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果子!!!
这戏法变得越发神乎其神了,刘有根不知自己的心情究竟是惊吓还是惊喜。
神呀!
他真的是神呀!
定是愚公村的土地公显灵了呀!!!
他就是咱的土地神老爷呀!!!
村民们分得属于自己的那三两麦子后,一家子的便将麦子都聚起来。
就地和泥,借篝火将泥坯烧成土盆。
尔后再取部分麦子出来,以雨水煮成小麦稀饭。
十天了,可算吃上一口热乎的了。
而不远处,潘正良将这边的动静尽收眼底。
瞧见这群逃亡的北方饥民竟还有余粮吃,他满心都是惊奇。
往年也不是没有逃荒的过境。
只是能从北方逃到颖昌的,恐怕十里难存一二。
绝大部分都饿死在路上了。
而眼前……
“潘村正。”
正惊奇间,面前传来一声叫唤。
回过神来时,才瞧见唤他的正是陆君实。
“田里那些用以肥田的麦秆,我可否以三十斤黄豆与您置换?”
“那些已沤成肥的我等不会取走,只取那些尚未沤的。”
一听这话,潘正良更惊奇了:
“尔等是从哪里南下而来的,身上竟还有存粮?”
顿了顿,他又好奇的追问道:
“不知初时南下者几多?而今又剩几多?”
察觉潘正良的好奇后,陆君实微笑回应道:
“自太原而来。”
“初时一千二百九十八人,而今依旧。”
听到“太原”二字,潘正良瞳孔地震:
“太原距我颖昌,近九百里!”
“竟未折一人?”
潘正良震惊不已。
每年春苗前,各村屯都须前往县府或州府,上报各村屯的户数和人数。
以便开春后,官府下派人来征收春苗。
就在前日,他作为村正应召前去颖昌府时,偶然听见骑着快马的驿使称。
金人铁蹄南下,太原已沦陷。
于是官家派出了数十路驿使,正紧急从各地调兵御北。
此番丢了太原,根据官家以往的征战表现来看,太原恐怕是要彻底丢了。
他不知该不该将这消息告诉陆君实,又怕告知他后,得知家乡沦陷,他会失了继续带领这么多人南下的气力。
犹豫再三,他决定还是不说了。
不过,眼前这人竟能带领千余人逃荒而不折一人!
恐怕奇人也!
世道动荡,即便往后他与眼前人无缘再见。
今日种下一颗善果,子孙后代或也能蒙得恩荫。
于是乎:
“麦秆罢了,不值三十斤豆子,若后生需要,尽取便是。”
老头突然大方,陆君实颇感受宠若惊:
“当真?那我便……不客气咯?”
……
潘庄村的农田共约五百余亩,大块儿小块儿的遍布各处。
得知田里的麦秆他们可以去捡,村民们顿时一哄而上,前去疯抢!
虽已沤烂了大半,但仍有好多好多。
直到近一千三百人都抢到了大批麦秆儿,扎出的蓑衣竟人均两件儿。
田里的麦秆儿都还剩有一半。
于是大家又物尽其用的扎了好几双厚实的草鞋,以及结实的大盖儿草帽。
麦秆儿依旧还剩有许多。
便宜闺女们在编扎方面更加派上用场,不仅各自扎了十余双草鞋,还给陆君实扎了两身贼厚的蓑衣。
虽然很扎人,但保暖性还是可以的,总强过只一身单衣。
另外,便宜闺女们还给他扎了十几双草鞋,将脚包上布头后再穿。
嘿,还挺舒服。
潘正良确认他们这伙人并非山匪,且亦无歹心之后。
便也放下了对他们的戒备。
回到家里,他咋舌的将愚公村的情况跟家里人絮叨。
越絮叨越佩服,陆君实简直惊为天人!
担心这善果种的还不够蒙荫子孙,潘正良又去找了陆君实一趟。
手里还拎着一只下蛋的母鸡。
“村里资物不多,这只鸡,请你务必收下。”
陆君实看到鸡时,眼珠子与哈喇子一同坠落!
好想吃啃德基麦裆劳。
华莱土好事多也行的啊!
陆君实一把就夺了过去!
一点儿都不带客气的!
“多谢潘叔子!!”
陆君实兴奋得不行!
而潘正良回到家后,儿孙们得知他竟把家里的下蛋鸡送人了。
顿时就不爽了。
“只是他自称自太原南下而来,一切只是他一面之词,爹您还真信了?”
“太原离咱颖昌近九百里,寒冬腊月的,粮食也不见他们有多少,怎么可能一员不折?”
“您竟真信了他的牛皮话!”
潘正良经这一提醒,这才恍然“是哦”一声。
可疑心不久,他便消散了疑心。
因为他很确定,陆君实自述情况时,那神情绝不是说谎之人能胡诌出来的。
若想确认真假也不难。
多留他们几日,跟多些人再打听打听,不就能知晓了?
这么多人,哪怕有串话嫌疑,若是假的,总会有一句说漏嘴的。
躺在床上久不能入睡的潘正良,这念头一起,便一骨碌起了身。
准备连夜去找陆君实。
然而他刚走出家门,便瞧见远处的柴棚前面,堆堆篝火已熄了不知多久,只还冒着浅浅灰烟。
而陆君实以及追随他的人,已在二日期满后。
如约的静静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