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有着以电影和电视为代表,各种新兴媒体连续三十年的潜移默化,扭转了整个欧洲地区的传统观念,就算是欧洲地区死的尸横遍野了,又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人愿意放弃一切,跑到远东地区来当一个艾玛帝国的公民呢。
萧致远的脑子很清醒,从来没觉得自己真的就是天选之人,只要随便把‘星辰大海’当口号挂在嘴边,那些白人就真的能瞬间抛弃成见,屁颠屁颠的跑过来贡献力量,那需要龙傲天的王八之气加持,一般人可真没这么大魅力。
29831 6 354
ps:借用现在很火的一句话,人心中的成见是坐大山,虽然不至于搬不走,但是你至少也得上挖掘机奋战个几年吧,想要喊几句口号就让山自己挪走,真当自己是上帝了。。。。
第二十一章 伞兵升级
当然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你单纯拥有经济工业和文化,如果没有对应的武力来保护,也不过就是一个有钱的肥羊而已。
所以艾玛帝国向来很重视军事建设,要不是有三百万的常备军镇压,列强早就联手过来抢钱抢粮抢娘们了,人家可不会老老实实的来找你买。
萧致远面前现在播放的,就是艾玛帝国新一轮军备计划的重要一环,那是数十个身穿全封闭作战服,体外有着大量机械结构增强,扛着上百公斤重物行走如飞,明显不是正常人类能做到的强悍士兵,正在执行各种模拟的作战和救援任务。
作战实验室的林深河在一边解释:“这就是我们的最终改进型动力甲,这六年以来已经经过了三十多次迭代,不同于第一次阅兵时候的空架子,现在这套作战服具备完善的三防功能,可以安全的在核生化环境中活动,并且拥有很强的增幅能力。”
“当然我们主要的改进,还是放在了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上,这款产品可以在十二小时之内完成充电,然后执行八小时的低强度作战任务,结束之后只需要四小时的维护周期,大幅度的提高了出勤率,并且降低了零部件的成本,达到了实用化的标准。”
萧致远也在同步翻阅文件,发现这款作战服的改进效果确实很强,虽然相比初代产品在性能上毫无提升,但是在易生产性和可维护性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代产品一套能换一架四代战斗机,现在的这个改进型一套只需要一辆步战车的钱。
虽然价格还是略高,但是已经从昂贵的奢侈品,降低到了昂贵的日用品的程度,以艾玛帝国现在的财力来说,已经足以承担得起这样的消耗了,也就有了大规模装备的可能性,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只能装备几十套,然后阅兵仪式上出来当花瓶。
稍微心算了一下之后,萧致远做出了决定:“如果不大规模装备,可能有些问题永远不会被发现,既然现在已经达到了量产标准,那么我批准这套作战服的猎装,当然总参谋部这边拿个计划出来,这款装备要如何运用,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杨威利立刻回答道:“我们已经做好计划了,这种装甲最适合在山地丛林和城市巷战之中使用,能够很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也能够规避火力和防御力不足的缺点,避免和敌人的重装甲部队发生直接冲突,所以应该以伞兵的模式装备部队。”
“空军基地拥有更加优良的交通环境,能够支持新装备所带来的后勤压力,机场中还拥有更加完善的维护环境,有利于提高这只部队的出勤率,借用垂直运输机来投送也更加方便,可以让这支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也对,这种装备给伞兵用很不错。”萧致远立刻下了定论:“既然这样,那就将这套作战服命名为伞兵一号吧。”
确定了名字之后,他接着问道:“具体的编制上,你们打算维持多大的规模,采用什么方式来进行部署?”
杨威利流利的回答道:“考虑到伞兵一号的造价和后勤压力,我们预计装备数量为每一个伞兵旅六百套,然后每个航空师都装备一个旅。”
“那就是一万五千套,感觉少了点,不过这毕竟是第一代产品,装备数量太多出了问题就太浪费资金了。”萧致远有些意犹未尽,却没有太过于纠结:“关于下一代的产品,你们现在有技术方案了没有?”
“关于下一代产品,目前有两个方案。”林深河回答道:“一个方案是重型化,进一步提高动力甲的作战能力,让他们在特殊地形下能够发挥出更加出色的作战能力,另外一个是加强行动能力,彻底的放弃正面作战。”
“不用考虑了。”萧致远直接做出了决策:“真要正面作战,飞机坦克好用多了,我认为穿了动力甲的伞兵部队,最大的优势在于救灾抢险,特别是那些交通中断的地区,重型装备进不去的时候,他们更加适合进去救人。”
“只需要维持有限的作战能力,让他们能够应付那些暴乱分子,具备维持秩序的能力就够用了,所以下一代的装备,应该更加重视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不要听大头兵们想要更能打,就真的在不必要的地方浪费资金和人力。”
大规模的天灾,尤其是例如地震和山洪,导致道路中断了之后,那些重型的工程机械进不去,普通人又没有力气搬动那些倒塌的建筑,在救援的时候就会显得相当的棘手,而动力甲就能恰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极大地提高救灾效率。
伞兵一号虽然比普通的大兵重,但是也不过才两百多公斤的样子,使用配套的动力伞完全可以空降下去,能够比地面部队更快抵达现场,然后又有着普通人没有的力气,掀翻几块水泥板或者搬开几根柱子不在话下,能够救活更多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