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普鲁士崛起一来,这个国家在对外战争之中就从未败过,所有邻国在面对他们的时候,都免不了有几分心虚。
这一战的伤亡虽然不大,但是却直接废掉了整个德国海军,而且布列塔尼亚帝国的损失更低,差不多只阵亡了一百多号驾驶员。
所有人在看到战果的时候,都会免不了想到:“这是不是意味着,德国人已经过了巅峰期,开始走下坡路了。”
当一个以战争威吓周边的国家,被大家都认定为‘不能打’了之后,它在战略意义上的损失,就显得无比惨重了。
角度的神奇之处
第十八章 闪电突击
为了能够挽回自己的形象,奥斯卡·冯·胡蒂尔临危受命,率领着自己的第八装甲军直逼法兰西和西班牙边境。
之所以选择这里,当然是因为西班牙很弱鸡,而且看起来体量也不小(光看面积不比德国小多少),打下来之后能够重振自家军队的声威。
除了名誉上的好处之外,战略意义上的好处也不小,毕竟占领了这里就掌握了直布罗陀海峡,在搭配德国人能够掌握一半的苏伊士运河,就能够直接把东罗马帝国的船队堵在地中海里面,彻底的截断两个敌人之间的联系。
虽然说他们在利比亚和法兰西境内都修了机场,两边的飞机各自负责半边的话,也有一定的能力阻断地中海航线,不过这个飞机受到的限制很大,并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而且使用成本也相对太高,并不适合执行长期封锁任务。
但是掌握了直布罗陀海峡,在这里部署上几条巡逻艇,再搭配一套地面雷达和几门岸防炮,就能够用很低的成本,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视,再也不用担心东罗马帝国的船偷偷溜过去了,也不用面对巨大的后勤消耗了。
---德国人舍不得烧钱到处基建,所以利比亚殖民地只有油田没有炼油厂,抽出来的石油要先运回本土提炼,然后再反过来运到利比亚使用,所以这个非洲地区就部署不了太多的部队,守着个油田还得数着油桶过日子。
而第八装甲集团军也不愧是精锐,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前锋的展开,第四天就开始了正式的攻击行动,各种重武器开始轰鸣了起来。
这个战乱不休的时代,即便是再怎么种族主义的人,也必须要承认艾玛帝国对外战争之中的表现足够亮眼,所以建国来每一次战例都被列强国家研究了无数次,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编制和武器,这本就是近代军队所特有的优势。
---封建军队之中,各种战术总结之类的工作,通常是靠名酱来完成的,而且很难系统的传承下去,现代军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总参谋部和军校的存在,能够分析所有的战例,提炼出新的战术变化,然后普及到所有部队。
艾玛帝国的指挥体系,是总参谋部-师团-旅-营这样的扁平化体系,相较于之前欧洲列强的总参谋部-集团军-军-师-团-营体系,直接精简掉了两个指挥层级,这极大地加快了指令传达和情报反馈的效率,也增加了部队作战的效率。
所以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后,各大列强国家都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改组,以德意志第八装甲集团军为例,就没有采用传统的编组方式,而是下辖六个装甲旅、一个炮兵旅、一个火箭旅、一个陆航旅和三个后勤旅,采用了扁平化的管理。
为了能够达成闪击目的,奥斯卡将军只带了一个装甲旅做前锋、一个炮兵旅做支援就冲了上来,而且完成展开之后立刻发动突击,果然打了以为可以看戏的西班牙一个措手不及,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突破了他们的第一道防线。
好在西班牙人也学乖了,在边境线上部署了三道防线,还预留了不少的预备队,有了这个缓冲时间之后,后面的部队立刻就做好了准备,各种重武器全部就位,士兵也都获得了足够的大力丸,蹲在预先修筑的防御工事中严阵以待。
“让第四十三装甲旅不要停。”奥斯卡将军亲临前线,举着个炮队镜观察着西班牙人的防线,嘴里面下达着命令:“命令他们,全力向西班牙人的阵地发起突击,几个营轮流上阵,坚持二十四小时,第四十四装甲旅就能上来替换他们。”
被大力丸坑了几次之后,德国人显然吸取了教训,这一次的作战就有条理多了,并没有摆开阵势玩决战,却使用了波次攻击的战术。
从常理上来说,这样子很容易打成添油战术,但是用来对付基础士气不行,完全靠大力丸来维持的军队,这样的攻击方式却显得很有效。
第四十装甲旅派出一个营的部队冲上去之后,几乎瞬间就迎来了极为密集的打击,爆1和251在火箭筒的火力下,纷纷化作一团团的火球,进攻仅仅持续了十分钟,就因为整个营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出了阵地。
但是等到第二个营接手阵地,再一次发起了进攻之后,敌方阵地上的火力就明显弱了一些,虽然发射频率并未显著降低,但是命中率和协同作战能力却差了不少,这只部队坚持了半个小时之后,才发出了撤退的信号弹。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大力丸这玩意,药效上来的时候,固然能让士兵神勇无比,但是等到药效过去之后,这些人就会变得非常的疲倦,最少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够缓慢的回复正常状态。
如果是一波决战,那么士兵可以趁着药效打完全场,但是遇到这种波次进攻的时候,他们不吃药无力对抗敌人,吃了药只能顶一波攻击,下一波攻击到来的时候,他们就会陷入药效之后的疲倦期,作战能力连正常状态都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