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跟自己作对的同学,追求成为一个圣贤之人的赵山文内心充满了苦恼,理想和现实的反差让他感到痛苦。他真心实意想对所有人都好,可招来的却是这些跟自己作对的人。
面对着这几个同学的挑衅,赵山文只是忍耐着,甚至想感化他们。但即使老实的赵山文,忍耐总有个限度,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
那是一天下晚自习后回宿舍,马一波站在宿舍门口不让赵山文进去,活像个强盗,赵山文实在没法忍下去,破口大骂马一波是个无耻小人,让马一波没面子地悻悻离去。
此后,马一波和赵山文的矛盾公开化,吴兴暗地里在同学面前为马一波叫苦,把马一波说成是受害人,好像是赵山文在欺负马一波,抹黑赵山文。
赵山文想不通,为什么好人总是被欺负,为什么自己的好赢不得这少数人的好,要怎样才能走出一条圣贤之道。
此时的赵山文不知道,与他所追求的圣贤之道交织在一起的是名利、权势、地位这些世俗的存在,在他追求成为一个好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名利、权势、地位,而这些资源是稀缺的,得到的人必然会被觊觎得到的人反对,只有强者才能压制住这种反对,而世界上又没有天生的永远的强者,所以这个世界总是永远充满纷繁复杂的斗争,名利、权势、地位总在不断变化中。
除了这三个跟赵山文作对的同学,赵山文在高一下学期的另一个不幸是和同桌昝朝阳结下孽缘。
座位是刚来4班时朱老师随机安排的,赵山文看昝朝阳也是个农村家庭同学,两人很快熟悉起来并成为好朋友,昝朝阳周末有时候还约赵山文一起出去玩。
朱老师在4班刚成立时没有指定团支部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等到两个多月后的选举中,赵山文想着要能把同桌昝朝阳吸收到团支部委员里,自己工作能分担一些,就向朱老师推荐了昝朝阳做组织委员候选人,后来就选上了。
之后的团支部活动,赵山文有时安排宣传委员组织,有时就安排给组织委员昝朝阳组织。
赵山文没有想到,昝朝阳是个嫉妒心如此强的同学,自己推荐做了组织委员的昝朝阳慢慢成了自己的死对头。
昝朝阳看着赵山文在4班做团支部书记风风光光的,他只能给赵山文打个下手,心理逐渐不平衡,凭啥自己不能做团支部书记。昝朝阳一开始是不服从赵山文的工作安排,然后慢慢甚至嘲讽赵山文,说赵山文做团支部书记就是图个人名利,要实现名利双收。有时赵山文在讲台上主持团支部活动,嫉妒心旺盛的昝朝阳居然瞪眼看着赵山文,让赵山文看到后脊背发凉。
为了避开昝朝阳的不友善,赵山文主动跟朱老师提出调整了座位。没想到赵山文调整座位的行为,让昝朝阳对赵山文更加充满了敌意,以后只要赵山文在班里赢得同学的掌声,昝朝阳总是用充满敌意的眼神瞪着赵山文,赵山文面对着这种恶无能为力。
在少数人对赵山文不友善的同时,4班的大部分同学是友好的。班长王荣同学也是个老实人,有时被班里的一些痞霸欺负,他和赵山文惺惺相惜、相互支持、分工配合,一起维持着4班的运转。
赵山文在4班也结交了一些要好的同学,好多同学单纯可爱、与世无争,让4班又多了好多温暖。
另外,在住宿舍期间,赵山文与宿舍管理员侯老师逐渐成了忘年交,他周末的时候经常去侯老师屋里聊聊天,侯老师为赵山文遇到的问题出出主意。侯老师虽不是上课的老师,但对学校里的工作人员,学生一般也都叫老师。
赵山文晚上下课后偶尔去打乒乒球,在这里结识了另一个忘年交,年近七十的退休教师王老师。王老师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一直喜欢跟学生在一起玩,很多学生亲切地称呼他爷爷,赵山文也跟着称呼他王爷爷。
王爷爷很关心家在外地的赵山文的学习和生活,有时周末邀请赵山文到他家里做客,走的时候还给赵山文拿点点心和水果,这让独在异乡的赵山文感到无比温暖。
一天晚上打电话回家里,父亲突然告诉赵山文一个噩耗,奶奶去世了。奶奶生于民国战乱年代,一生含辛茹苦,老年疾病缠身,在78岁走完了一生。
赵山文听到后很伤心,决定周末回家一趟,最后送奶奶一程,这是赵山文高中三年唯一一次在学期期间回家。
王爷爷听到赵山文要回山陵县后,说他正好要去山陵县为学校办点校友会的公事,正好和赵山文作伴一起回去。赵山文和王爷爷一起回到山陵县,先在县城办了王爷爷的公事,然后回到明雨村。
赵山文看望了奶奶的棺椁,给奶奶三磕头,当晚守灵一晚。王爷爷在赵山文家歇了一晚,第二天一起返回到学校。
高一下学期,赵山文过得跌宕起伏,有过荣耀,受过侮辱,结交了好人,也没躲过坏人,心中那股向善向美的力量支撑他艰难地继续前行。
······
期末考完试,赵山文再次回到明雨村,家已换了新颜,全家已搬入离公路一百米多的新房子。赵田刚夫妇在农村算得上是人杰,在供养三个孩子上学的同时,这四五年终于把新房盖好装修好了。一家人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赵山文也有了自己单独的卧室。
这个暑假,赵山文的活动主要就是干农活,帮着家里收烟叶,只有家里的烟有好收成卖得好价钱,他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才有保障。
姐姐暑假没有回来,打电话回来说假期留在当地打工了,赵田刚抱怨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
假期在家,父母唠叨最多的是哥哥的婚事,都在催着他早点找个对象成家。
对赵山文来说,每次回家就是个充电的过程,家乡纯朴的亲人乡邻让他获得了向善的力量。看到受苦受难的底层人,总激发着赵山文改造社会造福人民的理想,农业劳动的辛苦让他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刚回来时的赵山文心力交瘁,等返回学校时,又已是能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