要走,“不?然我再上别家瞧瞧。”

“唉唉唉!”伙计连忙拉他,“咱镇上我们家笔墨是最齐全的,价格也是最公道的,我这和您说了半天,掌柜都给您破例了,您怎么说走就要走!”

姜竹态度坚决:“不?然我就只买纸。”

伙计无语:“哎,你这人,你就是到了别处,别人也不?会只卖你一块儿墨呀!”

掌柜挥挥手,沉吟片刻:“那你便挑一块儿吧。”

姜竹惊喜,他朝伙计道:“你看!”

伙计:“……”

姜竹先?将纸、笔放好,过来?仔细挑墨。

第一等的好墨太贵,他不?作考虑。

第二等不?同的墨,每斤分别在四两?到十两?银子间。

第三等则在一两?到四两?间。

第四等则只需三百文到一两?。

他只要一块儿,就能挑个好点儿的,姜竹在第二和第三等之间挑来?选去,看中了一块儿浮雕了竹子的墨块儿。

四两?银子一斤,属于第二等最便宜的。

称重后,这块儿墨超出半两?多一点儿,掌柜要价一百七十文。

他只要一块儿,人家价贵一点儿,姜竹也没多较真。

砚台他也挑了个刻了竹子的,加上这一百文一个的砚台,姜竹总共花了四百五十文钱。

他没带那么多铜钱,给的是他从前攒的碎银。

一口气收了半两?多银子,伙计又开?心?了点儿。

他用废纸边和麻绳给姜竹把东西绑好,热情?道:“您慢走,用好了再来?。”

“嗯。”姜竹抱着笔墨纸砚往外?走,忽然看见人家墙角放的废纸边,迈出去的脚生生停下来?,用他人生最豁出去的勇气问:“能,能送我点儿纸边儿吗?”

拿回去补窗户、糊鞋底也是好的,还能给他的“法?器”小灯做个纸灯罩。

第25章红糖烧饼

说完,姜竹自己觉得脸有点儿发烫。

好在他?黑,不特别注意别人也瞧不出?他?脸红来。

店家只当他?是帮人跑腿想捞些好处,伙计看掌柜,掌柜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让伙计给他?装了一沓。

姜竹将纸边放进竹筐还有点儿发懵,从前只有别人和他?讲价,少?给他?粮食,少?给他?一文钱,问他?要?饶头,他?还头一次从外?往回占了好处。

原来这么简单吗?

他?不知?道掌柜真当他?是给谁跑腿的,为了让这些跑腿的书童、小厮常来,他?们本就?会给一些好处。

有时候是几文钱,有时候是一点儿饶头,若买得多还能在价格上让一点儿,好让他?们回去报账多报出?点儿钱。

否则,人家凭什么一直光顾他?们店呢?

姜竹生意做得又?小又?老实,突然间拿了好处还有点儿心虚,走?出?纸铺好一会儿,才琢磨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从前他?往造纸坊送竹子,他?舅舅让他?给负责收点入库的老头一笔茶酒钱,那挺好说话的老头每次都会给他?些废纸,去茶园送竹篮,他?二?伯领他?去账房结钱,也会给账房先生提些点心。

他?以为只有大地方才讲这些规矩,原来到处都一样?

姜竹站在树荫下懵懵地消化了一会儿,心里翻涌起一种?开窍了又?裂开了的微妙感觉。

算了。

反正他?既是掏钱的又?是跑腿的,不管是讲价便?宜还是拿好处,最后都是落他?手里,以后多长个心眼就?是了。

姜竹也没多纠结,背好竹筐去药铺里抓药。

他?还特意去医馆找大夫又?给沈青越换了种?养身体的药方,上次那酸酸的茶,他?觉得沈青越有点儿不爱喝。

大夫听?说他?的哮病没再犯,想着天气越来越暖了,想了想,给他?换了道枇杷膏。

“冲水喝,平时注意着些别受寒别着凉,变天了别出?去吹风,等?他?伤好点儿,叫他?多活动,你要?是怕他?不爱喝,一会儿到果子铺看看有没有梨子干儿,每日给他?炖点儿也行,若他?还不爱吃,你就?给他?炖萝卜!”

等?姜竹走?了,大夫才腹诽,也不知?是哪家不要?脸的公子哥,还赖上人家小孩了。

姜竹直奔果子铺。

他?们这儿产梨,山上还有野梨,不过他?不怎么爱吃,也没晒过,早知?道他?就?多存点儿梨了。

果子铺卖的梨干还挺贵,不大一包就?要?三十文。

姜竹先买了一包,回去试试管不管用,若是管用叫家业到村子里问问看看谁家晒了梨干,从村子里买能便?宜不少?,也能拿东西?换。

等?明天他?就?去找找那棵野梨树,先把梨树修剪修剪。

路过糖铺他?又?进去买了一包糖,还在街上买了一包红糖芝麻烧饼,回去好叫家业他?们也尝尝。

家俊和家蕙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他?大嫂平时日子过得仔细,除了家里的豆腐可?以随便?吃,平常轻易不给孩子买零嘴,家业也就?指望跟着爷爷出?去送豆腐时候或者来他?这儿时能捞点儿零嘴吃。

出?了镇一路小跑到山脚下,姜竹没进村子,绕去小道往山上走?。

“竹子去镇上啦?”

远远的,姜竹看到了在家门口领着小孙子晒野菜的冯奶奶。

她是从远地方嫁过来的,嫁的也是村里的小姓,夫家不姓姜也不姓江,但她从前是稳婆,附近村子不少?人都是她接生的,如今只有她带着一个小孙子活,也没人欺负她。

她也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一直主动会和姜竹说话的人,姜竹小时候她还给过他?果子吃。

看见是她,姜竹没继续走?,叫了声?“冯奶奶”,走?过来放下竹筐进院提着水桶到河边去打了两桶水倒进水缸,又?从竹筐里翻出?一块儿烧饼塞卫元嘴里。

“哎,他?不吃……”

见饼已经被咬了,她也不好说什么了,“我编了双草鞋……”

“不用,家里还有呢。”姜竹揉揉卫元的脑袋,又?往他?手里塞了把糖,“奶奶我走?了。”

冯奶奶:“别走?别走?,我晒了点儿鱼干呢,你拿点儿吧!”

姜竹已经大步走?远了。

有人撵似的。

冯奶奶捧着鱼干跑了一会儿也没追上,她叹口气返回来,问举着烧饼笑的小孙子:“哥哥给你你就?吃呀?”

卫元笑笑,把饼往他?奶奶嘴边递,“奶奶吃。”

冯奶奶笑着摇摇头,抬头往山道上望,摸了摸小孙子的头,叹了句:“唉,可?怜见儿娃娃。”

姜竹快步到山上,兴许是昨天的事起了作用,一路上竟然没看见上山捡菌子挖笋的。

到了家门口,倒是见姜家业他?们六个还没走?,正一人一堆在剥笋,笋壳扔了一地。

“小叔!”姜家业眼尖,先看到了姜竹,当即就?不剥笋了,跳起来朝姜竹跑过来,“小叔你买什么了?”

姜竹放下竹筐,先掏出?烧饼,路上他?走?得快,到家烧饼还是温热的。

他?们这儿大店包点心用油纸,街边小店包吃食则用荷叶、竹叶、芦苇叶或其他大草叶,这家烧饼铺用的是竹叶,包得不紧实,到姜竹拿出来表皮还脆着。

姜家业一瞧,欢呼一声?:“烧饼!”

红糖不大,两文钱一个,拿粮食换不优惠,甚至还要?再贵一点儿,但给钱十五文能买八个。姜竹买了八个,路上给卫元一个,还剩下七个,姜竹给他?两个叫他?们六个分。

姜家业也不嫌小,从前他?爷爷给他?买一个,拿回家都是他?们兄弟姐妹四个人分,现在六个人分两个,每人已经能分挺“大”一块儿了。

他?哒哒哒冲去厨房拿刀比划着均分,叫沈青越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旧社会中秋分月饼情境。

别说,姜家业分得还挺均匀。

几个小孩儿一人一块儿,高兴得牙都露出?来了。

身为病号大人,他?能独享一个,不过小孩儿们每人比他?多块儿糖。

沈青越右腿支在一个矮板凳上,大腿上放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四根笋,笋不多,衣服上掉的笋皮却不少?,他?随手往下掸掸,拿了烧饼不忘帮姜竹立人设。

“小姜师父对你们好吧?大老远去趟镇上还惦记着给你们买糖买烧饼吃。”

几个小孩齐齐点头,最黑的姜松点头点得格外?深。

他?们几个他?家条件最差,一年到头家里就?只有他?爷爷奶奶过寿和过年的时候才会买糖,他?一年也就?能吃上三回糖,瞧见别人吃糖,馋得要?流口水了也不敢要?,他?娘看见了会打他?。

他?没想到姜竹竟然会给他?烧饼和糖。

举着烧饼看了一会儿,见别人都吃了,才小口小口咬。

好香啊。

他?还没吃过镇上卖的红糖烧饼呢。

比麦芽糖还好吃。

他?咬一口,就?眼睛亮晶晶地看姜竹,给姜竹看得浑身都不自在,僵硬地问:“还吃吗?”

几个小孩都摇摇头。

吃得最快的大个子姜大望咂咂嘴,一会儿看看小胖子的饼,一会儿看看姜松的饼,显然还没吃够,还挺馋的。

被看的小孩一碰上他?的视线,停顿一瞬“嗖”地把脑袋挪开,换个方向加快速度啃。

姜大望“切”一声?,看看手里的糖,到底没舍得吃,抓了块儿干净的笋皮将糖包上,塞身上了。

姜家业吃完了饼,回味着余留的香味儿,更想吃了,他?赶紧打住,低头看看笋,掰了一块儿塞嘴里咔嚓咔嚓嚼嚼吃了。

刚想再掰一块儿,就?见他?们新“外?聘”的“军师”一副见了活鬼似的表情在看他?。

姜家业:“?”

沈青越心想,好家伙!熊猫啊!

除了熊猫,他?第一见有人吃生笋!

姜家业茫茫然,试着和他?挤眉弄眼交流了一番,没对上信号,还当沈青越在惊讶他?偷吃,狠狠心虚了一瞬,完全不知?道是宅家的军师是少?见多怪。

他?不自在了一会儿,默默将第二?块儿笋放回去,为了挽尊,连忙积极向姜竹邀功:“小叔,这些都是我们掰的!”

其他?孩子一听?,吃饼的、吃糖的,都竖起了耳朵。

姜竹顺着他?指的方向,这才发现他?们已经剥好了一大盆儿用水泡着了。

再看看他?们每人面前的那堆,他?们少?说也掰了两筐回来。

姜竹惊讶。

几个孩子察言观色,一瞧他?的反应马上嘚瑟起来了:

“我们还摘了蘑菇!”

“还有一窝鸡蛋!”

“是竹鸡蛋!”

“可?惜竹鸡跑了。”

“要?是我们会射箭就?好了。”

他?们星星眼地望着姜竹,姜竹不为所动,他?很清楚他?家附近没竹鸡窝,冷着脸问:“你们从哪儿摸的蛋?”

几个孩子瞬间浮起心虚,齐齐看姜家业。

姜家业:“……”

他?心道一声?叛徒,说好了谁也不说的,看他?干什么?

他?愤然看江顺子。

江顺子:“???”

几个孩子也想起来了,“是他?先看见了竹鸡!”

然后他?们才追着竹鸡发现了蛋。

姜大望:“肯定是江宏亮他?们早就?发现了竹鸡窝!”

江顺子:“……”

沈青越:“……”

姜竹:“……”

那他?们干嘛不自己摸走?呢?

然而江顺子被他?们五个盯着实在艰难,于?是艰难又?昧良心地点了点头,把这口黑锅给甩出?去了。

沈青越:“……”

姜竹:“……”

“咳,”沈青越及时制止了这场两姓官司,省得他?们真这么认为了下山瞎嚷,让人家以为他?和姜竹都没脑子,“天色不早了,还是先商量商量这些蛋你们打算怎么处理吧。”

按先前商量的,除了竹笋,他?们捡回来的东西?一半给组织,一半他?们分,但是他?们只捡到五个竹鸡蛋。

虽然还不明白什么是组织,但问题很直观。

首先,五个不能平分。

哪怕组织一个不要?,他?们六个也不好分。

如果组织要?两个,他?们六个分三个,就?得两人一个。

两人一个可?咋分呢?

见他?们沉默了,沈青越:“要?不然,先放这儿,明天中午煮了给你们加餐?”

六个小孩儿眼睛齐齐一亮,“嗯!”

沈青越:“行,那你们去分蘑菇吧。”

这会儿他?们不稀罕那点儿蘑菇。

姜竹也没要?那一半,让他?们几个全分了,还给他?们一人装了点儿晒好的笋干。

天色不早了,他?不放心他?们天黑下山,趁着太阳还算高,叫姜家业领着他?们下山。

沈青越又?开始虎着脸吓唬人:“都提好篮子,别摔了,路上不要?贪玩,不许再往竹林里面钻了,也不许去捡蘑菇了,队长看好他?们,保证他?们都顺利进了家门,谁要?是违背队规,就?开除队伍,永远不许加入了,听?见了吗?”

他?突然不笑了几个小孩还有点儿害怕,点点头,“嗯。”

沈青越重新阳光和煦:“行,回家吧,明天给你们煮鸟蛋。”

小孩们又?高兴了,拎着小竹篮高高兴兴往山下跑。

姜竹跟在后面走?了一段儿,确定他?们一直走?的大路没乱跑,才拐弯回来。

而刚刚一本正经训孩子的沈青越已经自己拄着拐杖溜进厨房又?拿了一块儿烧饼吃。

不知?是工艺还是原料的问题,这里的糖都不是太甜,做成饼为了好吃,里面还放了点儿芝麻和一点儿桂花,吃起来香香的,刚刚不凉不烫正好吃,皮还脆着,糖馅也还没彻底凝块儿,咬一口糖有流动感,现在糖已经快凝了,不过皮比刚刚更有嚼劲儿,也挺好吃。

先前那一个小饼下肚,他?更饿了,但人家小孩都不要?饼吃了,他?自个儿吃了一整个,到底没好意思再要?。

这会儿,终于?都走?了,他?可?以敞开肚子吃了。

他?还以己度人,直接把剩下三个全塞给姜竹了,“给,凉透就?不好吃了,你说你才比他?们大几岁,饿着自己怎么行呢?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要?不得啊小姜师父。”

姜竹木木地接过三张烧饼,低头咬了一口,嗯,确实挺好吃的。

“嘿嘿。”

“傻笑什么,我教你,下次再有这种?情况你就?先在路上偷吃两个。”

“……”

第26章算成本

有几个饼子垫肚子,晚饭倒是不急着做。

两人先把?剩下的笋剥完,煮进锅,姜竹又把?笋壳装筐倒回竹林里,两人才开始算今天的账。

笔墨纸砚花了四百五十文,远超了沈青越的预算。

假如一把?扇子贵一文,四百五十文,他们就得卖四百五十把?扇子才能把?成本?赚回来。

沈青越才记了一笔账,人就给记沉默了。

可仔细看看姜竹买的东西。

五支毛笔,一百二十文。

一块墨,一百七十文。

十张纸,六十文。

一块儿砚,一百文。

贵吗?

哪个也不贵呀。

他粗暴地折算两个世界的物价,假如这里的一文钱相?当?于他熟悉的一块,所有东西都?比他用的便宜,他买一根儿混动物毛的毛笔从小号到大号一般是二十到一百多一根,再好一点儿的甚至更贵。

墨他自己买的最便宜的一块儿几十块钱,贵的六千多。

那?块儿几十块钱的墨质量自然和姜竹买的这块儿比不了的,这块儿墨放在他熟悉的店里卖,大概得几百块起步。

这里的物价应当?是不止折一块钱的,但同样?的,这里所有东西都?是纯手工的,即便东西有溢价,其实也不过?是辛苦钱。

这些东西算不得便宜,但肯定?也没到坑人的程度。

不过?……

他们这个小镇,一夏天能消化得下四百五把?扇子吗?

沈青越忍不住问姜竹:“你?们村子有多少户人家?”

姜竹:“一百多点儿。”

沈青越:“附近村子也是吗?”

姜竹:“有几十户的,也有和我?们差不多的。”

沈青越:“最多有两百户吗?”

姜竹摇头,一百多户已经不少了,姜家村之所以能有这么多人口,还是因为当?初相?当?于是姜家、江家两个村子合并在一起呢。县城附近才有那?种两三百户的大村子。

他试着抓沈青越的思路,想了一会儿,问:“你?是怕扇子卖不掉吗?”

沈青越点头,“你?们镇附近没几个村子吧?”

“嗯。”

“别人家里也不可能一把?扇子没有,假如一户买一把?扇子,我?们想卖掉四百五十把?,就得有四百五十户人家买,当?然不可能家家户户都?买,算上自己会编的,有了不买的,想要更便宜买别人家的……你?们全镇人,恐怕也买不完四百五十把?扇子。”

姜竹想说,为什么非要四百五十把??

他原本?也没打算一下卖那?么多。

往年他一夏天也卖不了一百把?扇子。

可一想沈青越的初衷是为了帮他赚钱,姜竹又闭嘴了。

他其实不太在乎给沈青越买纸墨花的那?四百五十文,他还有钱,足够他们俩生?活,交田税前即便差点儿,他也有办法卖竹子卖木头,大不了,他还能打猎。

他们这儿小猎物不太值钱,但是猎多了,可以囤皮子卖给商船,攒到深秋卖给县里的皮毛铺子也能换钱。

不过?,他又很喜欢沈青越这样?一心一意想帮他。

为他着想。

替他考虑。

帮他计算。

不管最后是赚钱还是亏钱,他都?挺开心的。

姜竹也弄不懂自己是个什么心思,犹豫来,犹豫去,几次三番都?没开口。

看沈青越算得愁眉不展的,才犹豫着告诉他:“我?其实挺有钱的。”

沈青越瞥他一眼,用鼻音半哼半应地“嗯”了一声?,心说,这算什么有钱?

吃个烧饼还得背着孩子。

让他能心安理得宰大户才是有钱。

守个金屋子拿不出来可花的钱有什么用?

总不能为了吃好点儿穿好点儿日子过?舒服点儿把?山卖了吧?

现在沈青越倒是渐渐开始听懂他爸的话了——重要的是流动资金。

真有道理,从前那?么多年他怎么就没听懂?难怪他爸看他时总是那?么一副“朽木不可雕也”的失望神色。

“你?没发现我?正?在想办法把?你?的钱变成可用的钱吗?”

姜竹:“?”

他就是有可用的钱啊。

“你?知道我?把?我?爸说那?些枯燥的东西转换成我?能理解的再应用出来有多难吗宝贝儿?”

姜竹一下被喊愣了。

他听过?宝贝,比如金子,银子,古董,还有县里那?好贵好贵的摆件、花瓶。

但他没听过?宝贝儿。

什么是个宝贝儿?

姜竹努力?回忆,从他贫瘠的与人相?处记忆里,和贫乏的生?活经验中努力?搜寻,终于,在某个犄角旮旯想起来了——

镇上王财主这么叫过?他家那?只娇贵的小白狗!

“六个小孩半天也能挖两筐笋,其实你想要什么也不用完全都靠自己干,你?有没有想过?那?么大的竹林你一个人根本……喂,想什么呢?”

姜竹唰一下脸红了。

沈青越凑近他,满脸狐疑,“你想什么呢?”

“没,没有。”

“是我说了什么让你不好意思的事了吗?”

姜竹连忙摇头:“你说,挖了两筐笋。”

沈青越捡起桌上的毛笔,朝他脑袋敲了一下:“我?说,不是所有事都?需要你?亲力?亲为!唉……”

沈青越长长叹气:“我?看捐两座庙也没用了。”

姜竹揉揉脑门,笑了。

“嗯……”开完小差,沈青越思绪重新回到他满脑子的生?意经里,“这个成本?想赚钱还是得做小扇子,一张纸裁十八块,勉强能二十一块儿,刨除可能的废稿,算一张纸十……算了,先按二十算,一张纸贴二十把?扇子,十张纸,二百把?,四百五十把?需要再买十……十三张,哎不对,再买十三张就是,就是多少来着……”

沈青越掏出手机,开机,点计算器,十三乘以六再加四百五十,得五百二十八。

得,纸又不够了,还得再买纸。

他这高考数学九十分?的脑子,真是难为他。

再一想,画四五百张,笔会秃吗?墨够用吗?他是不是还得买笔和墨?再买笔墨纸砚回本?用的扇子数量又会增加。

沈青越算笑了。

好家伙,这是什么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行?为?

“唉……”

“怎么了?”

“没事儿,就是觉得老天待我?不薄,给了我?和赚钱绝缘的好命格。”

“?”这是好命格?怎么听起来这么奇怪?

沈青越又加减乘除一番,深觉算成本?做生?意就不是人该干的事儿,他爸他妈都?不是正?常人。

见沈青越逐渐暴躁,姜竹有点儿后悔,他是不是该买块儿便宜的墨?

姜竹:“其实也不是非画扇子的。”

沈青越看他,那?画哪儿?画篮子上?他的初衷是为了让姜竹上山下山轻松一点儿。

姜竹:“要不然,你?画一个模子,我?用篾条编成画儿,有花样?的扇子、篮子比普通的贵一点儿。”

“什么样?的花样??”

姜竹抽篾条给他示范,很快编了一把?有六角孔的扇面出来。

很漂亮,也很精致,沈青越问:“这样?的图能卖多少钱?”

姜竹:“四文。”

他又拿起一把?普通的:“这个呢?”

姜竹:“三文。”

沈青越放下扇子,弄明白为什么有四文一把?的,他非要编三文一把?的了——

编这四文的,为了好看用的篾条更细,编同样?大小的一把?扇子耗费的篾条、时间、工序都?更多,还要时时留心别编错了花纹,难怪姜竹会也不怎么编呢,不划算呀!

编筐、编篮子时候姜竹那?手指快得跟飞似的,编这个都?不飞了。

沈青越:“我?想想。”

“嗯。”姜竹想了想,安慰他,“我?们也可以等元宵画灯笼,灯笼值钱。”

沈青越笑了,“笔墨没浪费是吧?”

姜竹点头:“也可以写对联,镇上的书生?写一副要五文钱,买一副要十五文钱。”

“哎哟,”沈青越笑得更开心了,“你?都?没见过?我?的字就敢让我?写对联?”

“不好看吗?”

沈青越点头。

他的字是他爷爷亲自教的,退休老教师对他的评价综合可总结为六个大字:孺子不可教也。

想着,他抬头看了看姜竹家贴的对联,仔细一瞧,问道:“写成这样?一副五文钱?”

那?这钱他是赚不了了!

这不就是他爷爷特别希望他练的那?种吗?

颜筋柳骨,端庄古朴,骨力?遒劲,一笔一画的看着简单其实全是功底,能写成这样?,一定?勤学苦练了很多年。

姜竹也抬头:“这个不要钱。”

“写成这样?还不要钱?那?五文钱的得是什么模样??”

姜竹连忙道:“不是不是,镇上书生?写的没这个好,这是我?们村江修文写的,他是我?们村唯一的读书人,写对联不收钱。”

那?他岂不是更做不了这门生?意了?

沈青越更仔细地看这副对联,狠狠刷新了对读书人的认识。

“这样?的字我?是写不来的,简单点儿的还行?,”沈青越拿起那?把?简单的扇子,“我?试试。”

既然这里有写对联的习惯,“福”字大概人人都?认识。

沈青越回去拿了平板,拍照,导入软件,把?扇子现有的格当?像素,叠图层往扇子上画“福”字。

他想尽可能地简单,不增加编扇子时的工作量。

见他又拿出了大镜子“法器”画图,姜竹默默去把?笋切了晒了,又去做了晚饭。

吃饭时,沈青越一口气做了六个图,分?别是三张“福”三张“寿”。

第一款最直观的单字,第二款用一个简单的菱形在扇子中打底做框留白出字,第三款则是用了异形字,看上去整体是个圆形,参考传统的福禄寿纹样?。

不过?沈青越手上没有纹样?参考图,又没网搜索,只能凭着记忆自己设计了一款尽可能简化的。

他弄了黑色字落在扇子上的效果图滑动给姜竹看。

“你?说的编出来是不是这样??把?不同颜色的篾条编进去,叠、遮出字,和你?编的花纹道理差不多。”

想了想,沈青越又把?黑色调成竹青色,“这样?的效果。”

姜竹:“……”

他惊疑不定?地盯着大镜子法器,原来这东西不光能收人,还能收扇子!

“它……它怎么能变颜色?”

“嗯?”沈青越没想到他的重点竟然在这儿。

“嗯……你?等等。”他拿回平板儿,把?早上拍的照片唰唰一通调,给姜竹展示效果:“看到了吗,你?要是白一点儿,也是个小帅哥。”

姜竹盯着平板里变白了好几个度的自己,傻了。

他也能变色?

第27章告状

沈青越拿着电容笔一会儿开图层,一会儿关图层,照片中的姜竹一会儿黑,一会儿白,正如姜竹本人?饱受惊吓的脸色。

从未见识过?美颜、修图,连化妆都不知道的大好青年好一会儿才消化掉那?开开关关的“美白”并不会作用?到?他脸上,对他也没起一点儿效果。

沈青越放肆的笑声搞得他又羞又恼的,脸都憋红了。

姜竹拿起扇子盖上“大镜子”没什么杀伤力地?转移话题,“饭凉了!”

沈青越拿起筷子还在乐。

姜竹把他们俩中间的笋端走了。

沈青越:“哎!我就吃一口!”

姜竹把盘子又往自己那?边挪了挪。

沈青越:“行行行,再?放近点儿,放你腿上。”

姜竹:“……”

那?么大桌子,谁要放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