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听了这话深受感动,不住地夸她是个好孩子。
“你放心,这事儿包在我们身上,私塾的老师可以请宋家老三。”
怕云枝不记得这号人,里正还解释了一下,“宋老三从前是秀才,只是后面考了几次没中举,心有郁结,这些年仍旧书不离手,我孙子就是让他教的。”
云觉得可以,“您二老拿主意就行,这私塾位置选址定在北边如何,那处离村里都近,大家不放心也能看着点,地方定好了我就让人建房子,书也让采买回来。”
还给那位宋秀才开了每月一两银子的月钱,如果做得好,以后可以提上来,至于村里人每个小孩交个一百文就行了,这价格是给村里的优惠。
镇上私塾束修可是要一两银子。
云问,“大家不会嫌贵不来吧?”
村长摆摆手,“那必不能,能占大便宜的事他们怎么可能不来,如果有省钱的,我耳提面命也得拉来。”
而且云闺女的铺子伙计让人在村里收食材,村里收入比起以前多了不少,日子都好过起来了。
顺利解决了此事,云枝心想,这下总没有人跑到她院外吧。
熊孩子还是太闲了,通通拉过去读书。
她是个隐性完美主义者,所以让男孩女孩通通去读书,每个小孩一百文,女孩去私塾给予一些补贴,小孩多了给点折扣价。这样,即便是重男轻女的人家,为了贪小便宜也会送女孩上学。
再加上,不看僧面看佛面,冲着云枝的面子,也不会对女娃太苛刻。
私塾建好后,院子附近彻底安静了,再也没有熊孩子扔石子进来,也没人扒在门口自话自说,更没人偷偷摸摸想翻过来摸踏雪马。
云很满意。
苏珩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实在没忍住笑。
谁能想到,一切的开始只是因为她烦那些熊孩子呢。
他还记得之前她私底下不满,整治熊孩子的事,熊孩子找家长告状,自家娘子就弱不禁风地咳嗽,最后遭殃的还是那群熊孩子。
因着建私塾的事,村里人都呈她的情,不少人送了自家的豆腐鸡蛋等上门道谢。
*
日子就这般过着,转眼间就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各地陆陆续续种起了花生,榨油效率和出油率都得到提升,粮食也增产不少,水泥路大面积铺开,以及橡胶马车等出现,大大缩短了路程,本朝越发强盛了。
她又陆续提供了玻璃的配方,传递了化学的理念,朝中当真有化学天才,第一批实验工具——玻璃容器诞生。
除此之外,云枝还开了新店卖各色肥皂,新型口脂,很得贵妇的喜欢。
至于炸物小食,最终外传了出去,每人一两银子加盟费,可私自售卖。
炸物的生意甚至有人摆摊摆到了京城,赚了不少钱。
云枝早已赚够了十万两。
她从来不是主导者,只借着从前所学提供了一些理念。
文明的种子撒在这片土地上,将会在这人才辈出的时代,慢慢绽放出璀璨的花束,结出饱满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