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已经开始实施三年的义务教育,但凡是两林户籍的人家都必须在此读完三年才能出去务工,尤其是女童如果想在当地纺织厂做活,就必须识字,会写,会画,否则,官府是要责罚其家长的。
这让很多顽固不当回事的家长纷纷不敢不配合。
于是人多了,读书的孩童多了,或多或少会影响家里的长辈,尤其是两林地区听说外面的布卖的很好。
他们当中也有偷偷拉起西洋珍妮车来织布,然后第二天官府就抓了这家的男人,强行将这家的男孩女孩送到学堂读书去了。
官府执行教育的态度十分坚决,这让不少百姓熄了效仿其他人织布的心思,毕竟学堂一天管孩子们二顿饭,他们也不用费力去养孩子了。只是孩子读了几天书,道理一套一套的,搞得各位传统的家长都不好忽悠孩子了。
当然两林地区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反抗官府了,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被煽动了,起码在衣食无忧,还能有事做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喜欢安于现状的。
于是,两林地区在其他地方各种发展的时候,他们这里只有教育和修路是兴旺的,虽然有人抱怨过朝廷区别对待,但他们却得到别的地方没有的待遇。那就是读书。
读书在大燕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情,读书大如天,现在他们在朝廷的厚待下,享受着上流官宦人家才有的待遇。还是免费读三年。
以至于后来大燕国开始兴起读书热的时候,两林地区成为了先驱,甚至两林地区的识字率一律达到了九成,同时培育出的人才分散各地,成为了大燕各地有建设的精英。
两林地区也因此在分化后向江淮靠齐,一度江淮还有过被超过的时候。
而北边境在经过长达十几天的运输,杨家军们收到了朝廷丰厚的物资,里面有不少的衣服,春装夏装冬装,还有家禽,土豆、粮食、糖、雪白的天价盐。
当将士们看见这雪一样白的盐,他们纷纷围着运输官激动地问道:“大人,这就是我们大燕的雪盐吗!我听说在各国卖的都是天价!而且还都是贵族的奢侈品。”
“这么好的盐给我们这些大老粗不是浪费了吗!”
“是啊,还有这猪怎么是白色的?看起来比黑猪还要肥的样子。”
“还有这冰糖,是不是镇口城出口的?我听说这种海外都是皇室只能吃的。”
“这衣服真的是一人三套吗!也太多了。”
面对这么多热心青年的追问下,运输官就算是有十张嘴都解释不过来了。
但运输官却无比自豪地朝将士们道:“各位大燕勇士们!这是朝廷犒劳你们的,这是你们该得的,并且后续还有很多物资要运过来。”
“跟随的太医也会到,他们马上会治疗染上时疫的士兵,你们尽管放心,陛下是不会忘记你们守候边境的功劳!”
杨家军们终于意识到,这些昂贵的物资都是朝廷运给他们的。
之后每个将士都分到一罐子雪盐,有人光是泡水喝都喝的有滋有味,还有人的拿着盐拌粗面馒头吃,被同僚嘲笑暴殄天物。
尤其是没人领到三身衣服的时候,他们当中还听说陛下特地送来三百套防卫服给了大将军。
杨忠义在运输官面前检查防卫服时,发现这衣服看起来厚,但却十分透气,腋下还由漏口的铁丝软网,压根不用担心气热病。
而且运输官还让他拿起箭往防卫服射一下,杨忠义让亲卫射击衣服后,发现衣服只是被轻轻扎了一个洞,却没穿过衣服。
杨忠义就好奇道:“这是工部新发明的防卫服?里面装的是什么?”
运输官也是出身工部的人,他便自豪地抱拳道:“启禀将军,这是用非常珍贵的轻钢做出的,上面还特地扎了密密麻麻的小气孔,所以防卫服才能有如此的透气性。”
说着运输官很可惜道:“我大燕采铁矿的技术到底不如卫国,陛下就算再多神技也无法下达,而这三百防卫服还是陛下搜集全国上下最好的铁一起炼制而成的。”
杨忠义听罢,他忽然高兴起来,原来是陛下发明的,难怪他觉得哪里眼熟。
原来他曾经在容王殿下那里见过,只不过容王殿下用的是铁丝,顶多能防御一下而不能变得像铜墙铁壁那样。
可容王殿下的女儿却改良出了很好的防卫服,然后他让运输官可否让他看看里面的钢板?
运输官就一脸心疼地拆开了一件防卫服,然后他拿出学白白一片钢板时,所有军官顿时围了上来看着这灿亮发光的东西,一眼就断定了是个绝世宝器。
而且居然还有三百副,如果他们当中三百人穿上去,可真的是会刀枪不入了。
为此,杨忠义还激动地演化了一下,他亲自带着三百人穿上,然后直接上山去捅那些平常避着他们的匪窝,结果横扫千军,以五十人就灭了人家山寨几百人。
而且穿上防卫服的士兵们,除了一些轻伤其他地方都完美地被保护好了,尤其是那个头盔,有个士兵被三个人偷袭时,有个土匪抱着石头就朝他脑袋砸,结果砸到头盔后,非但没砸伤他,反而被他反杀了。
除了站起来有点晕,就没有其他伤势了。
此次小试牛刀一战胜负出来后,引起了二十万杨家军的轩然大波。
因为他们杨家军真的出了三百个金刚不坏之身的士兵,而且杨忠义为了发挥容铮改良的防卫服,他举办了一场内部竞争战,赢的人才有资格穿上这身衣服当个刀枪不入的神兵。
二十万人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选出了三百位,等选出来后,杨忠义收到了容铮的一封秘信。
容铮吩咐杨忠义对这三百将士进行特殊,并且还将天拿命,孔明灯天拿命投入了杨家军这三百人装备内,打造一支突袭特队。
因为容铮要先攻打舆国和卫国之间的矿洞贸易之路,因为在舆国卫国两个国家的边境边有不少的铁矿在共同开发的,舆国兵力□□国兵力稍弱但也不差,可舆国缺铁,卫国却有铁,所以卫国和舆国为了彼此的利益长年通婚,起码在皇室早已经是互为一家了。
杨忠义得知了容铮的想法,他首先是赞成容铮攻打矿洞贸易之路,之后又为容铮指出现在各国灾民时疫不断,不适合攻打,只能等待夏天的时机。
容铮收到信后,她没有回应,因为原著内只规定她一年夺得天下,一统九州园,但是在她看来却太夸张了。毕竟是小说,现实哪有那么神的战绩?
除非她是神仙,可以撒豆成兵直接干掉舆国卫国。
然而当舆国和卫国发生瘟疫和饥荒时,容铮突然觉得这一年一统九州园的可能性加大了。
只不过区别在于如何统一?那边的民意又得如何照顾?总之杨忠义说的对战事马虎不得,所以她还有时间让大燕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生产。
每个地方她也规定好了,两林开路养大棚菜,镇口城产糖,江淮以文养人,教化周边人,河间府是各地粮仓中转站,北边八个省府都是粮食重中之地,南镜附近盛产米粮,有一年二稻常年创收稳定,南镜又连同九国贸易非常的富裕。
南海关则是南海诸国的收费入口,现在那里的山区也开始种土豆小麦红薯等等土豆,而全国各地桑农织工行业兴旺,甚至北岛已经开始通过海外身毒大国开始大量进口粮食入关。
大燕的商人们在各个贸易行业起到引擎作用,已经有不少人向海外出发了。
容铮将这些发展和变化都告诉了杨忠义,并且她决定在夏天到来之前,也还是要搞一波自卫反击,让舆国知道大燕是在为西北十三城八地所牺牲的百姓讨回公道。
杨忠义没有阻止她,反而赞同她,但先不要打击矿洞贸易之路。
随即杨忠义报了个舆国看似不重要却足以让舆国被动的地方,那就是控制舆国周边小国靠近舆国的边境地带。
容铮立即就采取了贸易经济封锁,将舆国附近的小国生计全被揽到大燕来被大燕人所用。
容铮的这个措施,她还问过妻子。
千秋燕知道她不能因此停下脚步,但眼下消耗舆国在周边的影响力确实是上上之策,她为了容铮的计划能顺利进行下去,便建议道:“以仁政施于小国,虽不能起到教化作用,但也可在紧急关头调用他们。”
“依燕儿之见,我该怎么对小国施于仁政?”容铮道:“小国左右逢源最不可靠,今天它能投靠我燕国,明天它也会跳到舆国那边去。”
话落后,千秋燕霸气地回应她:“那就让他们主动得罪大国断绝自己后路,再无幻想余地,便只能绑在大燕的船上与大燕共患难。”
容铮的表情稍稍一愣,随后,她牵着千秋燕的手,痛快地大笑起来:“燕儿,真不愧是朕的皇后。”
“有你在,我还怕一年内啃不下舆卫两根硬骨头吗!”
千秋燕听见她想在一年内统一九州园,连她自己都倒吸一口气,觉得容铮的胃口实在是大了点。
不过她认为容铮未必做不到。
之后大燕继仲春之月,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大燕向舆国宣战反击自卫战。
时隔一年的西北战役再度被提到大国之间的台面上,众小国和附属国们为此纷纷避让不已,所有人都不想参与大国的竞争。
哪怕舆国再闹内乱也很快被舆军镇压了,所以内乱也只是一时的,可怕就可怕在舆国内乱时,燕国却在这个紧要时刻要对舆国进行西北反击。
并且燕国还站在舆论的上风,光是一个自卫反击战就已经宣布这是舆国和燕国之间的事情。
其他人想参与也得看看自己的国力。
燕国被舆国入侵的时候正好燕国也处于一片内乱之中,现在舆国遭遇同等事情,在很多小国来说不过是报应罢了。
可大国才不相信这是报应,而是大燕凰皋女帝蓄谋已久的野心。
这个时候燕国女帝朝舆国宣战,燕国全体上下也处于随时给前方军队运输的准备,将士们一个个擦枪待战。
纺织工们纷纷捐钱捐布供应参军的人,尤其是十三城八地的百姓们,等到陛下为家人们报仇的机会,他们家里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就为了资助陛下要打赢舆国,给大燕百姓报仇,给活着的百姓争一口气。
于是,大燕的民间战火气势很高,一度让内地的舆人和卫国胡人都为之震惊,震惊他们燕人不怕打仗反而支持当今陛下战争。
而官府也发令下来让异国商人留在内地不要乱跑,否则将视为敌细处理,而百姓们也不得干扰燕国境内的异国商人。
现在的百姓们对官府发达的指令几乎没有怀疑地去遵守,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憋着一口气,生怕影响了后方的稳定,拖延了陛下的脚步。
同时各地军队响应,杨家军首当其冲向舆国靠近燕地的边境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凡事有人的地方不是驱赶,如果遇到反抗的,直接杀死埋了。
舆国边境的野民和军队发现一向不主动滋扰边境的杨家军,居然也变得极其有进攻性,所有人都被这气势给吓得退后三百里。
当然杨家军也没有继续前行,只是对眼前的东西采取宁杀错不放过的强硬措施。
杨家军那些得了时疫的将士也在休养中恢复过来了,再加上营养跟得上每天在训练,杨家军的气势就更旺盛了。
尤其是所有将士在收到陛下对舆国的态度,所有将士在边境对舆人都变得十分强硬。
小国们见此本来还不想掺和这趟浑水,结果大燕女帝给了他们海关贸易权,允许跟随大燕的小国们在进关税降低三成,于是小国们又蠢蠢欲动起来了。
毕竟对他们来说大燕的糖大燕的盐大燕的布,真的是太吸引人了,而且不仅质量好,价格也公道。
舆国那边卖二十倍价钱还没有燕国质量好,但燕国只赚十倍价钱还偶尔附带买一送一,降关税的福利,让小国们纷纷向利益靠近。
很快各个小国的小国王们纷纷向大燕申请进关优惠,容铮一律用玉玺盖章了,等盖完章后,她宣布享有降关税的小国将货物私卖给舆国,否则将收回降关优惠,并且她还公然嫌弃小国的道路太难走,让大燕商人寸步难行。
于是她宣布免费给小国修路,只不过小国要出人,她大燕可以包吃包住。
小国们听到还有这等好事,他们只需要出人就能获得很大燕一样的路,这让小国国王们毫不犹豫选择搭上大燕这艘大船。
而后各国选择跟随大燕的贸易书,多达五十六份,全都是舆国边境附近的小国,就连卫国边境小国都想效忠,只不过容铮暂时看不到他们。
容铮还亲自为每国定制了合理的进关税,这些都是大燕各个官员收集来的数据,让容铮有了个统计,所以她才能那么便利为各国量身定位。
小国们收到容铮定制的国贸白皮书,再另外收到一万匹的布作为奖励,让小国们连考虑风险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天降大礼给砸懵了。
等小国收完礼,叩完礼后,小国内那些有先见之明的人反应过来,告诉各自的国王说大燕女帝帮他们修路就是一个惊天大阴谋。
国王们交换的白皮书,就相当于让大燕女帝控制了所有小国的贸易路,然后小国一旦追随了大燕,也相当于跟随大燕对舆国进行了断交式的封锁,甚至大燕不费吹灰之力就利用小国打击了舆国在边境的影响力。
等所有的国王都发现他们被绑在大燕这条船上,就再也下不来了。
因为他们已经得罪舆国了!
舆国国主得知此事后,本就已经花甲之年的他,直接在舆国的宝座上晕过去了。
同时舆国大皇子拓跋庆,他开始掌管监国大权,并且朝大燕发过去的接受宣战文书中,夹带了一封私信,上面列着围棋的目数,和一份暗地曾经是他的耻辱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