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愿做妓而出逃,在不少人看来,这是契合他们道德观念的,爱惜清白好人家。
[某天,道观里来了位从海南崖州过来探亲的师姨。
听师姨说起那边的海南风光,还有崖州盛产棉花、棉布,黄道姑也很想去崖州,看看那边的百姓是怎么种棉织棉。
去了崖州,既可以躲避婆母的追寻,也可以学到种棉织布的本领。
在得到师姨的同意后,黄道姑跟着师姨,一起坐船去了崖州。
她以师姨道观为家,很快就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黎族姐妹结下了友情,和她们一起种棉,摘棉,轧棉,纺纱,染色,织布。
心灵手巧,善于纺织的黎家姐妹织出的五彩缤纷的“黎锦”花被,她更是爱不释手,后来还同姐妹们共同研究改进纺织技术。
在海南待了30多年,从孤苦伶仃的小姑娘变成两鬓斑白的老婆婆,50多岁的黄道婆孑然一身。
某一天,在地里种棉的她看见大雁北飞,也被勾起了思乡之情,告别黎族姐妹,乘船回到故乡。]
世上不缺苦命人,看见她还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脱离苦海后也在另一个地方过得很好,不少人都为她高兴。
三十多年了,哪怕回去,曾经知道的她的人应该也没有多少了,她不用再害怕遇上婆母了。
还有同样一些远在异乡的人,商人和流放者居多,被天幕这么一说,也跟着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这时已经是元代元贞初年,黄道婆得知元世祖已设立了“江南木棉提举司”,要征收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