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有很多其他声音,认为倭军是不可战胜的。
既然不可战胜,不如投降。
所谓曲线救国,就好像当年吴三桂一样
先投降,然后找机会再造反。
认为必胜的人,可是不多。
此时的楚云飞一句一个先生,好像刘备对待诸葛亮一般。
“敌强我弱,这是现实没错。
“可古人有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更说,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倭国徒有兵革之力而已。
“鬼子无道,是以必败!”
要问范鹤为什么知道,那他肯定知道。
因为历史就是那么写的。
当然,他现在自然不可能说这些里个,而是给出合理理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还说鬼子无道,敢问先生,道是什么?”
谈着谈着,开始进入玄学阶段了。
李云龙巴巴眼睛,他娘的,都有点听不懂了。
赵刚则在沉思,问道!
这可是古往今来所有文人都孜孜以求的事情。
他也想知道,范鹤如何回答
“道即人心!”
“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鬼子是非常团结善战的。”
“乃至于,他们之间也有着某种兄弟之情。”
“可他们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所有倭军,都是为了一个人而战!”
“这个人,就是倭国天皇,这是倭军的初心。”
“可我们呢?我们却是为了千千万万受苦的同胞而战。
“形而上学去说,倭军根本不能算人,他们只是愧罢了,他们没有心。
“他们不是为了倭国人民而战,不是为了自己的亲人朋友战斗。”
“为天皇啊,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人。”
“我们,为的就是身边的人,活生生的村民百姓,同袍兄弟。
“还有更重要的,我们为了自己而战!”
“楼军只有一心,我夏国才有亿万之心。
“一心暂时处于上风,终究不敌亿万之心。”
说着说着,范鹤都有点激动了。
其他人也听的呆住了。
大家都上过战场,自然都听过鬼子的那句为天皇尽忠!
只是,大家都没有多想。
今天范鹤却以此为突破口,推断两国战争胜负。
“哈哈哈..说得好,鬼子只有一心,我夏国却有亿万之心。
李云龙首先大笑了起来。
而楚云飞则沉吟了好一会,感叹道:
“先生大才,楚某佩服无边。”
当年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大清百姓第食壶浆以迎。
“更有老百姓主动的给联军提供梯子,帮联军运物资。”
“这些老百姓不是无心,而是大清无心。
“大清不把老百姓当人看,老百姓自然不可能为大清作战。
“今日倭国也是一样,天皇会在乎这些鬼子士兵吗?
其实大家讨论的中心只有一个,主观能动性。
大清老百姓不为大清而战,因为大清和老百姓没关系。
如今鬼子也是一样。
倭国可是个贵族社会,别说天皇了,就是贵族,也不会把普通楼国人当人看
的。
国的残忍,可不是对外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