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淮阴城北侧就是淮水,登上舟船离去也不过一刻钟的事。
魏天子曹叡御驾亲征,但需要七八日后才到徐州。
也忙不迭的点头哈腰,心中踌躇着想说些什么,以免自己露出马脚了。
作为淮南援兵先遣的夏侯惠,仅带着一千人;后续的三千兵马,还需要两三日后才能抵达。
故而,在听到百人督声称夏侯惠将至时,唐咨的心跳也很不争气的加速了。
以有心算无心、以士气如虹伏击疲惫之师……应能手到擒来、毫无意外的建功吧?
只是,若是再耽搁,就赶不上主将朱然规定归期的期限了啊~
若是能临阵斩杀夏侯贼子还好说,误了归期也没人胆敢在大功面前说三道四;但若是战得旗鼓相当、各有损耗,那届时再被朱然弹劾,自己恐会就此失了孙权之宠了。
唐咨在斟酌着,心中有些取舍不下。
毕竟,光凭能伏杀孙韶这点,就足以证明,夏侯惠麾下士卒战力也不弱到哪里去。
可不是占了先机,就能确保胜券在握的。
唉,要是朱据犹在这里就好了!
若他不急冲冲离去,我军以五六倍兵力围杀夏侯惠,岂不是势在必得?
想到这里,唐咨便开始腹诽朱据来。
谋略是朱据定的,执行却是让他来,战败了他担责,但胜了朱据必然会坐享其成。尤其是先前朱然定他们二人主次一样,明明是以白身随征的朱据,却被委任为主,真正拥兵且任劳任怨的自己却居副职。
久久不言的唐咨,心思已然从是否伏击夏侯惠转为自怜自艾了。
这也让围着他的诸百人督忍不住了。
夏侯惠遣来的小校声称,半个时辰后将抵达,设伏时各部职责分配调度也是需要时间的好不?你这样迟迟不作决策,那不是错失良机了吗?
当即,前来禀报的百人督就率先作言,打断了唐咨的思绪,“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将军若再迟疑,恐就错过机会了!”
而其他百人督也心领神会,异口同声的请战。
“还请将军当断则断,领我等诛夏侯贼子,献首为陛下贺!”
也正是这句话,让惊醒过来的唐咨不再犹豫,立即让各人归去督促兵卒做好伏击的准备。
他不能再犹豫了。
不是怕耽搁时间无法部署伏击,而是被麾下将士给裹挟了。
两千兵卒之中,唯有三百余人是他的部曲。
其余皆是隶属孙权的。
若是他不伏击,这些汲汲于功的百人督归去江东后,定会向有司甚至是向孙权禀报,说他不是真心归降吴国!在夏侯惠已然陷入朱据之谋了,都有机会将之诛杀为孙韶复仇、为江东基业裨益的时候,他竟没有作为!
如此,依着孙韶的身份地位,孙权能不对他心疑吗?
就算没有追责,以后也会疏远,将他调任闲职、扔到交州蛮荒之地自生自灭了吧。
唉,这就是身为降人的无奈与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