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让西军把几百门大炮运过来,把炮垒都架好了,对准了自己的阵地一通狂轰滥炸,这个仗还用得着打嘛?
黄得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擦了把额头上的汗,麾下一众参谋司军官也没闲着,纷纷举起了单筒望远镜,细细观察着西欧军的动向。
看什么呢,主要看西欧军的中央步兵配置,瞧着一个个四四方方的方阵,参谋军官们很快得出一个结论。
“这是古斯塔夫方阵!”
如果从类别上区分的话,古斯塔夫方阵和莫里斯方阵一样,应该被归属于荷兰方阵战术体系。
“嗯。”
黄得功点了点头,面色又是一沉,看来这支法军真的不容小觑,出现在他面前的这支法军已经完成了军事改革。
什么意思呐?
这在大明讲武堂的课程里,已经讲的明明白白,原本欧洲各国的主流方阵叫做西班牙方阵,可后来渐渐演变成了古斯塔夫方阵。
古斯塔夫方阵是荷兰系,最显著的特点是火枪兵数量要远多于原先的西班牙方阵,
这里面的学问可太大了,这两种方阵的最大区别,可不是在于火枪数量的差异,而是在于方阵的结构。
更先进的荷兰系方阵规模较小,且经常以小军事单位交错排成二或者三个横列,后排部队既可以作为预备队,也可以在敌人冲击时灵活填补前排的火力空缺。
但从三十年战争的结果来看,由于荷兰系方阵的设计优势,西班牙方阵即使拥有相同比例的火枪兵数量,依旧难以抵抗同样规模的荷兰系方阵的火力倾泻。
这玩意还是很先进的。
可实际上,即使是已经经过调整和优化的古斯塔夫方阵,同样不能完全发挥新式火枪的威力。
由于持枪姿势的限制,同一列士兵们即使是想要持枪同时射击,最多也限于三排,剩余士兵往往只能作为预备队。
古斯塔夫方阵中的火枪兵,擅长依靠三排齐射对接近的敌人造成重大杀伤,在敌人接近时,原本六排火枪兵迅速变阵为三排,第一排跪立,第二排弯腰,第三排则站立,端枪同时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