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烈特三世当然认真的考虑过了啊,他其实也有点借坡下驴的意思,否则也不会私下接见东罗马帝国的外交人员了。
经过了几轮的外交试探,艾玛帝国一口咬定了国内在搞大工程,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对外战争,死活不肯松口对东罗或者北约大规模开战。
之前出动了九个航母编队,结果对英伦三岛轰炸了十天,就以弹药耗尽为借口缩回亚速尔群岛不出来了,显然没有把北约往死里怼的意思。
吃到了苦头之后,北约也被艾玛帝国的战斗力吓到了,丝毫没有在北美地区陆地上动手的意思,反倒是对英伦三岛的防御力不断地在加强。
很显然,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艾玛帝国没有多大的兴趣干,想要获得胜利还得靠德国人自己动手。
自己单挑的话,之前可是被东罗马帝国打的头破血流来着,他还真没信心能打赢。
所以被提醒了一下之后,腓烈特三世也不得不放软了语气:“但是,贵国侵占了大量奥匈帝国的领土,以实际控制线停战似乎有点不妥吧?”
伊兹沃利斯基摊开双手:“奥匈帝国已经灭灯了,贵国不是也完成了德意志人的统一么,我们完成斯拉夫人的统一应该也没有问题吧。”
虽然从法理上来说,只有塞尔维亚为中心的现代南斯拉夫地区,有大量的斯拉夫人在生活,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等地区,可就没多少斯拉夫人了。
不过乌鸦也别笑猪黑,既然德国人打着‘完成德意志统一’的旗号,占领了法兰西、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和葡萄牙等国,那么东罗马打着‘斯拉夫人的统一’的旗号,去占领了整个巴尔干地区,也就变得相当合情合理了起来。
这话说出来之后,腓烈特三世也就不好拿这件事做文章了,因为他要是继续那这个说事的话,最后只会把脏水泼到自己身上,也只能强行转移了话题:“既然是这样,那么贵国的行动也应该获得谅解,我国不便对此发表意见。”
“至于我国和贵国以实际控制线停火,原则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出于双方互信的原因,我们需要就具体的细节方面,做出更加严谨的讨论之后,才能够做出具体的决定,希望贵国能够先达成事实停火,稍后再签署协议。”
东罗马帝国现在完全是吃撑了,之前是看到有小便宜可以占,就忍不住祖传的手艺发动了一下,接下来发现遇到硬骨头了,整个国家就都不想继续打下去了,他们都占了这么大一块地方了,当然不介意沿着实际控制线停火了啊。
---实际上,在钢铁大叔上台之前,俄罗斯帝国一直很欺软怕硬的,从来都是把周边国家都撩一遍,发现谁的态度最软,就揪着一只羊往死里薅羊毛,遇到硬茬子就装失忆,九次俄土战争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当时土耳其最好欺负。
一个不想打了,一个不想继续挨打了,反正都是慷他人之慨,又不需要割地赔款啥的,当然也没有人跳出来发对,所以这个谈判的进展很快,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达成了初步的协议,双方以目前的实际控制线停火,并且作为以后的边境线。
当然为了提高互信,大家也约定了军事观察员的规模,可以互相派人到对面监督一下,自己的邻居有没有在边境上屯兵,至少不能大规模的部署重型装甲部队,而只能部署一些轻装的守备部队,这样就不容易因为误判引发激烈的冲突了。
至于死掉的那些国家,反正大家这些年也见得多了,除了当事人自己之外,其他国家没发表什么意见,而当事人自己的意见,都灭灯了也就发不出来了,所以看上去就是一片祥和,没有任何人对此表示不满,大家皆大欢喜,鼓掌。。。。
第三十六章 登陆英伦
东线和东罗马帝国停战之后,德意志帝国的兵力可算是解放出来了一部分,而且随着大量的治安军进驻法兰西和意大利,也不需要再留太多的装甲部队去看着,又解放出来了一部分的主力,所以也就有了实力去渡海了。
艾玛帝国也信守承诺,调来了全部的三十二条两栖登陆舰,具备一个攻击波次就将整个集团军送上岸的能力,而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自然交给了作战经验相对丰富,而且在完成了休整之后,装备也最为齐全的第八装甲集团军。
考虑到双方的互信问题,登舰的港口选在了葡萄牙境内---德国人不放心让太多的艾玛帝国军舰靠近自家海岸线,艾玛帝国又不可能让自家的登陆舰在无掩护情况下进入其他国家的空军打击范围,那就只能选一个中立点的地方了。
好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就是欧洲最好的天然港口,拥有同时容纳上百条万吨巨轮的能力,而且也和欧洲其他国家有铁路相连,双方都很容易运动到这里来汇合,所以部队的装载过程还是很顺利的,这只庞大的登陆舰队很快就驶向了英格兰。
从里斯本到英伦三岛只有一千五百多公里,舰队全速也就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差不多头天什么时候离岗,第二天什么时候就能靠岸了,所以倒也不用担心在海上飘得太久,导致部队的作战能力出现太大的问题---至少对于专业的两栖部队来说是这样。
至于为啥要这么说,当然是因为德国人在连续作战胜利之后似乎是有点飘了,制定这个作战计划的时候没咋用心,这个所谓的第八装甲集团军固然有一定的作战经验,相对其他几只部队来说实力更强,可是他们没接受过专业的两栖训练,所以会晕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