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不同的是,围绕黄河周围的大片省份,都需要从黄河取水,哺育工农业。]
“这长江……水也太多了……”生活在黄河小支流旱地上的人家,看着上面差异明显的河流,十分羡慕。
懵懂小儿说道:“要是黄河也能有这么多的支流就好了……”
认真听课的大人敲了他的头:“没听天幕说吗,我们这儿是黄土,那么多的水,会冲走多少土,下边堵住了就又要发洪水的。”
有人则是羡慕长江地区丰沛的降水量,看着黄河径流量才不到人家1/17,都心疼那些入海的水。
还有人看着后世黄河的入海口,琢磨这个位置好像不太对,黄河这是以后改道/又改道了?
看着自己书房里的舆图,在看看天幕上这么分毫毕现的图,一些人露出了羡慕嫉妒的目光。
图纸可以学着这么画,但是这么清楚能观测记录的方式,他们真的很需要,这办起事情来真的很方便。
百越都没打下来秦汉,争分夺秒抄着上面的长江水流图,虽然千百年变化应该会很大,但有个整体概念也好过什么都不知道。
[“早在1972年,黄河下游就出现了第一次断流,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断流频发,但是为了生产生活,没有哪里可以削减用水量,甚至1983年统计各省总需水量时,远远超过当时黄河本身径流量。
于是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大家都在讨论黄河的水量分配。直到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大江大河的水量分配方案——《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
“凭什么我们用水还要经过别人同意?”黄河边上的人纷纷不满。
“后世的朝廷,怎么连别人用水都要管。不给用水,人吃什么喝什么。”
也有人试图解释:“那如果不管一下,上游的人把水全都取完了,下游的人不就没水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