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儿名为赵有财,有一独子名为赵小四,十年前出了莽山去关东铭城他舅姑家帮闲讨生活,却是渺无音讯。”
“小老儿恳求县令老爷帮小老儿带封书信给他,是死是活也好有个音信!”
见到此场景,围观群众议论纷纷。
“这不是赵三哥吗?他要县令老爷替他儿子带信?”
“也是,那赵家小子一去就是十年,一点消息都没有,赵家就这一个独苗,赵三哥老两口是眼睛都盼瞎了!“
“不过,县令老爷能答应吗?”
“我看悬,那赵家小子说是去关东铭城他舅姑家,咱年轻时候也是去山外闯过的,那铭城虽然也是在关东,但离咱莽城少说也有四五百里,若是不顺路谁会为送封信去那么远的地方?”
李谋并不知道这铭城在何方,他看向时越。
毕竟此次行商是时越主导,文景也只是当个副手。
时越却直接把赵有财手中的书信接了过来。
“老丈放心,这封书信俺一定帮你带到!”
赵有财见状是感激涕零,对着李谋和时越是一阵跪谢。
“多谢县令老爷,多谢贵人!”
赵有财不知道时越的名字,只是称呼他为贵人。
但有了赵有财做示范,围观群众却有些骚动。
人群之中有人出声:“县令大人,俺也想带封信!”
李谋看向时越,时越站了出来,朝着一众围观的百姓拱手。
“各位街坊邻居,乡亲父老!”
“俺此次出山行商路线,关东各郡县都有涉及,有亲戚朋友在关东需要带信或是带物品的,俺尽力而为!”
这话一出,围观群众瞬间沸腾。
“我要带信,贵人稍等,马上请先生写!”
“俺那闺女嫁到山外,却是一次门也没回,俺也带封信!”
“俺也要带······”
围观群众乱作一团。
有会写字的更是已经撑好摊子代写书信。
其中更是不乏把家中的鸡鸭抓来让时越带给山外的亲戚的。
总之,吵吵闹闹的却是忙活了大半个时辰。
淅淅沥沥的小雨越下越大,时越站在雨中接过听着一个又一个百姓的书信,听着一个又一个百姓的交代,却是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李谋在一边看着,心中却是不禁感慨。
这番诚以待人,时越这及时雨的外号却是名副其实。
而且时越这一番动作,也让李谋在百姓之中的名声愈发向上。
李谋心中也是十分感激。
时越接过了最后一封书信,将其郑重的放好,又向一众百姓再次保证。
“各位乡邻放心,你们的书信俺一定都带到,就算没有人收,俺也一定给诸位一个交代!”
一众百姓闻言自然又是感恩戴德。
李谋看了看天色,雨势已经渐缓,便朝文景和时越拱手。
“文二哥,时四哥,一路顺风,早去早回!”
文景和时越也对着李谋拱手,又朝明静和张拓二人拱手。
“驾~”
时越和文景驾着马车朝着西去,已经转业成民兵的一众山贼便快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