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淮南墬形篇:"正中冀州曰中土。"高诱注:"冀,大也。四方之主,故曰中土也。"案:冀州,古以为中州,中土与中州同义。谷梁传桓公五年:"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杨士勋疏:"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则冀州是天子之常居。以郑近王畿,故举冀州以为说。故邹衍著书云:'九州之内,名曰赤县。'赤县之畿,从冀州起。故后王虽不都冀州,亦得以冀州言之。"
(七)圣人,谓周公也。
(八)公羊传文公九年:"继文王之体,守文王之法度。"史记外戚世家:"继体守文之君。"索隐:"按继体,谓非创业之主,而是嫡子继先帝之正体而立者也。"正义:"继体,谓嫡子继先祖者也。"按:文又见汉书外戚传,师古曰:"继体,谓嗣位也。"
(九)唐晏曰:"按:庄公以善射闻,不闻其多力,此亦可备异闻。"
(一0)论语先进:"由也兼人,故退之。"集解:"郑曰:'子路务在胜尚人。'"汉书韩信传:"受辱于跨下,无兼人之勇。"
(一一)公羊传庄公九年:"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其取之何?内辞也,胁我,使我杀之也。其称子纠何?贵也。其贵奈何?宜为君者也。"又谷梁传:"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外不言取,言取,病内也。取,易辞也,犹曰取其子纠而杀之云尔。十室之邑,可以逃难,百室之邑,可以隐死,以千乘之鲁,而不能存子纠,以公为病矣。"杨士勋疏:"是其贵,故以子某称之,如子般、子野之类也。"
(一二)唐晏曰:"按国侵地夺,以洙、泗为境,当指干时之败,及冬浚洙也。谷梁传曰:'浚洙者,着力不足也。'"
夫世人不学诗、书(一),存仁义,尊(二)圣人之道,极经艺(三)之深,乃论不验(四)之语,学不然(五)之事,图天地之形,说灾变之异(六),乖先(七)王之法,异圣人之意,惑学者之心,移众人之志,指天画地(八),是非世事,动人以邪变,惊人以奇怪,听之者若神,视(九)之者如异(一0);然犹不可以济于厄而度其身(一一),或触罪(一二)法,不免于辜戮(一三)。故事不生于法度,道不本于天地,可言而不可行也,可听而不可传也,可(一四)翫而不可大用也。
(一)淮南子修务篇:"诵诗、书者,期于信道略物。"高诱注:"略,达;物,事也。"
(二)"尊",宋翔凤曰:"本缺一字,依别本补。"
(三)"经艺",宋翔凤本作"经义",肊改。本书道基篇:"圣人防乱以经艺。"
(四)淮南子泛论篇:"不用之法,圣王弗行。不验之语,圣王弗听。"盐铁论相刺篇:"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
(五)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卫使者不然。"张揖注曰:"不然之变也。"文选司马长卿喻巴蜀檄同。又五行志中:"如有不然,老母安得处所。"不然,谓非常之变。墨子辞过:"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
(六)"灾变之异",天一阁本作"灾异之变"。唐晏曰:"一本作'灾变之异'。"
(七)"乖先",宋翔凤曰:"本缺二字,依子汇补,别本'乖'作''。"案:唐本有此二字,汇函作"紊先"。
(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议论,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集解:"张晏曰:"视天,占三光也。画地,知分野所在也。画地,谕欲作反事。"后汉书侯霸传:"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然则指天画地亦就灾异之变为言也。太平御览七六引春秋运斗枢:"宓牺、女娲、神农,是谓三皇也。皇者,合元履中,开阴布纲,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盖指天画地为皇王之事,非其人而为之,斯为僭越耳。
(九)"视",唐本作"观",云:"一本作'视'。"
(一0)唐晏曰:"按世谓谶纬之说,起自哀、平;今据陆生所言,则战国以来有之矣。故'亡秦者胡'及孔子闭房记、沙丘之说,皆谶也。"
(一一)器案:度谓度世。汉书景纪:"中元六年十二月,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注引孟康曰:"语曰:'金可铸,世可度。'"风俗通义正失篇:"语曰:'金不可作,世不可度。'"抱朴子内篇黄白:"故经曰:'金可作也,世可度也。'"三国志魏书董昭传:"上书陈末流之弊曰:'至乃相谓,今世何忧不度耶?但求人道不勤,罗之不博耳。'"楚辞远游集注:"度世,谓超越尘世而仙去也。"度身即度世也。
(一二)"",宋翔凤曰:"抄本作缺一字。"案:李本、唐本缺一字。
(一三)唐晏曰:"此京房、翼奉之伦所以不免。"
(一四)"",宋翔凤曰:"别本作'小'。"
故物之所可,非道之所宜;道之所宜,非物之所可。是以制事者不可,设道者不可通。目以精明,耳以主听,口以别味,鼻以闻芳,手以之持,足以之行,各受一性,不得两兼,两(一)兼则心惑,二路者行穷,正心一坚,久而不忘,在上不逸,为下不伤,执一(二)统物,虽寡必众,心佚情散,虽高必崩,气泄生疾,寿命不长,颠倒无端(三),失(四)道不行。故气感之符,清洁明光(五),情素(六)之表,恬畅和良,调密者固,安静者详(七),志定心平,血脉乃强(八),秉政图两(九),失其中央(一0),战士不耕,朝士不商,邪不奸直,圆不乱方,违戾相错,拨剌(一一)难匡。故欲理(一二)之君,闭利门,积德之家,必无灾殃(一三),利绝而道着,武让(一四)而德兴,斯乃持久之道,常行之法也(一五)。
(一)"两"字原缺,今据俞樾说订补。俞樾曰:"樾谨按:'兼则心惑',本作'两兼则心惑',与'二路者行穷',相对成文。"
(二)尸子分篇:"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又曰:"执一之道,去智与巧。"韩非子扬搉篇:"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静,令事自定。"吕氏春秋执一篇:"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又有度篇:"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物治。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高诱注:"感,惑也。"
(三)"端",两京本误"喘"。淮南子主术篇:"运转而无端。"高诱注:"端,也。"
(四)"失",子汇本、唐本作"大"。两京本、天一阁本误"夫"。
(五)"明光",唐本作"光明",云:"一作'明光'。"
(六)史记蔡泽传:"披心腹,示情素。"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夫子照情素。"李善注引蔡泽传而释之曰:"素犹实也。"楚辞刘向九叹:"屈情素以从事。"王注:"屈我素志,以从众人,而承事之也。"
(七)"详",李本、子汇本、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汇函作"祥"。
(八)唐晏曰:"自'制事者'至'久而不忘',荀卿劝学之旨也。自'在上不逸'至'血脉乃强',庄子养生主之说也。汉初诸儒其学出于周、秦,亦时代为之。"
(九)"图两",二字中间,原缺一字,严可均曰:"'图两'中间无缺。"按:严说是,今从之。
(一0)"央",原作"方",唐晏曰:"按诗笺:'方,且也。'此'方'字之义。"今案:唐说迂曲,义不可通,且"中方"与下文"乱方"韵复,今辄定为"中央"。
(一一)"拨刺",原作"拨剌",李本、子汇本、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唐本作"拨",""即"刺"俗别字,今从孙诒让、唐晏说校改。孙诒让曰:"案"拨",""之借字,"刺"当作"剌",说文部云:',足剌也,读若拨。'刀部云:'剌,戾也。'淮南子修务篇云:'琴或拨剌枉挠。'高注云:'拨剌,不正也。'程荣本'剌'作'',尤讹。"唐晏曰:"按淮南修务训:'拨剌枉挠。'注:'不正也。'当从剌。"
(一二)"理",当是避唐讳"治"字改。
(一三)易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四)"让",唐晏曰:"当作'攘'。"不可从。
(一五)苏紫溪曰:"此篇言忠诚专一者成名,二三诡随者殆辱,笔势纵横开合,抑扬婉转,如大鹏鼓翼,天风迅发,一息万里,笔力到矣。"唐晏曰:"结语乃孟子'何必曰利'之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