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小鸡(二更)
卖菜的?、卖肉的?、卖家禽、卖野味的?。
卖零食、卖玩具的?。
卖桌椅板凳家具的?。
卖陶瓷碗碟花瓶摆件的?……
沈青越远远听见鹅叫,赶紧戴上口罩,放心地溜达起来。
他是没逛过这种集市的?。
他们老家就有集,四五天一次,不过知道他天生的?毛病,他爷爷回?老家从来不带他,阿姨去菜市场也不带他,他逛过吃喝用品最齐全?的?,就是超市了。
客观来说,他知道他们家附近那家大型超市东西是要比这里?齐全?多?了,但视觉感官上,这儿比超市琳琅满目多?了。
东西摆在地上、板车上、篮子、筐子里?,高高低低,各种颜色,这里?一扎,那里?一捆,又是一堆儿,走到哪儿都能听见吆喝声、砍价声,男声、女声,老老少少,蹲着的?、站着的?、坐着的?、走着的?,还有在小摊吃东西的?。
香味儿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视觉、听觉、嗅觉,甚至挤来挤去的?触觉,哪儿都是热闹的?。
沈青越很?新?鲜,哪个摊子他都想看?一看?。
遇到个卖碗碟的?摊子,他都能蹲那儿看?半天。
他挑了一个又一个,拿起一个又一个,挑来挑去,最后选了一个白瓷的?浅底盘子,准备买回?去当?调色盘。
他现在用那个是姜竹家盛菜用的?盘子,颜色有点儿深,调淡墨不好分别颜色。
卖盘子的?老头老大的?不愿意,抓把稻草给他包盘子,“你这小哥挑得也太仔细了,挑那些,就要一个啊?”
沈青越又要了一个人?家烧坯时候挤歪了,烧出来挺扭曲的?大碗。
他拿回?去当?笔洗用。
沈青越拿着碗当?把件玩儿,“你看?这弧形多?漂亮。”
姜竹看?不出哪儿漂亮,这都快扭成麻花了,反正整个草市大概除了沈青越,没人?会花钱买这么一个碗。
倒是不贵,一文钱,沈青越高兴,卖碗碟的?老头也高兴,皆大欢喜。
沈青越还买玩具。
竹蜻蜓、草蚂蚱、小瓷人?、泥娃娃……一买,他还买好几个,小人?,小鸡,小狗,围在摊子边一脸羡慕的?小孩们逐渐看?呆。
姜竹赶紧掏钱装东西走人?,省得一会儿这些小孩儿反应过来了和?家长哭闹。
沈青越向来是个管不住钱包的?,何况刚刚赚了钱,一路走,一路买,茶叶来一包,果?脯来一包,小点心来一包,刚出炉的?油酥烧饼,刚出锅的?油条糖糕,还有能现切的?芝麻糖,酥果?子……
一路走一路吃,手?里?东西越来越多?,直到走到卖酱的?摊子,姜竹买了两竹筒的?酱汁,再也提不下了。
沈青越好奇地闻了闻,是酱油。
“那边还有醋要买吗?”
姜竹摇头:“香醋要去县城买,李家铺子的?香醋才?好吃。”
“?”沈青越也不知厨艺相当?不怎么样的?小姜师傅对调料还有这种追求。
不过回?想一下,姜竹似乎确实爱吃醋,调凉菜时候要放不少醋,吃面时候要放醋,偶尔还倒点醋泡饼吃。
“……那改天去县城买?”正好他也想去了解下户品分级和?他落户的?事。
“嗯。”
往回?走,他们看?见有人?挑着筐在卖小鸡小鸭,毛茸茸的?小家伙叽叽叫着,沈青越有点儿好奇。
他小时候画的?第一幅画,就是小鸡。
他爷爷教的?。
他爷爷一落笔,圆丢丢的?怪可爱。
他一落笔,好丑一个墨点子。
他那时候朝他爷爷嚷,“我?又没见过小鸡怎么画?你带我?去看?小鸡!”
可那时候他爷爷还不会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连照片儿也找不着,自己?唰唰画俩,跟他说,“这就是小鸡!”
给他比划翅膀是怎么样的?,怎么回?头怎么啄食,然而他就是想象不出来。
回?头想想,也不能怪他爷爷,他爸妈反复说过很?多?次他对动物皮毛过敏,搞得他爷爷都不敢领他去小区院子里?玩,生怕遇到谁家的?猫猫狗狗。
其实他也没那么娇气。
沈青越凑近了点儿,隔着一米多?远看?那些挤来挤去,一个压着一个,非往一个角挤的?毛绒小鸡,有点儿手?痒了。
他挺想抓两只回?去玩儿的?,可惜不行。
不知道山上能不能养鸡。
他问姜竹:“山上能养鸡吗?”
姜竹摇头:“山上有黄鼠狼。”
“哦。”
那就多看一会儿吧。
人?家卖小鸡的?挑着担子在前面走,他隔着一米多?远在后面走,有人?挑小鸡时候,他就站定远远瞧热闹。
于是,回?去的?时候姜竹手里多了两只鸡。
姜树惊呆了。
好家伙,这俩放出去比他还没谱儿呢!
“你们买的?这都是啥啊?”他都无语了,连姜家业都有点儿无语。
他们这么大都不玩泥娃娃了,咋沈先生还喜欢玩儿泥娃娃呢?
姜竹从摊子上拿了个大小合适的?篮子,铺了点儿带来喂驴的?干草,将小鸡放进去。
除了沈青越,也只有小点儿的?孩子对两只小鸡还有点儿兴趣,稍大点儿都在家喂鸡都喂烦了。
童心未泯的?几个和?沈青越一起蹲在摊子后面围成一圈儿,边吃他俩买回?来的?零嘴边看?小鸡,“沈先生,你买的?是公鸡还是母鸡呀?”
沈青越:“不知道,老板说一公一母,你会看?吗?”
“我?不会,我?爷爷我?奶奶才?会。”
“你怎么不买两只母鸡呀,母鸡才?下蛋。”
沈青越:“我?也好奇公鸡怎么长。”
姜树几口啃了一个肉包子:“那有啥区别,不都一个样?”
“不一样!”
“公鸡有鸡冠。”
“我?说长大之前一个样。”
“不一样!”
姜树和?几个孩子嚷,听得姜竹头疼,他问:“你们去吃饭吗?”
“去!”姜树马上不管公鸡母鸡一不一样了,放下沈青越买那只瓷烧的?公鸡娃娃,“要不你们先去,一会儿回?来换我??”
姜竹:“你先去吧。”
“行。”见姜家兴想跟他,姜树想也不想:“一会儿你跟你小叔和?沈先生一起!”
他是要去偷偷喝酒的?,带着个小孩儿算怎么回?事。
姜家兴闷闷不乐:“哦。”
姜树:“一会儿给你买糖。”
说罢,脚底抹油溜了。
不提吃饭还好,一提吃饭姜家业也饿了。
早上他也没吃饭,一上午就吃了一串糖葫芦和?俩馄饨,他那碗儿都被分光了。
他和?姜竹熟,不怕姜竹,摸摸肚子道:“小叔我?想吃鱼丸子。”
姜竹:“哪有鱼丸子?”
姜家业:“那边!”
他指了指朝外的?方向。
草市离码头不算太远,附近村子水系发达,他们这儿鱼不贵,不过鱼丸子麻烦点儿,要去刺取肉,捣茸再团成丸子,小孩吃倒是不怕会卡到刺。
码头、镇上都有卖的?,不过因为做起来麻烦,家里?平常只有过节才?会做两次。
他们这儿鱼丸子吃法?也挺多?,直接煮汤的?,往汤里?煮面片的?,还有先煮熟了丸子再和?豆腐炖的?,炒菌子辣椒的?,也有和?别的?肉闷墩的?,油炸的?。
姜竹先给了姜家业二十文,叫他领着那几个小孩一起去吃。
村里?人?连忙制止。
在山上交菜就能看?出来点儿了,这一起一摆摊更能看?出来,姜竹为人?是真大方。
先是馄饨又是零嘴儿的?,人?家顺手?给了,他们看?见的?时候孩子都吃上了,也不好再说什么,这会儿大人?都在呢,哪儿能好意思叫人?家管饭。
“你们吃,你们吃,不用管他们。”“我?们带着饭呢。”
大人?赶紧把孩子领回?去。
年纪小的?还有点儿嘴馋,不过刚刚吃到了点心,还吃到了果?脯,这都是平常吃不到的?,这会儿也不好意思要和?姜家业他们一起吃。
姜家业也没太在意,反正在村里?各家也这样,谁家买了好吃的?,又不能上人?家家里?吃。
他默默看?着一步三回?头往他爹娘那走的?姜田,还有一直在摊子上给他爹娘帮忙的?江顺子。
他们小队,今天就他们三个来了。
姜大望他娘不带他。
姜壮壮家今天来亲戚。
姜松要在家里?帮忙干活儿。
他挺想叫俩队友一起吃。
他看?看?姜竹,再看?看?沈青越,沈青越:“你看?看?能不能也跟馄饨似的?端过来吃。”
“哦!”姜家业高兴了,拉上姜家兴一起去买丸子。
没一会儿,他俩颠颠跑回?来,姜家业端了个盆儿,姜家兴在后面端了一摞碗筷。
沈青越看?笑了,心说天爷,竟然还有盆儿呢!
姜家业嘿嘿笑着给姜竹、沈青越递碗。
他也没敢都花完,人?家说三文钱一碗鱼丸子,加面片再加一文。
他瞧摊子上碗挺大,学着上次姜大望的?模样和?老板商量,他们家在那边摆摊,大人?走不开,能不能买大份儿端回?去吃。
老板说行。
反正每个草市都有这样的?,还拿出来个盆儿,问他要不要用盆儿,一盆儿十二文,相当?于五碗丸子的?量,还可以多?给他放点儿菜。
姜家业一时也没算清,反正觉得盆儿比较划算,还多?要了三文钱的?面,让人?家多?给舀些汤,压了三文钱在摊子上,一会儿还碗筷再取回?来。
这一盆儿,他们四个根本吃不完。
反正碗都借回?来了,沈青越叫他俩去把那几个孩子喊回?来,说叫他们过来喝点儿汤。
各家中午带的?无非也是馒头、饼子,都是干东西,倒是都带了竹筒装水喝,但水哪有鱼丸汤好喝。
姜家业说喝汤,汤不要钱,大人?知道他们是好意,也没拒绝。
小孩儿们又拿着饼子、馒头撒欢儿跑回?来,还有自备竹筒当?碗的?。
姜家业先给姜竹、沈青越舀,剩下的?怎么分,他俩就不管了,让姜家业自己?看?着办。
他叫江顺子时候把另外俩姓江的?小孩儿也叫来了,他们俩有点儿不自在,但姜家业也很?公平地给他们俩一人?舀了俩丸子。
小孩们往道边的?草地上一坐,把自己?的?馒头、饼子泡进汤里?,午饭就解决了。
汤不够分,姜家业又跑去花了一文钱叫人?家给添了一盆儿汤,在店里?蓄汤不要钱,他蓄一盆儿,老板脸都黑了,说一会儿少退他一文钱才?同?意,不过添汤时候,又给他盛了点儿菜叶子。
这季节野菜也不咋值钱。
一碗鱼丸汤下肚,姜家兴不找他七叔了。
他算是看?透了,还是小叔好。
剩的?加退的?,还有四文钱,小叔叫他和?堂哥分了,要是他七叔,肯定得把钱要回?去。
姜家业掏出他的?小钱袋,将那两文放进去:“小叔,我?们去给小胖子买丸子。”
小胖子来不了,但还惦记着上次的?炸丸子。
“嗯,”姜竹又一人?给了他们五文钱,“给石生、家旺他们也买点儿东西,带好家兴,不要乱跑,去看?看?你哥吃饭了吗,用不用替他看?会儿摊子。”
“哦!”姜家业很?开心。
出门前他娘给了他五文钱让他给石生买糖了,他又有五文,一会儿到豆腐摊,还能问他哥要一文,他发财了。
一收钱袋,姜家业像个斗志昂扬的?小将军,振臂一呼:“走!咱们去买东西!”
一群孩子呼啦啦跑了,摊子瞬间安静。
沈青越拎过来他的?小鸡,“要给它?们喂什么吗?”
姜竹:“要拌麸子,先给它?们泡点儿粟米粒,回?去再问问大嫂。”
“它?们喝水吗?”
“不能喝水。”
“哦。”沈青越伸手?很?轻地摸了摸,刚刚人?多?,他怕那群孩子把小鸡玩儿死?了,没敢摸。
好柔软。
热乎乎的?。
第42章豆沙包
这?一天姜家村赶草市的人回去都比平时晚一些?。
一来,今天带的东西比往常多?。
二来,平时他们是看时间差不?多?,卖不?完也就收拾东西了,省得路远天黑路上不?安全。
今天不?一样,他们是结伴来的,人多?,遇到啥都不?怕。
也因为这?样,都有底气?一直卖,卖到天色快暗了才商量着一起走。
有人卖得快,也有人卖得慢,到下午卖得差不?多?的还帮东西多?的吆喝,遇到来采购的大户,人家要什么?东西多?,两?家三家的还能凑一凑,也省得对方来回找了。
若谁那卖什么?差一点儿想?凑个整斤整两?,也能互相凑凑。
他们回去晚,还赶上有些?卖吃食的摊子收摊便宜卖货,捡便宜买了些?熟肉好菜和一些?散碎了的点心。
不?送礼,不?上供,拿回家自己吃,没差,还实惠呢。
一个人招呼,好几个凑上去一讲价,把点心摊那些?剩的碎块渣渣包圆了。
从?里面分到几块儿还挺完整的,村里的女人们开心得不?得了。
回去能拿给孩子们吃了。
套好车,将装豆腐的箱子放好,再把今天换回来的粮食、剩下的东西都捆好,姜家俊、姜树喊和他们比较近的亲戚和邻居过来坐车。
姜田和江顺子早上都是走过来的,可累惨了,这?会儿都爬到姜家俊他们车上。
姜家俊还给了他们一人一块儿糖,叫他们和家业玩。
今天带的豆腐都卖光了,附近两?个摊子还和他们家定了豆腐,说下个草市找他买两?板。
不?管人家是不?是口头客气?,都是个好信号,下次他好多?带点儿。
也就是这?阵子了,天再热一点儿,豆腐就不?好这?么?卖了。
别人讨厌冬天,他们家卖豆腐却喜欢。
冬天豆腐不?爱坏,还有人专门爱吃冻豆腐,窝冬时候炖锅白菜豆腐,也是道好菜。
要是能多?放点儿油渣就更香了。
今天他们买了肉,回去先熬油,捞出来油渣明天就能炖豆腐。
姜竹生意也不?错。
临到收摊有人东西买多?了不?好拿,到处找筐子篮子,他带来的仨筐和俩大篮子,都是最后卖掉的。
干菜、笋干卖得也不?错,几乎都卖完了。
原本卖到中午时候他们还怕卖不?掉了,得改天往码头试试,不?想?几个老太太结伴过来,瞧见他们家菜干嫩,直接分了快两?包。
野菜也就这?一阵子,山下的野菜都开始老了,她们怕买到老的苦。
姜树打通了任督二脉,带着一群小孩喊“山上的嫩野菜尖了”,还故意让他们跑去其他摊子附近随便找个方向虚假地大声喊“奶奶,那边有嫩野菜!”“娘,那边那家野菜都是嫩芽!”,往他们村儿招揽了不?少生意。
就是搞得他们亲娘亲爹有点儿脸红臊得慌。
野菜干带的笋干卖得也不?错,最后大家东西都卖了个七七八八。
有个专门扫尾的采购过来讲价,想?便宜买。
姜竹没卖。
他们家干菜干笋还多?,都是同一批的,回头凑凑重新卖就是了,没必要降价。
几家就剩一点儿的就卖了。
一斤便宜一两?文,那人给的是铜钱,也不?亏多?少。
大家都喜气?洋洋。
沈青越也开心,东西卖得好,总算没白给姜树工钱,最后那几个筐子篮子的生意也是姜树招揽来的,他就不?给姜四山打小报告了。
他坐在车边,挨着他的两?只?小鸡,还有买的一堆零零碎碎听车上孩子大人闲聊。
“鱼丸子好吃!”
“油炸丸子才好吃!”
沈青越想?,都好吃,小油酥烧饼也好吃,芝麻糖也好吃,没能吃成?的卤肉面大概也好吃,他们路过闻到味儿了,可惜没肚子吃了。
看来以后还是得积极赚钱,多?下馆子。
人家能出来摆摊子的,确实有手艺,他们一路买的小吃味道都挺正的。
反正他和姜竹的厨艺都挺堪忧,一个水平是零,一个比零高不?了多?少,想?提高到厨子的水平有点儿难度,还是出来吃吧。
沈青越问走在车边的姜竹:“镇上赶集也有这?种卖小吃摊子吗?”
姜竹点头。
沈青越:“镇上都有什么?好吃的?”
姜竹被问住了。
坐在车上的大娘直乐。
她家摆摊位置离姜竹摊子不?远,可算瞧见了沈先生是个什么?脾气?。
那整个一小孩儿嘛!
好家伙,这?一天,不?是在吃,就是在玩儿,要么?就是给俩小鸡崽子相面。
谁家二十多?大小伙子是这?模样啊,成?亲早的,像他这?么?大娃娃都能跑了,他自己还是小孩儿性?子呢。
不?过人家靠谱起来又挺厉害,张口就敢说话?敢要价,一把扇子卖十文钱,可是吓死人啦。
大娘有点儿好笑?,又有点儿羡慕,插话?道:“咱们镇上鸭子、鱼丸子、酥饼,听说前大街有家馆子的卤鸭子好吃着呢。”
姜树边赶车边道:“刘记卤鸭!他们家鸭杂汤也好喝,山阳的鸭子,长庄的鹅,咱们山阳镇上烤鸭子、卤鸭子、酒闷鸭子,都好吃。还有刘家村的蒸饼,三坡村的酒,大伯家豆腐,在咱们镇上也算有点儿名气?。”
姜竹还真不?知道。
不过从前在镇上摆摊,别人问他是哪个村的,他说姜家村,人家会说一句“哦,你们村豆腐好吃”。
沈青越:“你都吃过?”
姜树:“我吃过大伯家的豆腐!”
车上众人哈哈笑?。
“别的咱没吃过,不?过那刘家村的蒸饼是好吃,人家蒸的又白又暄软,也不?知是怎么?蒸的,饼子一层一层的,吃起来甜着呢!”大娘回想?着从?前走亲戚尝过的蒸饼,回味无穷。
“白面多?嘛!”
“听说人家也搀着杂面呢。”
“上西坡村买一篮子尝尝嘛!”
“哎哟,谁家吃个蒸饼还买呀,那钱是大风刮来的?”
“你这?老太太忒小气?,你拿麦子换嘛。”
“我还不?如磨了面擀一锅面呢。”
“哈哈哈!”
他们这?儿也就谁家过大寿,或有钱人家添了孙子吃满月酒,才上刘家村买蒸饼,若舍得花钱,人家还能给做花样子,据说镇上王财主过寿时候,弄了个大寿桃饼呢。
沈青越问姜竹:“你吃过吗?”
姜竹摇头,不?过他听得有点儿馋了。
两?人默默对望一眼——改天去买!
今天不?用了,他们一到家,吕香梅已经做好了一大锅饭等着他们。
姜四山更是在村口转了好几回了,远远瞧见有驴车过来,高声问是谁,听到姜树他们喊声,不?等他们靠近就骂上了:“怎么?这?么?晚,也不?怕狼把你们叼走。”
众人嘻嘻哈哈,瞧见自己村的灯火,可算是彻底放心了。
姜竹从?车上取了给姜松、姜壮壮买的东西,跟姜家业一起去送。
姜四山:“要吃饭了,他们俩这?是往哪儿去?”
沈青越:“姜壮壮托家业给他买了东西。”
“哦。”姜四山欲追问,见沈青越忽然转了转头,又嗖地转回来,可眼睛一直往刚刚的方向瞟,他狐疑扭头,瞧见姜树正抱着个小坛子猫腰往他们家溜呢,腰间也是鼓囊囊的。
“回来!兔崽子!”姜四山抬脚就追上去。
姜松家已经吃过晚饭,他坐在屋檐下正拿篾条练编篓子,但编着编着就有点儿稀疏。
“不?碍事,甭拆了,明儿我背这?个去打草。”他爷爷坐在旁边看,乐呵呵地给他递篾条,“要是再宽点儿,还能下河里捞鱼。”
姜松看看,好像是编高了。
“姜松!”院外传来一道喊声,姜松一怔,好像是姜家业。
说话?间,姜家业已经跑进来了,“给你,小叔给你买的肉丸子。”
姜松懵:“啊?为啥给我买丸子?”
姜竹后一步进来:“扇子卖了钱,沈先生给你买的,姜壮壮也有,这?个也是。”
他将两?个荷叶包递给姜松,“你们忙,家业,回去吃饭了。”
“哦!”姜家业急刹车转弯再往外跑。
姜松一家人呆住,他爷爷忙道:“快去送送。”
他们出来了,姜松爹娘才和邻居客套完回来,打个照面都没弄清怎么?回事,姜竹已经点点头领着姜家业快步走了。
“这?是来干嘛的?”
“给小松送东西,说是扇子卖了钱。”
姜松打开荷叶包,一包是糖,一包是一块儿卤肉。
“嚯!”
姜大山家里,沈青越、姜树将钱都掏出来,全家人发出齐齐惊呼。
他们开始算账了。
姜家俊钱袋子里只?装了自己家豆腐钱,不?用往外拿钱。
沈青越拿着姜竹的钱袋子,将卖野菜、笋干的钱数出来。
出发前他们称过了,一多?半是从?山下直接装的,这?属于?三家平分的部?分。
一小半是姜竹挑下山的,卖一斤给姜树一文辛苦钱,分完了他们家再自己分。
姜四山很满意,嘿嘿直乐。
姜家俊觉得他小叔亏大了。
七叔一家子又没出多?少力气?。
不?过沈青越不?觉得亏。
姜四山可一直帮着姜竹巡山呢。
无论什么?,天长日久的只?靠自觉没有监督肯定不?行,他乐意替姜竹唱黑脸,沈青越不?知多?高兴。
看看这?小半月下来,姜竹在村子里的口碑直线上升,他四伯替他拉走多?大仇恨啊,怎么?不?值点儿辛苦费了。
况且平时姜胜、姜齐也时不?时会到山上帮点儿忙,姜家旺、姜家才、姜家兴学字之?余也经常在山上帮姜竹晒晒菜。那一家子人也不?是全都不?靠谱。
水至清则无鱼,何况是亲戚。
姜竹又没他爸妈那种条件,可以一个亲戚不?用,靠招聘招揽想?用的人才。
把他们排除在外捣乱,还不?如招揽过来干活儿呢。
重要的是,据他观察,姜竹其实不?讨厌他四伯一家子,就是有点儿没办法,不?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而已。凭姜四山喝醉了提到弟弟痛哭流涕,姜竹就不?会介意被他们占便宜。
算下来,除了换回来的粮食,扣掉各家买肉、买油盐等的钱,平均每家能落一两?多?银子。
姜树花得多?,又是肉又是酒的,不?过加上姜竹给他的辛苦费,他还是比姜家俊多?点儿。
可人家加上豆腐钱,又比他多?了。
没卖完的干菜、干笋算姜竹自己的,就不?用另外两?家跟着往回摊钱了。
姜大山、姜正都觉得这?不?好,家俊说了是沈青越一大早招揽到船商卖扇子,顺便把姜竹那些?干菜卖了,剩下的应该算他们三家的。
姜四山:“大哥你这?多?没意思啊,一家子人分那么?清楚干啥?”
姜树:“就是。”
沈青越:“姜竹也同意这?么?分,不?然咱们分粮食?”
姜四山:“分粮食!”
黄豆都给姜大山家磨豆腐用,所有人都没意见。
粗粮姜四山要了大头,细粮主要留给姜竹。
正分着,姜竹回来了。
姜四山一家有点儿忐忑地等姜竹的意思。
仔细算,拿粗粮更划算一点儿,细粮价贵,东西少,但姜竹家人最少,没养那么?多?张嘴的压力,正好沈青越也不?咋爱吃粗粮,他没意见。
皆大欢喜。
卖剩下的姜竹自然而然算作是自己的,连同几个篮筐,都先放进大伯家专门放他东西的屋子里。
姜竹四伯母刘秀霞爱吃红豆,这?次正好换到点儿红豆,姜竹也没要,她挺高兴,见他们收拾好了东西,喊姜竹上她家吃饭。
吕香梅:“在我家吃吧,都做好了。”
六堂嫂毛玉珠也招呼:“到我们那儿,才蒸了饼。”
不?过时间晚了,怕上山不?安全,姜竹哪家也没留。
他们俩连粮食都没带,只?拿了钱提着两?只?小鸡,就准备上山回家了。
吕香梅、毛玉珠都给他们俩装了点儿菜,四伯母还给他们俩拿了两?个豆沙包。
天已经黑了,姜竹点了火把,给沈青越拿了根儿竹竿,自己则在腰间别着篾刀。
“我四伯母的豆沙包,只?有四伯、家旺、姜树偶尔才能分一个,家才、家兴、家安他们都不?行。”姜竹咬了一口发现竟然有豆沙馅儿,都惊呆了。
沈青越仔细品了品,豆子很软,炖得很透,保持了豆子的形状,咬下去已经是豆沙的程度,里面没什么?糖,全是红枣的甜味儿,吃起来很甘甜,皮用的还全是白面,口感非常细,按红豆绿豆的单价算,这?小包子在他们这?儿还能算农家奢侈品。
能当点心了。
“我看你四伯母还挺好哄的。”五十多?岁,成?天笑?吟吟的,脸上没一点儿忧愁,说话?慢声细语,想?要什么?都写在脸上,藏都不?会藏,姜竹把那点儿红豆给她,就笑?得像得了什么?好宝贝,眼里全是欢喜。
姜竹笑?,心想?沈青越摸小鸡时候和四伯母拿红豆也差不?多?。
第43章县城
缓了?两?天,沈青越腿不那么疼了?。
怪不得他家阿姨爱念叨什么山民腿脚好呢,天爷,那么多人去草市,第二天就他一个腿疼的,连小孩儿都活蹦乱跳。
会赚钱的沈先生身体不好深入人心,这次他们?要去县城,县城比草市还远呢,他前脚说放假,后脚就有?人问姜竹用不用车。
沈青越:“……”
这种好事怎么能拒绝呢?必须坐。
有?了?车,姜竹正好也?能多带点儿东西。
从前都是过?年过?节,还有?他姥爷、姥姥过?寿时候他才去,这还是头?一次不年不节地上?门呢,姜竹有?点儿紧张。
说到底,他们?其实?是不太熟的。
一年见不了?几次,他又不是亲生的,他舅舅舅妈对他挺好,他爹不在后,还来看过?他,给他送过?东西,也?提过?叫他跟他们?去县里住,给他在韶府找个轻省的活儿干,后来见他不愿意离开家,还寻了?门路叫他往纸坊送竹子。
姜竹受人家恩情,总觉得没底气,每次想要去县里,就有?点儿发怯。
出发前头?一天晚上?,姜竹把?要收拾的东西都提前装好了?。
他打了?两?只兔子,两?只竹鸡。
家里有?的各类干货也?都装了?不少。
他姥爷是庄子的管事,不过?管的庄子在城南,不挨着山,吃山货得花钱,每次他和他爹过?去都带些山货。
另外,他还准备了?些鲜笋和嫩野菜。
反正有?车,能多带一点儿。
收拾完这些,姜竹去洗澡、洗头?、收拾衣服,拿出来最好的衣服,簇新的布鞋,看得沈青越直稀罕。
平时叫姜竹洗热水澡,跟杀了?他一样难,向来是冷水泼,进浴桶那也?是把?锅里他没用完那点儿热水根儿随便往里一舀,图个心理?作用,就算洗了?热水澡了?。
洗头?更是恨不得直接到扎溪里顺水揉搓,今天倒好,不用他嘱咐了?,自己知道烧热水了?,还专门采了?点儿侧柏叶回来煮水洗头?,平时他可是皂角洗一切的。
沈青越:“你舅舅家是有?漂亮小表妹吗?”
姜竹:“?”
沈青越:“还是你看上?了?人家府里哪个小丫鬟了??”
姜竹茫然摇头?,他舅舅住那个小院就他们?自己家亲戚,哪有?什么小丫鬟?
“我娘是家里最小的,我只有?表姐没有?表妹。”
“……”沈青越:“那你这是打扮给谁看呢?”
姜竹:“……”
他反应过?来了?,红着脸有?点儿恼,有?点儿囧。
沈青越也?反应过?来了?,吃惊道:“你这是……穷小子进城看富亲戚,怕露怯?”
“哎……”他忍不住笑,“我没要笑你的意思,就是……”沈青越又一阵笑,他是好久没见过?这样的了?。
他们?家亲戚这几年都是走?装穷路线,想进他爸妈公司,或让他爸妈找人给安排个好工作。
只有?他拼命想证明“不用你们?”“我很好”“我能靠自己过?得不错”。
“哎……”沈青越叹气。
大傻子还遇到二傻子了?。
偏偏姜竹没搞明白他笑什么,窘迫地解释:“我舅舅舅妈老觉得我过?的不好,总要给我塞钱,其实?,其实?他们?也?不是那么有?钱的……”
“我爹说,他们?只拿工钱,要管人又少不了?花钱,一年到头?不少花销,孩子也?多……”
沈青越:“想干长久还不能贪人家东西是吧?”
姜竹点头?。
沈青越又是叹气。
姜竹没上?过?学,还不在村里住,没人系统教过?他什么,也?没耳濡目染跟着大人学什么人情往来,什么都半懂不懂的,东听一句,西听一句,一脑子零碎儿乱七八糟,难为他知恩图报,品性这么好。
人从三四岁才开始记事,能记清楚可能得四五岁了?,十四他爹就不在了?,仅仅十年,还是童年期的十年,他爹教会了?他怎么生存,怎么赚钱,怎么做个好人。
沈青越想,他爹肯定是个好人。
而且还十分疼爱他。
让他一个人辛苦生活了?好几年,都坚信他学会的一切,没有?怀疑,没有?动摇,被骂被排挤,也?没有?学坏,甚至都没有?抱怨报复过?谁。
沈青越有?点儿羡慕,有?点儿心疼。
抬手揉了?揉姜竹的头?,弄得一手潮乎乎的,“怎么还没干?”
头?发太多太长也?不是什么好事。
“拿把?扇子,我给你扇扇。”
沈青越撩着姜竹的头?发给他扇风。
和电视剧里不一样,为了?方?便干活儿,他们这儿都会束发包起来,只有?小孩才不束发。
不过?普通百姓都是拿块儿布巾一捆完事儿了?。
姜竹的头?发很直,包一天,洗完马上?就挺垂的,不知道要上理发店拉直的姑娘们?得多羡慕。
据他观察,这儿的人头?发都挺浓密,枯黄的也?很多,毕竟营养跟不上?,但是那浓密程度不知是不是和不熬夜有?关系。
姜竹头?发倒是不枯黄,大概和他会打猎,不怎么缺肉吃有?关系。
就是瘦。
干活儿太多,消耗太大那种瘦,吃点儿肉也?补不起来。
“你不想让你舅舅舅妈觉得你过?得不好?”
“嗯。”
“那你还不换双鞋?”
“嗯?”姜竹看看他准备的新布鞋。
“傻小子,你这一看就是故意换来充门面的,人家哪看得出来你平日过?得好不好,这身好衣服是不是借来的。去找双旧点儿的布鞋穿上?,不要太破的。”
姜竹愣了?愣,眼睛瞪圆了?。
难怪他每次穿了?新衣服,他舅妈瞧见他还是叹气呢,原来是因为这个?!
看穿了?他在想什么,沈青越轻蔑嘲笑:“不,还因为你又黑又瘦又矮。”
姜竹:“……”
早上?出门前,沈青越给姜竹涂了?点儿乳液和防晒。
浆糊似的白糊糊涂脸上?,姜竹浑身都不自在,更不知道沈青越说的拍一拍是怎么拍。
他按了?一下,手指沾到了?,没忍住凑到鼻子前闻了?闻,有?点儿香味儿,笑得沈青越差点儿把?手里小瓶子扔了?。
沈青越叹气替他抹匀,姜竹扶着桌子站都要不会站了?。
“行?了?,白了?点儿。”手上?沾到一点儿,沈青越顺手拍自己脸上?。
姜竹:“……”
“戴草帽。”沈青越先给自己扣上?,他是为了?遮头?发,姜竹得遮阳。
能有?多热,姜竹就是不爱戴,反正他就那么一点儿旅行?装的防晒,用完拉倒。
姜竹默默把?草帽叩脑袋上?,脸上?还是沈青越手指的触感。
挺软。
感觉比他脸还软。
装好水,下山。
路上?遇到村里人砍竹子,还帮他们?把?东西挑下去了?。
村民:“想砍几根儿竹子搭个鸭棚。”
姜竹:“哦。”
村民:“砍竹子交哪儿啊?也?放你大伯家去?”
姜竹:“行?。”
村民:“正好,昨天还听你大嫂说想再搭个库房呢。”
另一人:“可不是,他们?家东西越晒越多,往下该下雨了?,得放屋子里。”
村民:“一会儿问问他们?哪天弄,好去搭把?手。”
一群人聊着天,聊到山下,也?没人发现姜竹脸上?抹了?东西。
姜竹悄悄碰了?碰,感觉像糊了?层密密的细泥。
城里的小姑娘们?天天就涂这种东西吗?
沈青越那么白是因为涂这个吗?
他好像没见沈青越涂过?,每天洗漱完也?没见他回房间取那两?个彩色小瓶子,那么小的小瓶子,为什么这种浆糊不干呢?
用来糊扇子的糨糊放一天就不能用了?……
姜竹装着一脑子乱七八糟,将东西全装好,向借车的人家道谢,赶着驴车出发了?。
小毛驴哒哒哒跑在村间的小道上?,尾巴一甩一甩的。
早上?的风带着凉意,车子跑起来风就更明显了?。
姜竹也?不禁有?点儿期待,现在他又攒够一头?买驴的钱了?,如果户品不变,他就砍树自己做车板,再到镇上?买车轮、车轴、车辕那些就行?了?。
可以做个宽敞点儿的座。
还可以弄个棚子。
他见韶府的车都是有?棚的。
“偷笑什么呢?”
沈青越坐在另一侧,歪头?看他。
这孩子从出门就有?点儿不正常,这会儿都开始自个儿傻乐了?。
沈青越被他感染得也?有?点儿想笑,费解道:“去你舅舅家这么高兴吗?”
昨晚不是还忐忑不安吗?这情绪变得也?太快了?。
“不是。”提起舅舅家,姜竹还是有?点儿紧张的,连忙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穿着,挪着往上?坐了?坐,省得脚太低,车跑起来弄了?一脚的尘土,本来就不是新鞋。
不过?想想能见到舅舅一家人,他还是有?点儿高兴的。
他带了?好些东西。
“城里有?纸铺,去完我舅舅家,我们?可以去看看。”
“嗯。”顺便还能看看有?没有?颜料卖。他对这个世界的文化用品还挺感兴趣的。
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的书画市场。
“然后去李记买香醋。”
“嗯,嗯?”沈青越笑了?,还惦记着醋呢?
山上?醋用完了?,姜竹下山只打了?一点点儿,还装在竹筒里,家里的醋坛子就等着装李记的醋是吧?
宝峰县位于姜家村的东南方?向,城西是清川江的支流,他们?叫汇江河,名字颇简单粗暴。
汇江河在城外那段宽三四米,水深处有?两?米多,能过?船,越往下游越宽,也?是从他们?县往外走?最主要的水道。
从姜家村方?向过?来,入城前得先过?河。
汇江河上?有?座石拱桥,能赶车上?下,过?了?河再走?几十米,还有?一道护城河。
护城河上?没石桥,搭着浮桥,驴车上?去浮桥一晃一晃的。
浮桥两?岸都有?士兵,要是谁在桥上?故意晃着玩儿,会挨瞪,再晃,士兵就该过?来了?。
走?在他们?前面一家人领着俩孩子,一个一两?岁还抱着,一个大点儿,四五岁,跑着跑着害怕了?,出城的骡车经过?他,骡子正好踩在他附近的木板上?,挺宽的木板顿时跷跷板似的,那边沉下去,这边翘起来,翘起的木板通过?绳子又带着附近几块木板往上?翘,桥也?跟着晃,那孩子哇一声吓哭了?。
他爹赶紧把?他抱起来,哄着没事。
也?有?胆子大的,非往桥边缘走?。
他们?这浮桥可没栏杆,连个把?手都没有?。
孩子站在边边上?往下看,挺乐呵喊:“有?鱼!”
他奶奶过?去一把?将他拉回来,朝屁股上?啪一巴掌,“掉下去淹死你个不听话的小兔崽子!”
前面堵了?个拉货的车队,沈青越一点儿都不着急,坐在车上?看得津津有?味,都想画下来了?。
好一会儿,前面的车终于动了?。
轮到他们?进城,还得交入城费三文钱。
姜竹说他们?是进城走?亲戚的,不是卖货,但他大半车的菜,还绑着一笼兔子一笼野鸡,人家不信。
交完钱,过?了?第一道城门进瓮城,经过?瓮城进第二道城门才是真正进了?县城。
在排队入第二道城门前,沈青越看见一群破衣烂衫的人坐在瓮城墙角下的阴影里,有?人垂着头?,有?人仰头?看着高墙外的天空发呆,也?有?人目光呆滞地望着来来回回的过?路人,只有?几个小孩儿还有?点儿灵活劲儿,蹲在地上?捡石子玩儿。
沈青越:“他们?是……难民吗?”
“……嗯。”
沈青越一时有?些说不出话。
大概是习惯了?,士兵、路人几乎都对他们?视而不见,瞧见了?的也?扭开脸,有?不忍心的老太太“哎呦”一声,嘟嘟囔囔念叨什么。
入城前,有?个在他们?后面进城的老太太挎着篮子过?去给了?那几个小孩儿一张饼,给他们?掰开分了?。
她一掏出饼,难民马上?有?人看过?来,城门附近的兵瞬间也?扫视过?来,沈青越余光瞧见头?顶上?什么光闪了?一下,一抬头?,瞧见上?面巡逻的兵弓箭都搭上?了?,对的正是难民的方?向。
那老太太浑然不觉,给孩子们?分完饼,念叨了?一声“阿弥陀佛”一脸不忍地往城里去。
人走?了?,小孩儿们?也?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不甘心的眼神重?新垂落下去。
士兵收了?弓箭,继续巡逻。
沈青越听见有?人小声道“吓死人了?。”“先前不是在外头?吗?”“可不是,还给搭了?几间茅草屋,你不知道,前些日子有?人在外头?抢东西,这才叫他们?到瓮城里来了?。”“这世道。”“咱们?这儿不错了?,每日分发些粥,听说别处连水都不管呢。”“可怜见的……”
姜竹和沈青越都往难民那边看了?一会儿,轮到他们?赶着车进去了?。
“等出来也?买点儿饼子什么给他们?吧。”
“嗯。”
第44章走亲戚(二更)
韶府位于?县城东北方向,是宝峰县几?家大户之一,位置相当?好。
他们家独占了一条巷子,进了巷子往里瞧,三间门,都姓韶。
正?中的正?门挂着块儿不太大,字却相当?漂亮的木匾,写?着“韶府”。
笔力雄厚,风格古朴,没?落款,不知是谁题的字。
他们过了巷子,得往后绕,下人住的位置不在这里,他们得去东侧门敲门。
原本?的韶府没?有现在这么大,不过扎根久了,树大根深,越来越富有,开枝散叶,族人越来越多,最初的韶府是不够住了。
扩建了两次后,就不好再扩,韶家和邻居们商量了下,在别处买了差不多的宅子和对方置换,这才得了左右的宅子。
不过日子久了,还是不够住。
再之后,也没?办法了,只好将?不是嫡出的旁支亲族挪出去,再在县城内外另寻宅子,有在西北边的,也有在东南边的,城内有不少姓韶宅子和店铺。
倒是伺候主家的仆役们不好搬远,除了贴身的丫鬟仆人和护卫要住在主家的内宅配房,其他人都住在韶府东边后面?买的院子里。
这东院和韶府隔着一道墙,中间还打通了门,能通到韶府后院花园门口去,平时不干活儿的时候,仆役们就回自己的小院来住。
像姜竹舅舅家这样卖身到韶家,又几?代都在韶家本?本?分分干活儿的家生子,住得就要好些,加上姜竹二舅舅从?小跟在府上少爷身边当?书童,他跟的三少爷又考中了进士当?了官儿,还把他带到了任上,他们一家在府上也跟着受到重用,还分了个单独的小院子。
姜竹外公本?来也该从?庄子调进城里,不过他习惯了在庄子上生活,放心不下那些庄稼,老两口和大孙子依旧住在庄子上,只每年报两季收成和过年时候才来县里住几?天。
目前他们家的小园里住着姜竹大舅舅一家,还有他二舅妈和两个儿子。
孙辈的,也选了两个机灵的孩子给府里的少爷当?书童,每天随着主家上学堂念念书。
姜竹大舅舅在外院做管事,主要负责几?个庄子。
大舅家大表哥跟在他外公身边,二表哥随韶府管家跑腿。
二舅家三表哥和一个老婆子一起给在外地当?官的韶三爷看院子,管他自己在老家的产业。
二舅家四表哥和他娘一起,专门管给府上买花草。
姜竹之所以认识兰花,就是见?他二舅妈和四表哥倒腾过兰花。
花季过了,小姐们不喜欢了,府里暖房放不下,就得另外寻个养花人给养着,等来年养开花了,再搬回来给小姐们看。
姜竹大舅妈接的是姜竹娘当?年的差事,给府里老太太当?丫鬟。
不过她?脾气急,坐不住,老太太放权给儿媳妇后,每天又只吃斋念佛没?啥事,身边也没?多少让她?跑腿的事,看她?年纪大了,家里孩子越来越多,前两年老太太干脆给她?放了假,只年节和府上事多的时候才叫她?过去帮帮忙。
她?就在家缝缝补补做做饭,管管两家的孩子,偶尔给妯娌帮帮忙,不用干活儿,领着工钱,她?也挺开心。
姜竹他们过来时候,已经快中午了,下人仆役都在府上干活儿,东院这边反倒是挺安静的。
姜竹敲门,门房很快就出来了,瞧见?是他,还挺诧异,“这不是满爷家外孙吗?”说罢他扭头朝院子里喊,“福婶子,你家竹哥儿来了!”
正?在院子里晾衣服的赵福丫一愣,擦擦手快步出来,瞧见?真是姜竹,惊讶道:“真是竹子!我还当?听岔了呢,今儿怎么有空进城来了?”
说话?间,她?先把姜竹瞧了一遍。
衣服洗过,不是全新,裤脚有点儿短了,还算合身。
鞋也是穿过的,没?踩多少土。
再瞧瞧,高了点儿,胖了点儿,这脸瞧上去还白了点儿,想是没?遇到什么难处。
她?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点儿。
从?前姜竹来,次次穿的都是新衣服,可她?家的每回去山上看他,姜竹都穿得破破烂烂的。
在他们镇上遇到两次,那也是打着一串的补丁,每次都搞得她?忧心忡忡,生怕姜竹是走亲戚借来的一身行头,来回路远,走一鞋泥土,回去还得赔人家双新鞋。
这回瞧着,总算像个人样了。
“快进来,快进来。”
“舅妈,”姜竹见?大舅妈满面的高兴慈祥,没?有像从?前那样一见?他就压不住地皱眉发愁,叹着气就要给他钱,也不自觉轻松了几?分,带着一点儿愉悦打完招呼,向她?介绍,“这是我朋友,沈青越,我们一起来的。”
沈青越露出礼貌的笑容:“婶子好。”
“哎好好好,”赵福丫光顾着看姜竹了,往外一扭头,盯着沈青越就愣住了,心里暗道一声,哎哟好俊的小伙子!嘴上却招呼着:“来来,都进来。”
门房把两扇门都打开,帮着他们把驴车赶进来。
东院也是有安置车马的地方的,他们贴墙放好车,解了绳子牵驴到棚里吃草,姜竹将?车上的东西往下搬,想起从?前舅妈做了什么吃的会叫家里孩子给门房端,还有上次去镇上买纸那回事,姜竹从?笼子里掏出一只竹鸡给他,又掐了把鲜野菜,“山上拿的。”
门房和赵福丫都愣了愣。
尤其是赵福丫,姜竹在她?心里,那和他爹差不多,人是个好人,大方还傻实在,就是闷葫芦不会说话?,人家得了他们的好,都不见?得会领情。
姜竹甚至还不如他爹呢,沉默寡言的有些过头,一点儿不懂人情世故,今儿怎么突然就开窍了?
她?眼睛瞅着姜竹猛瞧,嘴上已经替姜竹客套:“孩子的一片心意,快拿着吧,你家小子前两日不是还闹着想吃鸡吗?”
门房推脱:“嗐,他就是一阵子一阵子胡说,这么肥的鸡呢,拿去市集能卖不少钱,这野菜也鲜嫩……”
赵福丫嘴上客气:“拿着吧拿着吧,跟我家还客气啥,往后我外甥来了,你别不认脸儿就行。”
门房笑着收了东西:“哪儿的话?!”
可两人心里都有点儿嘀咕,姜竹弄来小半车菜,这不是要卖的?
姜竹却已经将?车上的菜全搬下来了。
他背着一筐,还拎着一麻袋。
沈青越拎着另外一麻袋,几?人大眼瞪小眼。
沈青越:“厨房在哪儿?”
“里边,里边。”赵福丫还有点儿回不过味儿来,提着兔子和鸡笼子领着他们往里走。
从?前他们怎么跟姜竹说让他常来,他也不爱来,一年就那么固定?几?趟,这回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事。
她?有心叫姜竹去把这些菜啊肉的卖了换些银钱吧,又怕他好容易来一趟,伤了面?子往后更不愿意来了。
赵福丫闷着一肚子心思?,盘算着一会儿给姜竹往回装点儿啥,一进小院,就喊小孙子上前头喊人去,“三宝,去前头看看你爹你爷爷谁在,就说姑奶奶家表叔来了,叫他们回来吃饭。”
“哎!”正?在院子里玩水的小男孩看看沈青越,看看姜竹,认出姜竹了,仰头朝他笑笑,一蹦一跳跑了。
赵福丫领他们到厨房放下东西,又给他们打水洗手洗脸,再招呼他们进屋休息。
单独的小院子还算宽敞,但和姜竹家没?法比,整个小院加起来,还没?姜竹家半个前院大呢。
突然从?山上过来进了城里的房子,怎么看都有点儿逼仄。
沈青越静静观察。
韶府前院算得上高门大户,但下人住的院子,顶多就算还挺齐整的民居了。
倒是青砖瓦房,也还算讲究,这小院里处处收拾得仔细,只是见?惯了现代建筑,家里还有别墅,沈青越觉得这房子挺朴素的,有点儿小,有点儿暗,人住多了,东西就塞得有点儿满,远不如姜竹家清雅。
虽然姜竹家前院一堆竹编,后院种的都是菜,没?花,没?假山,接的是乡村的地气,一点儿都不city。
不过人家拿出来招呼他们的点心,就非常有大户人家的气质了,一盘儿枣糕,做了好几?个花样,放甜品店,得摆出来按块儿卖。
沈青越尝了一口,枣味儿很浓,还放了蜂蜜。
不得不说,这年代虽然物质稀缺,但能找到的东西却是货真价实的,这蜜的香味儿就比超市买得好。
赵福丫招呼着他们吃东西,又给他们俩沏了茶。
她?暗暗打量了沈青越,越看越迷糊姜竹是怎么认识这样的人的。
这枣糕在他们府上不是稀罕东西,但放在乡下,轻易也是舍不得吃的,尤其是那蜜,专门用的枣花蜜,要不是他侄媳妇在厨房,还赶上了府里的小姐又得了别的稀罕东西,没?要这糕,他们还分不着呢。
可沈青越这平平的反应一看就是没?少吃过好东西嘛,一点儿都不稀罕,一点儿也不稀奇。
他这样,赵福丫反倒是有些稀奇。
像是个纨绔子弟。
瞧这身打扮,还是个落魄的纨绔子弟。
别是姜竹老实见?识少,叫人给骗了去。
她?多了个心眼,给他们倒上茶,先起了话?头:“你舅舅巡庄子去了,晌午就能回来,你那仨哥哥俩在外院干活儿,一个一大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是不是有事儿找你舅舅?”
姜竹点点头,“嗯,我想买头驴。”
赵福丫诧异:“买驴?”
“嗯。”姜竹看看沈青越,瞧见?他一脸笑容地在吃蛋糕,活似事不关己地瞧热闹。
来的路上,姜竹觉得沈青越比他会说话?,问沈青越该怎么说,沈青越说,你随便说,能说清楚就行了,说不清楚也没?事儿,我会帮忙打补丁的。
可现在,他根本?就没?有想帮忙的意思?!
姜竹只好边想边说,逻辑清晰且简单粗暴:“我赚钱了,”不用借,买得起,“想买头驴运东西,拉车。”
“是该买!”那山可高了,天天爬山下山的,赵福丫去过没?几?次,想想腿肚子都酸,“有个车进城也方便。”
姜竹:“嗯。”
就是她?有点儿没?搞明白,怎么买驴还得跑县城来。
他们镇上没?牲口市吗?
还是今年县里缺牲口了?
赵福丫原本?当?他是想借点儿钱,姜竹偏说他有钱,她?思?来想去,要不然,姜竹是不会看驴?
“你舅舅、二哥会看驴,等吃了晌午饭叫他们带你上牲口市转转。”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道声音:“谁要买驴?”
帘子掀开,一个三十来岁的中等个子国?字脸的男人进来了,“真是竹子。”
“二哥。”
韶宗升:“坐坐,三宝说姑奶奶家小表叔来了,我还道他胡说,竹子你要买驴?”
姜竹点头。
韶宗升:“那一会儿咱们到市上看看,我帮你挑头好的。”
赵福丫:“你爹呢?”
韶宗升:“还没?回来呢。”
赵福丫:“行,要是你爹晌午回不来,你上马房那看看谁得空,叫他跟你一起去挑挑,给竹子挑头好的。”
韶宗升:“放心吧,那边我有熟人,买好就能把文书给办了。”
姜竹闷头听着,终于?听到了重点,问道:“买驴会改户品吗?”
韶宗升一怔,这还真问住他了,他跟管家学的多是各类杂事,但文书之类的,他只懂一点儿皮毛,这些他也不怎么知道,“应当?不会,不然下午我先找人问问。”
沈青越道:“我听姜竹说,他是第五等的户品,一年要交二十两左右税银,不知道第四等要交多少,第五等和第四等界定?又有什么区别。”
韶宗升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你是?”
沈青越:“在下一介闲人,现在旅居小姜师傅家里,在村子里暂时教教小孩识字念书。”
第45章牲口
姜竹看看沈青越,配合道:“他……沈先生,是我朋友。”
“哦哦哦!”韶宗升又看了看沈青越,确实像是个读书人。
先前他还当沈青越是谁家?亲戚,赶的?时间不巧,来寻亲,亲戚人不在,先被他娘叫到屋里?等人了。
从前这样的?事也常见,不想?竟然?是跟姜竹一道来的?。
一阵子没见,他小?表弟都会交朋友啦?
不过沈青越说教小?孩识字念书,他倒是没敢轻视,韶家?就是读书人家?,对读书人府上向来是敬重的?,何况他还是姜竹的?朋友。
韶宗升好奇归好奇,也没急着打听沈青越来历,解释说:“姑姑那山,从前是府上三爷给办的?,理?当不会出什?么岔子,不过户品怎么分?我也不甚清楚……三爷书房应当有这样的?书,我去问问老三。”
赵福丫:“行,你叫他晌午回来吃饭,再看看你二婶他们晌午得?不得?空回来。”
“好,那竹子、沈先生你们先坐一会儿,我去去就回。”
韶家?三爷的?宅子在北边,韶宗升快步过去也得?快两?刻,老三韶宗固一听是要问户品,也有点儿懵,赶紧到书房找律例翻了翻,囫囵吞枣记个大概,跟管事婆婆说一声家?里?来了亲戚中午回家?吃,和二堂哥一起回来了。
“别的?好说,就是先从三爷账上预支些银子也不当什?么事,但是府里?的?书,要拿出来,必须得?先得?三爷或老爷同意?才行。”韶宗固不好意?思地解释着,“不过我大致瞧了,五品到四品主要是户资,家?资五万以下,都算五品。”
五万。
沈青越默默琢磨,姜竹说当初他爹赌赢了上万两?银子,韶府给他们买山,应该不会超过赌资才对。
不过还是问问才稳当,沈青越问:“不知从哪儿能看家?资数目。”
韶宗固:“户册上能看。”
姜竹:“我们村的?户册在里?正那儿。”
韶宗固:“咱们买驴去登册时候兴许也能看见,看不见也没啥,给点儿钱,找个人替咱们看看就是了。”
最大的?问题解决,席间气氛都轻松了。
赵福丫叫儿子侄子招呼姜竹和沈青越,她到厨房去给他们做饭。
家?里?厨艺最好的?还是三侄媳妇,可她在府里?厨房做事,轻易离不开,一大早就得?过去,有时候赶上府里?的?老爷夫人,少爷小?姐的?想?吃个宵夜,或招待客人,常常要天黑透了才能回来。
到中午开了席,姜竹大舅舅也没回来。
原本要回来的?二舅妈和四表哥因为二房夫人嫌花园里?花落了凌乱,又被遣着找花匠过来修剪换花,晌午只能在那边凑合着吃了。
赵福丫习以为常,大户人家?规矩多,规矩外全凭主人说了算,做奴仆的?甚少有什?么能自己做主的?,就是她家?两?个当书童的?孙子,也是日日跟着少爷住,他们还得?在院里?干活时候瞧上几眼。
赵福丫:“想?是庄子里?有什?么事耽搁了,我给他留了饭菜呢,不用等他,咱们吃。”
韶宗升:“尝尝这鱼,大哥下篓子抓了好些鱼,昨日我爹巡庄子巡到那边儿,拿回来十来条,还有不少鱼干儿,一会儿给你装点儿。沈先生也尝尝吃不吃得?惯。”
姜竹尝了一口,一伸碗,插到他二哥和沈青越碗之间,“他吃不了太咸。”
韶宗升:“?”
沈青越:“我有哮症,不能吃太咸。”
“哦!”韶宗升顺势筷子一松把?鱼放姜竹碗里?:“那沈先生尝尝这鱼汤,这个清淡。”
韶宗固拿起勺子帮他们盛汤,好奇道:“听沈先生口音,似乎不是宝峰县人士?”
沈青越早料到了会有这么一番,笑笑淡定地编了一套四处游历外邦人的?身份。
在他暗示下,姜竹俩哥哥很容易就相信了他是受战祸逃难过来的?邻国人,也是忍不住地唏嘘感慨。
“这些日子我们府上和庄子里?也买了些人……”
能入韶府这样的?高门大户也算是个好归宿,可若能当良籍,谁想?要贱籍呢?
当年他们太爷爷也是因为老家?遭了难,一路逃荒到宝峰县,后来家?里?人又染了病,实在过不下去才卖身到韶府。
他家?运气还算好,韶家?家?风好,不怎么苛待下人,他太爷爷又擅长种庄稼,不贪滑,慢慢熬到他爷爷这代,得?了信任,当了管事。
当初一起逃难的同乡,好些后来没了音讯,有的?是病死了,也有的?说不清道不明。
遇上不好的主家,打骂虐待,什?么都可能遇到。
他还听说有些人在外受了委屈,人模人样的?装腔,回了家?就爱拿下人出气。
即使是他们府上,也出过数九寒天的?,罚下人在外面数树叶子的?事。
有什?么办法,入了贱籍,身契在人家?手中,就是被打死了,官府也不会认真管。
提起这些,席上气氛有些凝重。
韶宗升给沈青越倒了杯酒:“若有帮得?上忙的?地方,沈先生只管开口,咱们兄弟别的?没有,在县里?还算认识些人,知晓些门路。”
“多谢!”沈青越听出了他们是愿意?帮他找门路弄户籍的?,顺口问:“我听说若在本地落户需要置产还要有人担保?”
韶宗固笑了:“买两?亩地就行。”
现在县里?难民一大把?,哪有可能人人都能找到人做保,已经?不像前两?年那么严了。“咱们一会儿到衙门找人问问。”
说行动?,两?兄弟也痛快,吃完饭韶宗升去找管家?告了半日假,韶宗固比他自在些,韶三爷不在,他自己就能给自己放假。
他们拎上了姜竹带来的?一只兔子,带姜竹拐了几个巷子找了个老头,片刻后出来,“咱们先去看驴,一会儿到衙门外找那老头儿子打听就成,他在衙门当差。”
他们赶着姜竹的?驴车先去了牲口市。
来买驴,沈青越也挺期待的?。
他们这儿的?牲口市场除了牛、马、骡子、驴,附近猫、狗也卖。
四舍五入,这不等于逛动?物园了?
这要是放在他家?,他敢去看一眼长毛的?,他爸妈非要和他讲一番他如何不在乎命,不在乎他们,多自私,多任性,再和他断绝关系不可。
他倒也没要非作?死,以防万一,他荷包里?装着急救药,早早戴上了两?层口罩,还向好奇的?两?兄弟演示了口罩的?用法。
“这倒是方便?。”韶宗固瞧着稀罕。
他们院子各屋子的?门平日都锁着,但是每年得?扫两?次灰,扫灰时候,他每次都蒙着块儿大面巾,有点儿碍事,要是能缝这么个小?东西,就方便?多了。
进了牲口市,他们就更羡慕沈青越了,那叫口罩的?小?布块至少能遮些粪味儿呀!
不过嫌弃归嫌弃,人家?牲口市的?粪也是要卖钱的?,堆到一起,能卖给城外的?农户和田庄。
姜竹有点儿担心沈青越,他们家?养只小?鸡,沈青越每天看完过够瘾,都要洗手、洗澡、换衣服,进了牲口市,不知有多少毛。
一路上姜竹频频看他,却见沈青越比他自己还兴奋,没有咳嗽,没有大口喘气,渐渐也放松了。
他们先看了马,不过马他们是买不起的?,也不划算。
按大虞的?律法,朝廷需要时可以随时向有马的?人家?征马,征用畜力也优先用有马的?人家?,要是哪儿一打仗,马被征调走了,别说回不来,就是用个一年半年的?,伤了,病了,就够普通人家?哭的?。
而且养马又贵,又不如牛、驴擅长做农活,所以马都是卖给有钱人家?的?。
韶府就养马,还养了不少,不过姜竹他们就不敢想?了,和大多人一样,瞧见了就看看过干瘾。
再往前是卖骡子和牛的?,姜竹走过去,一眼就瞧上一头红褐色的?骡子。
那头骡子长得?高,瞧上去像匹马,站在那儿有一米五到一米六,比姜竹都矮不了多少,若它不出声,旁人不说,猛地一看还以为是匹马呢。
很漂亮,很精神,价格也足够漂亮和让人精神,人家?要二十两?。
姜竹总共就带了二十两?。
先前卖花赚了四两?多,草市赚了七两?出头,再上卖草药的?,还动?用了他的?小?金库,总共凑了二十两?。
按原本的?计划,如果一切顺利,毛驴价格不高,他们能买两?头驴,再去给沈青越看病,若还能剩点钱,就买点儿好吃的?,逛一逛书坊、纸铺。
问完价,姜竹什?么没说,看驴去了。
然?而心里?装了头俊美?骡子,再看哪头驴也觉得?不够吸引人。
驴子价格倒是在预期内,这阵子比才冬天时候贵了,但一头壮年驴子八两?可以拿下。
沈青越摸了摸驴的?脑袋,耳朵,顺着背摸皮毛,还拍了拍人家?肚子。
其实驴子也挺漂亮的?。
大眼睛,长睫毛,毛色也好看。
能爬山,能拉磨,耐力好,生病少,除了叫声难听了点儿,据说脾气倔强了点儿,哪儿都挺好。
而且个头小?,海拔低,万一不小?心骑驴摔了,伤得?还能轻点儿。
两?头驴,姜竹上下山就不用自己背东西了,只需要牵着缰绳走就行。
他们可以弄辆车放在山下姜竹大伯家?里?,东西多了,去套下车,东西少了,骑一头,牵一头,他们一人骑一头也行,能载的?东西还多,方便?回本……
沈青越想?了一堆说服姜竹的?理?由,最后开口道:“我们回去看骡子吧。”
姜竹看他。
正在和老板讲价的?韶家?兄弟俩也看他。
曾经?沧海难为水,得?不到想?要的?会惦记一辈子的?,以后有钱了,也不见得?能摆平这份儿遗憾。
何必呢?
钱而已,还能再赚,小?孩儿嘴都撅起来了。
沈青越从来没在花钱上受过委屈,他都受不了的?委屈,好孩子为什?么要受?
大不了多画点儿扇子嘛。
二十两?,区区一万六千文。
第46章砍价(二更)
不想画一千六百把?扇子,沈青越让姜竹、韶宗升、韶宗固见识了下落魄大少爷的砍价能力。
他们杀回去,沈青越要走?姜竹钱袋子,走?在前面,杀气腾腾要找茬似的直奔那头骡子,“这头,卖不卖?”
正啃饼子的老板:“?”
他咽下饼子,“卖呀。”
沈青越:“十五两,我要了。”
老板:“???”
那你?怎么不去抢?!
他怒道:“少了二十两不卖!”
沈青越:“那我干嘛不添几两去买匹马?”
老板:“我这骡子比马一点儿?都不差!”
沈青越:“它是马吗?”
老板:“不是。”
沈青越:“那你?卖马价。”
老板:“???”
老板被说得都愣了一会儿?,高声道:“我这骡子品相?好呀!你?看看,三岁的骡子,这蹄子,这牙,你?看看,你?看这体格,多结实,好好养,还能干三十年活儿?!”
沈青越岿然不动:“那它也不是马。”
老板:“我这骡好啊!”
沈青越:“不好我还不要呢。”
老板:“你?说个实在价!”
沈青越:“十五两。”
老板:“不卖!”
沈青越:“不行,我要买。”
老板、姜竹、韶家兄弟:“…………”
老板怒道:“我不卖!十五两我不卖!”
沈青越:“你?不是县城人吧?”
老板狐疑地看他:“关你?什么事??”
怎么还是个县里的恶霸吗?
不卖要打人是怎么样?
老板色厉内荏:“这儿?可?离衙门不远!我在县里头也认识人!”
沈青越莫名其妙:“进城卖骡子要交入城费,进坊市也要交钱,你?认识人就不用?交钱了?”
老板:“……交。”
沈青越:“那不就是了,还有,你?每日吃喝,喂骡子的草料,都是钱,你?卖几天了?”
老板:“……我这头才卖十来天!”
沈青越:“十来天都没卖出去,你?觉得你?再卖几天能卖出去?”
老板火都要起来了,“你?不买就不买,你?会不会说话?”
沈青越:“谁说我不买了,现在问题是我不买吗,明明是你?不卖!”
老板:“你?,我,我……”
沈青越:“我问你?,如果你?这骡子一年都没卖掉……”
老板调门嗖就拔高了,“谁说我一年都卖不掉了?!”
沈青越:“当?然不会,卖给我,今天就卖了,不卖给我,那谁知道呢。”
众:“…………”
沈青越无视老板要喷火的眼珠子,反正他们人多,韶家兄弟是地头蛇,还能打起来么?
他自顾自地算账,“我给你?算算啊,如果你?一年没卖掉,明年卖多少钱?还是二十两吧?”
老板:“你?到底要说什么?”
沈青越:“很简单,你?的骡子多吃一年草料,多花一年的入城费,多担一年你?的饭钱,还是卖二十两,我若二十两买了,不是这些钱都被我掏了吗?我现在买,你?必须把?这些钱扣掉。”
众:“……?”
沈青越:“要是你?两年卖不掉……”
老板怒了:“我卖得掉!”
沈青越相?当?心平气和:“反正你?得把?这些多余的钱扣了,你?一天吃饭花几文?”
“……”
几轮拉扯后,沈青越又给他算了一笔他卖了骡子可?以拿本金去置办别的产业,每天随便?去干点儿?别的也能多挣一笔钱,时间就是金钱,钱生钱才能赚更多钱,他越拖,里外里差的越来越多……
绕到后面,听到的人都要相?信再不卖了骡子那老板要亏了。
老板脑袋嗡嗡嗡的,一会儿?觉得他讲得有点儿?道理,一会儿?觉得他信口胡说,可?自己算吧,又算得不够快,没算几下又被绕晕了。
最终,他到底被动摇,突破心理预期,以十六两五钱的价格卖给沈青越。
不过去衙门登记的十五文手续费得沈青越自己掏。
沈青越“啧”一声,“赚了十六两多,十五文也不愿意出。”
老板:“???”
他没出骡子吗?!
他是白捡了十六两多吗?
县城里的人都这么不要脸吗?
可?他已经吼得口干舌燥,不想再和沈青越胡扯了。
他们一起牵着骡子到牲口市那儿?开了文书,填好信息,还花三百文买了个鞍子,再一起到衙门去登记。
这种牲口的买卖合同都是制式的,有模板,只需将买方卖方信息填对?,交易内容和交易信息写清楚即可?。
不过关于交易内容,这头骡子,要写的东西还挺细的。
包括骡子几岁,毛色,骡子是哪头驴配哪匹马生的,出生的人家,交易过几次,健康状况等等都要写。
就差拍个照片了。
沈青越、韶宗固都会写字,不用?再专门花钱请人写,拿好一式两份的文书,到衙门找专门的文吏检查无误,签字画押即可?。
文吏还要帮他们办骡子的出户和入户手续。
等手续办完,两张盖了章的文书会还到他们手里,由他们自行拿回家,八月核对?户册交税的时候,还要再拿出来作?为交税的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