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综合两种情况下取巧的第三种方式。
武道定下之后,伴随着发展,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严谨的规则。
但天道五十,天衍四九。
一些铁则在伴随着武道的发展,会被武者用各种方式玩出各种花样。
而给心猿带上“金箍”便是一名武者在碰巧的情况下走上的道路。
这名武者便是孙悟空。
作为一名妖猴,虽然血脉强大,但他却知道只是遵循着血脉的道路修炼妖力,想要超越血脉源头的祖先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在得知了武者的存在之后,他对于武道之路便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尤其是在知道了世界上存在着名为仙道之路后,他离开了花果山,前往人类的世界之中寻求仙道。
之后拜得菩提老祖成为少数的修炼武道的妖族。
只不过仙道难求,即使是有着超强悟性资质,有着大气运的他也没有证得仙道。
最终,他走的武道,是某种追求自由的道路。
因此,在最初的时候,他的武道抉择是放纵心猿。
很多事情只是因为他想便做了。
从不去考虑后果和规则。
之后发生了大闹龙宫,地府,扰乱蟠桃会,偷吃金丹,大闹天宫等等事情。
在那个时候孙悟空的实力早已经达到了王者,但对天庭来说,漫天仙佛都是王者。
所以很快他便被镇压下来——若非是他老师的面子,对待他便不只是镇压那么简单了。
被镇压了五百年后,因为天庭和灵山的博弈,他被选为了取经人,在这个过程之中因为放纵心猿的关系,观世音菩萨特地带来了可以限制他的金箍。
当然,这个金箍对他来说并非是帮助,而是限制。
带上金箍之前,他是孙悟空,是弼马温,是齐天大圣,但戴上了金箍之后他便只是孙行者。
金箍不仅仅是一种针对实力的禁制,更是将他的武道也慢慢由“放纵心猿”变为“降服心猿”。
只不过这个降服并非是他自己,而是金箍的主人。
在种种博弈之下,作为棋子的孙悟空却并没有臣服于命运,反而通过不断方式不断的抗争着。
慢慢的降服和放纵被他合二为一,他将金箍炼化成为了一种规则,或者说是一个人,即唐三藏。
在唐三藏的身边,他便是孙行者,而在其他地方他依旧是他自己。
西游过后,作为博弈的棋子,他们也都得到了奖赏,而凭借着这个奖赏,他更是将那些天庭,灵山通过特殊方式种在他身上的道果彻底炼化。
最终将其变成了完整的自己,走出了新的道路,一跃成为了当时最为耀眼的人物。
从那之后,在面临心猿之择时,武者可以选择的道路从两条变为了三条。
只不过第三条道路并非是任何人都可以选择的。
孙悟空只有一个,如他一样惊才艳艳的人也没有多少。
对比于放纵心猿以及降服心猿来说,给心猿带上金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给了自己一个弱点。
除非是一些奇特的武道或者说是罕见的状况外,几乎没有武者会选择第三条路。
毕竟同样的选择,在不同武者身上所展现的东西是不同的。
不是选择了那条道路就会成为“齐天大圣”,而是只有“齐天大圣”选择了那条道路才会被称为“齐天大圣”!
陈渊自然是有资格走这条路的。
如果是其他人,或许还需要做一些准备,而他完全不想要准备。
在他屁股上的金箍棒作为孙悟空某个道果的化身,不只是可以帮助他在成王之时获得这个道果所蕴含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化为金箍制定规则。
在西游结束之后,孙悟空便将金箍和金箍棒合为一体,同时束缚他的规则也被他转变为一点。
即永远无法对自己的师傅,师弟们挥棒。
在成为万佛之祖前,他所追求的一直是如最初一般的放纵心猿,追求自由。
所以一直在简化甚至是消除着金箍之中的规则。
但在成为万佛之祖后,他明悟了很多,慢慢的开始在金箍上追加规则。
让其保持了一个特定的平衡。
在他陨落之后,这个道果之中的规则已然消失。
只要陈渊在其中定下自己的规则,便算是跨越了这道坎,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但正因为是简单,陈渊才会有很多的顾虑。
到了抉择的时候,回头一看,金箍印在屁股上,同时有人还专门教你走那条路比较好,刚一犹豫,莫甘娜从天而降直接盯上了他。
陈渊的品性并不是很多疑的类型。
但这种表现,实在是让他不得不多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