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珠:“也许我也考不上。”
就一句话直接捅了娄子了,薛明兰瞪眼道,“呸呸呸,别胡说八道的,你考不上咱们大院的人就没人能考得上的了。”
薛明珠噗嗤笑了起来,“你对我倒是有信心,说实话我报名的时候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就想着考大学的机会太难得了,以前总听人说起首都大学的历史,内心里感到羡慕,当这种羡慕变成一种可能的时候,我又觉得兴许我可以试试。大不了等夏天的时候再试一次。”
她顿了顿,“我是给自己留了一个试错的机会的。”
“那也许我们俩运气爆表就都考上了呢?”薛明兰一本正经道,“我们这么好又这么努力的人,老天爷不会让我们考不上的。”
寄希望于老天爷,薛明珠简直不知说什么了。
薛明珠叹了口气起身去做饭。
早上包的大包子还有,薛明珠去煮了一点儿小米粥,又炒了一盘青菜,姐妹俩吃着包子喝着粥,薛明兰感慨,“跟你住一块吃喝上是真的享受。”
薛明珠笑,“那你以后别结婚了,跟着我过吧。”
薛明兰不吭声了。
趁着这个机会薛明珠就问,“你到底怎么想的?”
“什么怎么想的?”谢明兰脸有些微红,眼神不敢跟薛明珠对视了。
一看这样,薛明珠就知道有情况。
边翠玲在这儿的时候她们还担心,可边翠玲早就走了,走之前也没来找薛明兰的麻烦,兴许对薛明兰挺满意?
薛明珠伸手推她一下,“就你跟秦勉的事啊,你真的能放下他?”
薛明兰咬了咬唇,低声道,“放下放不下的又怎么样,他报了湖城这边的军事学院,我报的首都的,分隔两地,多少感情能经得起耗。”
而且她没说的是,她一直都很介意秦勉诘难薛明珠的事儿,如果她那么没有芥蒂的和秦勉在一起了,她会有一种负罪感,会觉得对不起薛明珠。
薛明珠已经够难了,对她又那么好,她没有理由不占在明珠这一边的。
薛明兰喝了一口小米粥说,“以后再说吧。”
薛明珠嗯了一声,“你自己思考清楚,别以后后悔就成。”
都不是小孩子了,思想必定要成熟一些。
过了年她们就二十四岁了呢,真的不是个小年龄的小姑娘了。
今天休息,夜校不用上课,两人又都高考完暂时也没有学习的打算了,竟一时不知道该干嘛了。
在屋里转悠几圈消食一会儿,俩人觉得有些冷,干脆坐在床上围着被子聊天。
聊大院里的八卦,聊对未来的向往,俩人非常有默契的避开了秦勉和谢宽。
薛明珠突然道,“你这样一直犹豫不定覃塘肯定郁闷坏了吧?你真不考虑考虑他?”
“他郁闷我也没辙。”薛明兰头摇成拨浪鼓,“我和他太熟悉了,注定只能做朋友做不成青梅竹马。”
薛明珠好奇道,“你明确跟他说过不可能吗?”
薛明兰也郁闷了,“怎么没说过,发现苗头的时候我就直接说了,结果他自己又不承认了,那我有什么办法,再说岂不成了我自作多情了。”
说着薛明兰叹气,“好难啊。”
薛明珠附和,“是挺难的。”
第二天上课之后大家议论的焦点又变了。
之前上夜校的学生有人收到通知书了,还是湖城大学的通知书。
湖城本身是省城,湖城大学也是南省最好的大学了,能考上湖城大学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而这名考上湖城大学的学生还恰好是薛明珠之前给蔡老师推荐的那名学生。
薛明珠还跟蔡老师打趣,“幸亏提前借了吧?你看着吧,今天他家里得挤破头的去找他借。”
说起这个蔡老师就格外高兴,“那可不,可惜了他们都晚了一步。”
正说着话,有人敲门,一个小姑娘推门进来了。
薛明珠笑了,“说曹操曹操就到。”
小姑娘也就十八九,一张小圆脸非常喜庆,“老师们好。”
小姑娘不光人长的喜庆,态度也非常的好,一进来就先给老师们鞠了一躬,蔡老师笑道,“我们刚才还说起你来呢,通知书收到了?什么时候开学?”
“正月十六开学呢。”小姑娘叫杨珍,今天过来主要为了感谢给她上课的老师们。
回答完这话之后小姑娘挨个的给老师鞠躬,一连串的吉祥话,到了薛明珠这儿的时候,杨珍真诚道,“老师,我虽然不知道您报了哪所学校,但我相信您一定会考上的。”
薛明珠笑了起来,“借你吉言。”
“唉,是啊,薛老师,你报了哪所学校?怎么也没听你说过。”大院里要考大学的人也不少,但填志愿却是在考试前进行的,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考上,所以大家也很少有人去问,就算问了可能人家也不会回答。
也就是到了这时候,蔡老师觉得问问也没什么了,薛明珠不想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不过好奇的人也是真的不少的。
薛明珠道,“首都大学。”
意外又不觉得意外。
薛明珠才来当老师的时候就一直学习,到现在都快两年了。薛明珠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但脑子比一般人也活泛,学习进度一直不错。而且谢家在首都,薛明珠不承认谢宽已经没了,所以去谢家的大本营也说的过去。
杨珍却并不意外,“薛老师肯定能考上的。”
蔡老师也道,“我觉得也差不多。”
一个两个的对她倒是有信心,但薛明珠自己却没多大把握,“反正尽力了,看成果吧。反正我也不止报了这一所学校。”
有梦想是好事,但现实也得考虑。
从杨珍开始,大院里陆陆续续又有人收到通知书了,不过有的考上的是普通学校也有人考上了大专,就是考上中专也足够一些人羡慕了。
薛明珠每天去上班的时候就有人问她有没有收到通知书,大家似乎都不觉得薛明珠会考不上。
到了这时候,薛明珠也有些着急了。
张大妈难得安慰她,“你学了那么久,还教出了大学生,肯定能考上的。”
就连前头一直跟张大妈不对付的李美凤也难得赞同这话,“耐心等等吧,首都离着这边那么远,路上肯定也慢。”
这时候学校也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薛明珠着急也没心思着急了。
这天薛明珠刚监考完,就听见自行车的叮铃声,“薛明珠同志,你的挂号信。”
来人还生怕别人听不见,大声的补充了一句,“是首都寄过来的,首都大学的挂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