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庆之,姬云承感觉自己不信邪都不行。
这一代的年轻人都是怎么回事?
沈浪于柔然横扫王庭,又以雷霆之势灭了高句丽和豆末娄。
本以为出一个这样的已经难得了,可现在又多了一个陈庆之!
留守的将领就算是再差,这才不到一个月吧,从北平打到了长安城下!
虽然长安城屯兵近两万,对方还是攻城的一方,可这丝毫没有带给姬云承任何安全感。
三万,陈庆之只有三万人,从北平打到这边兵不止没有少,还特么多了五千,这谁敢想啊!
姬云承确实登基了,可太阿剑,玉玺,这些都在太子手中,他还有先帝遗诏,这大义完全在太子那边。
再加上天灾什么的都是他监国和登基之后发生的,这让他自身的声望降到了冰点。
众口铄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姬云承这舟很不稳。
特别是沈浪在东北方的战争,直接把太子的声望提到了顶点。
没法讨伐太子,四哥被燕王拦住,姬云承觉得对方一直步步紧逼,仿佛随时都可能攻进长安。
“五殿下忤逆先帝遗诏篡位,是为大罪,太子仁慈,若是你肯开城投降,免你一死!”陈庆之骑在战马上,长枪直指姬云承。
“长安城固若金汤是没错,可你堵得住天下悠悠众口吗?”
“大难之时,太子爷命冠军侯平高句丽,豆末娄,连灭两国,壮我大周声威。”
“而你呢?你在做什么!你在忙着登基,忙着扫清政敌,忙着把那些真正尊礼守法之人派往边关!”
“从玉门关调兵,没有平叛,没有赈灾,反而拦住了太子派往巴蜀平叛的军队。”
“辽东北平王在太子的指引下,一步步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守住了辽东,守住了先帝的基业,而你,想让巴蜀断送在你手中不成?”
“胡说八道!”姬云承见陈庆之的利嘴仿佛师承沈浪,心中升起了一丝寒意:“若不是逆贼萧顺之拦着,赵王早就回到长安,补充粮草,前往巴蜀了!”
他现在怕的就是这个。
城里有两万兵,有大结界,这都没错,问题是内战和外战不同,外战的时候打到双方都没法退会出现死战的现象,可内战不会。
姬云承不知道城里有多少是太子的人,亦或是想要浑水摸鱼的人。
这要是帮对方开个城门,关个结界,那就直接凉了啊!
姬云承知道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因为自己符合那些世家的利益,他们才扶持自己上位,因为只有自己上位才能给他们好处,他们有从龙之功。
同理,现在太子从大局看的话是劣势,可他让这边的牌没法打,已经占尽了优势。
这个时候倒戈太子,那跟雪中送炭没什么两样,跟了太子也是从龙之功,还占据了大义。
来一场硬仗?呵呵。
这两万是少爷兵,而陈庆之带的三万人有两万是柔然之战活着回来的百战之师。
这两万兵,到时候出力多少都是未知数。
“燕王大军出征的时候,带了足够的粮草,两军也够用。”陈庆之朗声道:“若是你真有心平叛,为何不下旨让赵王燕王合兵一处,直击巴蜀?”
“殿下,降了吧,太子仁厚,不会杀你,反而会把你供养起来。”
陈庆之不擅长打硬仗,他向来都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现在,能不动手就动摇对方的军心,他是求之不得。
“诸君,太子仁厚有目共睹,我知道你等都是被五皇子胁迫。”陈庆之朗声道:“若是弃暗投明,官升一级!”
“斩贼首者,官升三级,赏金一千!”
“生擒五皇子者,封侯,赏万金!”
城墙上的士兵就像是一杆杆标枪一样,可肉眼可见的,不少人的目光开始犹疑了起来。
人的名树的影,陈庆之的名气不大,可他短时间内打到长安城下,不少人未战先怯。
姬云承咬紧了牙关,供养起来?那和终生监禁有什么两样!
“墨家巨子还没调来吗?”姬云承小声对身边的孙太尉道。
“快了。”孙太尉回了一句。
不大一会儿,穿着粗布衣服的墨家巨子来到了城楼上,对姬云承行了一礼:“陛下。”
“巨子,快,把机关城剩下的东西都放出来!”姬云承焦急的道:“朕以国师之位侍之。”
“放不了。”巨子淡定的摇了摇头:“两朝铁则,墨家机关绝对不可用于对内战争。”
“这是圣旨!”姬云承顿时急了。
想要翻盘,必须要用墨家的东西!
长安城上装了不少,可那些都需要玉玺来操纵,大结界则是太阿剑在这才能发挥最大威力,这两样东西他都没有!
或许有人会问,那他为什么还敢登基?
其实,这玩意都是可以修改的,只是需要时间而已,可姬云承最缺的就是时间,他也根本没想过陈庆之会打过来的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