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氏留下这几句后,便施施然转身离开。
身后邵氏还在不停的辱骂,但却被牢头的一声呵斥制止住了。
从潮湿、阴暗,处处散发着霉味的地牢中走出,岳氏立刻仰面迎着朝阳深深吸了口气。
她同邵氏的恩怨,至此,算是彻底结束。
.
依顾家众人之意,自然是希望顾晔被册立为世子。
包括顾呈砚在内,也一样。
顾呈砚本就不擅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不喜应付高官达贵。如今,又经邵氏一事后,他更是身心俱疲、心力交瘁。
所以,在一日早朝之上,待得君臣谈完机政要事后,顾呈砚默然着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顾呈砚在朝堂上是个无关紧要的微末人物,平日里,除非是陛下点他,或是有人提到他,否则,他只会一直默默立在人群之中,并不会这样冒头。
今日主动站出来,并且还声音四平八稳着,底气十足的说道:“陛下,微臣有本启奏。”这不禁令了解他的人都十分的诧异。
众人纷纷侧首,循声朝他的位置望了过来。
都想知道,这宁安侯平日里上早朝都是闷不吭声的,都怕被人注意到,怎的今日竟一反常态的,主动站了出来?自然都想知道他这是为着何事。
只见顾呈砚撩袍跪了下来,伏首叩头在地,然后声音洪亮道:“臣平庸,既无才德,又无功勋。当年是因兄长与侄儿皆不在,陛下这才降恩于微臣,封微臣为宁安侯的。如今,既当年的宁安侯世子已然归家,自该由他继承爵位,也算是名正言顺。今日,微臣自请脱爵,还望陛下恩准。”
顾呈砚此话一出,朝堂上立刻一阵哗然。
众人当然都在纷纷议论着这件事。
其实这段日子来,大家都在猜,既顾晔回来了,往后顾家叔侄该要如何相处。毕竟,叔父平庸,且又不占个“长”字,当时是捡漏才当上的宁安侯。
而侄儿,虽有功勋和才德,但毕竟离开了京城多年。如今的宁安侯府,早不是当年他们父子的天下了。
可当众人都在翘首以待,等着看顾家热闹时,叔父顾呈砚却主动站了出来,主动提出要把爵位归还给侄儿。
这怎能不令人吃惊呢?
本朝开朝以来,这样的事,似乎史无前例。
是头一回。
就看陛下怎么决策了。
对于顾家之事,舜和帝的确颇为为难。
按理说,如今顾晔回来了,这爵位该落到顾晔头上。而且论功勋,也该是顾晔得。
但这顾呈砚嘛……虽然才智平庸了些,但却无大错。他当年得爵,是自己亲笔御书下的旨意,如今,在无大错的情况下,自己也不好再剥夺了他头上的爵位。
所以,就很为难。
但没想到,这顾呈砚倒是自己提出来易爵一事。
如此一来,倒令舜和帝心里略欣赏了这位宁安侯。
但易爵并非小事,往小了说是顾家一府之事,往大了说,那可是朝堂之事。所以,这样的事,倒不是随便就能做出决定来的。
只是顾呈砚的主动,令舜和帝接下来好做了不少。
于是舜和帝便道:“爱卿有此谦让之德,朕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中。只是,如此大事,万不能草率,朕还需好好想想。”
顾呈砚立刻说:“臣谨遵陛下旨意。”
“散朝吧。”
此事自然很快就传开,以至于不消半日,整个上京城权贵圈子里的人,几乎人尽皆知。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顾家去。
得知消息的顾老夫人、唐氏、岳氏等人,也都一阵沉默。
岳氏心里自然得意,并想着,顾呈砚总算是做了件人该办的事了。
如此一来,只要爵位又重新回到了大房手中去,那她就又可多几分放心了。
宁安侯的爵位,又回到了大房,那顾昇便永远都再无袭爵的机会。
只要顾昇没有机会成为这宁安侯府的一家之主,那他就掀不起浪儿来。
往后的日子,就尽是安详平和了。
唐氏心里也高兴,老夫人自然也高兴。
唯一不高兴的,怕就是顾昇了。
但如今的顾昇,还沉浸在母亲身陷囹圄,和外祖母的离世悲痛中。又再多这一打击,这于他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顾明芍虽已嫁人,但生母和胞兄在娘家的地位,深深影响着她在夫家的地位。如今,生母成了犯人,胞兄又再无袭爵可能……若非有章敬遥这个丈夫护着,顾明芍在章家的日子怕将极是难过。
可哪怕如此,顾明芍对丈夫,仍是诸多成见。
最大的成见就是,嫌他没本事。尤其见娘家无望后,她更是把自己日后能过好日子的希望,寄托在了丈夫身上。
见他这次秋闱,又未得中,顾明芍在家里什么难听话都说得出口。
章敬遥也是人,纵再迁就妻子,可这样的话听得多了,难免心里也不快活。
这日,难得的,在妻子又嫌弃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时,章敬遥发了火。
只见他拍案而起,呵斥道:“你还有完没完!”
丈夫从未这样对过自己,所以,顾明芍也被他这样的态度吓了一跳。
但怔愣过后,更是变本加厉的对其辱骂。
“你还有脸对我叫嚣!我哪句说你说错了?你难道不是无能吗?你若不是无能,为何人家轻轻松松就能考中,你却不行?你连个举人都中不了,你好意思在我面前叫?谁给的你脸?”
章敬遥心中闷苦,也不欲与妻子多争执。面对她继续变本加厉的责难,他只是选择了逃避。
狠甩袍摆后,章敬遥转身而去。
连顾明芍身边的丫鬟都看不下去了,她小心翼翼劝着顾明芍:“夫人,姑爷算是不错的了,他对你可是一心一意的,您别太为难他,否则寒了他的心,这世间就再没人护得了您了。”
顾明芍却嘴硬,只轻哼一声,不屑道:“要他护?他护得了我什么?他若真心里有我,就该为我搏个前程。只是这般廉价的好,我要来做甚?”
梅冬便不再说话。
过了两日,章敬遥做出了一个决定。
不再听从家中父母长辈的安排,继续留家里读书考科举。而是,只身一人北上,参军去了。
就算挣前程,他也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
他不喜欢读书,从来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