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老虚担心的地方。
人设的失衡。
椋本司心中也存在着担忧,但是他考虑的地方又不同。
首先,椋本司认为,就像是学姐,虽然是以朋友为核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想当好人了。
沙耶香也存在这想要保护的朋友。
杏子被沙耶香打动,也是想到了自己曾经也想要成为好人的想法。
但这个,在剧情上,会导致人物变得复杂。
椋本司并非是无脑觉得这样就可以,他有两个打算。
一个是为了跟小焰形成对比。
学姐,沙耶香,杏子,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的愿望,都是有一个主要的,还有复杂的愿望,就像是赚钱,以事业为重的人,不代表就不要家庭了。
小焰便是恰恰相反,她不存在普通人那种,有主有次。
她只有唯一在乎的人,只有小圆。
之前的三人,便可以同小焰形成对比,衬托出小焰的执着。
另外一个打算,则是跟老虚彻底冲突的点。
那就是两人要表达的东西的不同。
即便是同样的作品,两人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东西不同。
就像是窗帘为什么是蓝色的,在原作者和出题人的眼中是不同的。
明明是同样的内容,但是两人的想法不同。
老虚会大量考虑欧洲德国的故事,让魔法少女变得更加魔女,也会弄出很多哲学,宗教学的东西来。
但椋本司在教程之中所学,在英雄之中学到的是,国家才是主角。
在他眼中,指导作品的主题也是哲学,但却是唯物的阶级的那一套。
所以老虚强调的是,屠龙者成为了恶龙。
而椋本司更加在意。
丘比将魔法少女当成工具。
在他眼中。
魔法少女成为魔女,代表的东瀛的社会体系,从学校就开始的学长制度,被压迫的人,开始压迫新人,进入社会中也存在的年功序列,资历深的人才有资格赚钱,新人只能被压迫,然后成为压迫别人的人。
这并非是人性的缺陷,而是有人在主导这样的体制。
“长远来看这对你们人类来说也是有利的交易。”
“我想让你们理解,你们的牺牲会带来多么美好的事物。”
“如果你想为这个宇宙而死的话,随时来找我。”
人们被魔法少女阶级转化为魔女的阶级的表现给欺骗了。
这实际上,只是丘比阶级剥削压榨的一种方式。
被压迫的人只想着出人头地,等待着自己变成老资历。
不过等到那个时候,自己也已经变化,学着压迫新人。
而在上层的眼中,个体并不重要,谁压榨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有人在被压榨着,为上层做出贡献。
哪怕是有仇恨,也全部被那些欺压霸凌的人给吸收去了。
所以,在老虚看来,沙耶香的魔女化是因为内心不够善良,无法承受黑暗。而在椋本司看来,是因为她理解不够透彻,没有真正看清这个世界。
69、不拔一毛,佐仓杏子
杏子是理性主义。
在东瀛的动画中,往往这样的角色都是要真香的。
虽然前期会故意描述点这种做法的优势,但之后都会各种洗脑,理性思考毫无价值。
这种角色,经常就会走极端,就像是卫宫切嗣那样,不断的做选择,最后发现什么也保护不了。
而椋本司,却是认可这种理性的。
这也是椋本司跟老虚不同的地方。
所以在动画之中,杏子的表现也比原本要重要的多,展现出来的观感也要友善的多。因为并不是放在走错路的角色这种角度上。
不过,这样做自然也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