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研二第三学期:社会实践(2 / 1)

🎁美女直播

2014年6月下旬和7月上中旬的5个周是南岛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三学期,学校有关部门和各个学院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参加,主要对大二、研二和博二的同学,也像课程一样可以通过选课系统选上。

赵山文比较后选上了两个实地调研时间错开的社会实践活动: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组织的“华南沿海农村社会发展与商业精神调研”、学校党委宣传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林春县生态文明建设调研”。

一般一个同学只参加一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赵山文之所以选上两个,主要是现在没有学习压力,想出去多长长见识,提高自己能力。

另外,还有一点个人的考虑,就是希望出去多认识女生,看看会不会遇到喜欢的。在暗恋杨寅无果后,又经过研二这一年的学习生活,赵山文感到,每天光上课和上自习是找不到女朋友的,要找女朋友得多出去参加活动,认识的女生多了才可能会遇到喜欢的。

按照选课系统里发的通知,赵山文加入两支社会实践队的qq群,按要求把自己在群里的昵称修改成“经济学院2012级硕士赵山文”。

从群成员可以看出,参加这两支社会实践队的同学都来自各个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有,本科生占多数。本科生在群里很活跃,一天到晚叽叽喳喳在群里留言,还经常带个“嘻嘻嘻”“呜呜呜”,一看就是本科生的习惯。

在实地调研前,带队老师发了一些资料在qq群里,让队员提前熟悉调研内容,为学生购买暑期社会实践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赵山文认真学习有关资料,了解这两个调研的背景、内容、方法和意义,熟悉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为调研做好准备。

6月24日,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的带队老师召集“华南沿海农村社会发展与商业精神调研”实践队全体队员进行动员,把50多个同学分成5个组,每个组2名带队老师,分别赴c省的5个沿海市农村调研。赵山文被分在第4组,共10个同学,由1个博士生、3个硕士生和6个本科生组成。

6月26日下午,“华南沿海农村社会发展与商业精神调研”实践队第4组出发调研,学校距离调研点在的县城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两个带队老师开一辆轿车和一辆商务车带着同学们前往。

赵山文坐在人多的商务车,新同学刚认识,彼此充满了兴趣,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赵山文注意观察车里的三个女生,有个跟自己同级的女硕士长得挺好的,性格很活泼,可惜在聊天中透露出她已经有男朋友了。

到县城后,老师同学入住酒店,同学两人住一个标间。晚上,老师请10个同学吃饭,是县城里比较好的餐馆。赵山文没想到出来调研还有这么好的待遇,从聊天中得知,这个调研是为区域经济研究所的一个重大课题做的,调研的开销,一部分从课题经费里开支,一部分是申请学校的补贴,每出来一个同学可以按标准向学校申请补贴。

在随后三天时间里,老师带领10个同学先后到县政府、县农业局、县商务局、县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访谈,实地走访了6个农村。在这过程中,赵山文积极提问,做好问卷记录,晚上整理了部分访谈记录。

在实地走访6个农村过程中,赵山文一再被所看到的震撼。来到第一个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完全硬化的路面,一排排小洋房造型一致、整齐划一,村里村容整洁,绿树成荫,看不出一点农村的气息,更像个富人的别墅区。

村里有办公楼、休闲广场、菜市场、文体活动中心、体育健身路径、灯光球场、老人活动中心及藏书近6000册的农家书屋,建立了12人规模的村环卫队伍,有垃圾转运车,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整个村子就像一座美丽的花园。

更让赵山文惊叹的是村里有高标准的敬老院,敬老院总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面积20多亩,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有100多个双人居和三人居公寓型房间,共230多张床位,向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

在走过一个个房间时,看着老人们都生活得安详幸福,很热情地给同学打招呼。

据村领导介绍,建敬老院的费用和平时老人的膳食费用大部分由村民在外经商致富后捐献。村里经济已基本摆脱传统的农业经济,大部分村民在外经商做生意,很多村民全国跑,有的甚至到了海外,正是多方面的收入来源,支撑了村子的富裕和文明。

走访完6个富裕农村,赵山文惊羡不已,华南沿海地区的部分农村已经发展到了如此现代化的程度,像自己家乡明雨村那样收入主要靠农业的内陆农村,恐怕再发展20年也达不到这个水平。在这些富裕农村,看不出农村与城市有什么区别,不会让人产生穷乡僻壤的任何联想。

在参观走访的过程中,赵山文一直思考着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沿海农村如此现代化的发展程度。调研回来后,赵山文除了继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还写了一篇调研总结,分析了沿海农村实现富裕的三个原因。

第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及早进入商业社会。有学者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经济的角度划分为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商业社会等几个阶段,靠信息和知识推动的商业社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近代以来,沿海地区最早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商贸、海洋、开放、开拓、移民逐渐融入到了沿海人的精神血液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沿海人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在商业精神驱使下,“家家办企业,人人是老板”,及早进入商业社会是这一带农村得以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重视教育,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人口素质。调研的6个农村普遍重视教育,采取各种措施捐资助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回报家乡。在重学氛围下,村里人才辈出,每年有很多学生考上大学,有的出国留学,有的还做了教授。在与村干部的访谈中,他们对各种问题侃侃而谈,对中国的各个大学都很熟悉,完全超出原来想象中的农村人会有的知识水平和视野。正是重视教育,使得村民具有了开阔的视野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撑。

第三,多元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精神归宿和精神动力。调研的6个村村民的精神世界受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影响,村里保留了一些宗祠、寺庙。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村民普遍具有浓重的宗族乡土观念,恋土爱乡,村民们外出经商都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在致富后不忘回馈桑梓,在家乡捐资助学、赡养老人、做公益。在多元而开放的文化影响下,村民大多富有冒险精神,崇尚外出打拼创业,把“办企业当老板”当做价值取向,把创业过程当做最大的满足。正是在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的驱动下,沿海农村人外出经商,从事餐饮、贸易和实体企业而致富,成就了不一样的富裕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