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建‘灵台’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了其散宜生,但其虽为姬昌心腹之臣,却也不懂得伏羲八卦,灵台自还要西伯侯亲自设计。
可谓台高需二丈,势按三才。上分八卦而合阴阳,下属九宫而定凤虎。四角需有四时之形,左右需立乾坤之象。
前后亦当配君臣之义,周围则需有风云之气。当上合天心而应四时,下合地户而属五行,中合人意风调雨顺。
以伏羲八卦而演风水灵台,自非是其散宜生能搞懂。
但其却无意而忽略了姬昌吩咐的‘水火既济、配合阴阳’,‘忘记’了建于灵台下本该有的一池沼。
而以文王西伯侯的智慧,精研伏羲八卦之下,自不会忘记告诉其这重要的一点。
那么其若忽略而少在灵台下建一池沼,待时文王西伯侯则必然会问及。
结果很快灵台便即建成,以文王西伯侯的重视,更或者说是对天地间练气士的期待,立即便召西岐文武百官,而坐銮舆前去观看。
再一次同样散宜生为首,四贤八骏,南宫适,毛公遂,等文武百官,九十八子中以姬发为首十余人代表,而共同簇拥前往。
自是所有人也都期待,期待文王西伯侯建灵台,究竟要应何‘灾祥’?只怕灵台才是一切的关键。
而更尤其所有人都记得,曾经太姜西岐城外所吟之诗,可谓‘从今圣化过尧舜,目下灵台立帝基。’
西周的王业,当正是从灵台而起,从此立下‘帝基’!所谓‘灾祥’,自然就给了文武百官无尽的幻想期待。
却就是没有了的姬发,也都同样忍不住心中激动期待,往后自己却也可与那大商君主帝辛一般,而称‘帝发’。
但想到‘帝发’,却又只觉不如那‘帝辛’霸气,有天地君主之势,似乎尚不如自己‘武王’之号顺耳。
结果就在其不动声色的若有所思下,也是随两班文武很快便上得灵台。
只见却是一雕梁画栋,台砌巍峨之观,足以容纳数百人的大观。
但文王西伯侯端坐銮舆上四面一观,却是默然不语,而清楚记得当初却曾仔细交待:灵台下当建一池沼,而应水火既济、配合阴阳,然而灵台下却明显少了一池沼。
‘可以散宜生平时的精明,又怎可能忽略掉自己详细交待过之事?’
不由便就是默然不语,满朝文武自也没有一个人发现异常,但只有散宜生察颜观色下,不由便越众出班奏问:“今日灵台工完,大王为何不悦?”
瞬间所有人目光都不由落在其身上,竟无人发现文王不悦,难道还差了什么?
文王西伯侯同样不动声色开口。
“非是不悦。
此台虽好,然台下欠少一池沼以应‘水火既济、配合阴阳’之意。孤欲再开池沼,又恐劳伤民力,故此郁郁耳。”
散宜生闻听,直接便即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