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逊位
永安坊,
郑国公府。
武四娘迎丈夫魏二郎进了西院,“今日散班的早啊,”
魏叔瑜将千牛刀解下,摆在架上,张开手,婢女便过来替他解下官袍。
“今日我在东宫当班时,听说件事,听说圣人降旨,赐库部郎中郑仁基女给老师做妾?”
“嗯,是有此事,我昨日去宣阳坊我二兄府中时,正好碰到宫里传旨的。”
魏叔瑜惊讶,“我还以为是个谣言,没想到真有其事,这事也太奇怪了吧?”
武玉婉便简单的把知晓的内情跟丈夫说了,
等到魏家晚餐的时候,
魏叔瑜便把此事跟父亲魏征说了,
魏征身为宰相,还是主管门下省的侍中,当然知晓此事。
“乱弹琴,”魏征脸色很不好,当着妻子儿女们的面,很直接的对这件事表达了不满,“我已经很圣人上书,请求圣人收回旨意,这事情太不应当了。”
裴氏没好气的对丈夫道,“这不过是小事而已,你何必处处要阻碍?”
可皇帝却一意孤行,霸道的很,听不进任何意见。
裴氏看了眼二儿媳妇,然后对魏征道,“喝你的酒,什么叫错上加错,这般羞辱,那郑氏女还年轻,陛下让她还俗回家,这难道不是好事?
但皇帝不仅没有妥协,反而更加强硬,八公子全都流放,在暗里推动舆论的许多士族也被定罪流放。
氏族志修了五年,怎么修都不满皇帝的意,最后硬是由皇帝指定了尚官的标准。而事后五姓八公子们砸樊楼闹出来的动静,引发的舆论那么大,都充分说明这件事反对力量很大,
魏征越想越气,
魏征不满妻子这老不正经的话,当着小辈呢。
他是不赞成皇帝为了打压旧士族,拉高新贵而弄的这么难看的。
魏征却较起了真,
瞪起两颗大眼珠子,“想当年,圣人没了解郑陆两家有婚姻,便草率下旨册封郑仁基女为充华,后来经我劝谏,圣人中止册封礼仪,也算及时改正,可那事情也留了个尾巴,陆爽不敢再提婚约,郑氏也不敢再将郑女嫁人,最后只得把一个大好女子给出家为尼,”
郑仁基出家的女儿赐给武怀玉为妾,而本来想给武怀玉为妾的郑玄勖女,皇帝却偏要赐给陆爽,
就好比魏家为了能够跟五姓联姻,那是费尽艰辛,如果皇帝修本氏族志就把五姓贬的一无是处,那岂不是也把魏征的努力给贬没了。
乱点鸳鸯谱,
这是狠狠的践踏郑家的脸面,也是在无情践踏五姓,践踏那些郡姓士族的脸面。
在魏征眼里,五姓七家为代表的这些千百年来的郡姓望族高门,得尊重。
他还是坚持皇帝做错了。
不按郡姓这個传统来修氏族志,而纯按大唐的官爵高低来论,甚至把皇族后戚排在最前面,这更加让这氏族志显得没有威信。
何况又是嫁给四娘的阿兄,也是二郎的老师,你还不知武公的优秀?说句直白点的话,这满长安城啊,多少姑娘都把武公当成梦中情郎呢。”
“如今过去多年,圣人居然在同一个人身上,再犯一次错,这是不知悔改还错上加错,
皇帝还沾沾自喜,
却不知道他的君威皇权,固然可以一时为所欲为,但这样做后患无穷,当年杨广行事比当今圣上更加百无禁忌,
那是连关陇贵族集团这个杨隋根基都敢挖的皇帝,
结果呢,
大业才第七年,天下就大乱了,最后被弑于江都行宫,落的个凄惨结局。
那郑氏女子何其可怜,为何要这般被羞辱?”
酒也不喝了,晚饭也不吃了,直接回了书房,然后开始提笔,再次给皇帝写奏疏进谏。
尤其是最近因氏族志而闹的沸沸扬扬,虽然魏征在氏族志中列为第二等,可魏征也还是觉得高士廉他们主编的这氏族志不行。
现在皇帝更是还不停手,又对郑家下此狠手。
这次魏征一气写下万言书,劝谏的言辞十分犀利激烈,
就差骂李世民是昏君,直接把他比做杨广了。
第二天,魏征早早起来去东宫上早朝,然后把这万言奏疏上呈给皇帝。
奏疏如泥牛入海,毫无音信。
魏征请求面圣,
皇帝不见。
魏征急了,干脆直接写了道辞呈,以目疾为由请求逊位。
皇帝仍没回复。
魏征又接连上了两道辞表。
不仅如此,他还直接把侍中的官印,挂在门下省,然后回家了。
李世民听闻,也不由的皱起眉头。
其实魏征的那封万言谏书,包括之前的那封,李世民都看过,
但皇帝并不认同魏征的意见,
他不觉得自己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