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个小书院的许夫子问道:“题上说大豆的主要生产地区是东北,那个荒芜寒冷之地,你们觉得自然灾害多吗?”
一个学生诚实地回答:“夫子,虽然豆腐这些我们常吃,但是种豆子应该要什么自然条件,我们也不清楚啊……”
其他学生齐齐点头,他们是真的不清楚豆子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也不知道的许夫子尴尬的摸了摸胡子 :“是为师没考虑到这些,从今天开始,我们书院里也开些地,除了基础的各种谷子,大家没人也都选个东西来种。”
经过天幕那么多的信息轰炸,哪怕在以科举为终极目标的这些学子眼里,种地也不是什么不斯文的事情了。
他们都对夫子的决定没有什么异议,都是有心气的青少年,大家谁也不想自己每天看主播的卷子,跟个蒙童一样,什么都不知道。
而这题涉及东北,康熙年间的旗人们都很有兴趣。
虽然外面都是雪,但有钱旗人们依然出了门,在酒楼茶馆里坐着,大家喝点热的,一起就这天幕聊天,也是京城最新的流行。
一个黄带子青年说道:“后世种地收地都有那些大家伙来了,缺人也没关系,应该不会是劳动力不足。”
他的分析很有道理,旁边一个红带子点头接着道:“后世不缺粮,如果要和外面买豆子话,应该是可以用更多的地种豆子的,我觉得也不是种植面积的问题。”
戴着厚厚帽子的中年男人也奇怪道:“如果是后世东北冷,多灾,那就没有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些农场,a和d也都不对啊?”
出生就在北京,没见过老家到底什么样,也对种田一点不了解的旗人们陷入了思考。
一大早,苦哈哈跟着做题的刘禅心里默默流泪,但还是老老实实给诸葛亮讲他的选择 和对每个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