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禧闻此噩耗,如遭雷击,悲痛欲绝。
他深知师父一生行善积德,禅心坚定,此刻离去,必是得证菩提、往生极乐。
于是,他强忍悲痛,为师父料理后事,一一细致安排,务求不留遗憾。
之后,张天禧决定继承师父的遗志和衣钵。
他易容成老和尚的模样,手持其度牒,接过了这份沉重的责任。
在整理师父的遗物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封书信,方知师父俗家姓名姚广孝,原来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
从此,张天禧便以姚广孝之名行走在江湖与庙宇之间,传播佛法精深广大之道理,践行师父的遗愿。
这日,他东行来到了雄伟的泰山。
泰山派与桃花岛的渊源深厚,得知他的身份后,自然以礼相待。
然而,张天禧却敏锐地察觉到泰山派的式微之势。
祖师爷宋诗道所创的“岱宗如何”剑法,深奥玄妙,后代弟子难以领悟其中精髓,导致门派实力日渐衰微。
他将手中五剑之一的松木剑赠予泰山派掌门,并传授了与之相配的剑法。
此套剑法虽对资质要求不高,但威力却不容小觑,尤其适合群斗之用。
泰山派弟子得此剑法,如虎添翼,门派实力大增,再度兴盛起来。
而张天禧手中五剑仅剩下一把桑木剑,却迟迟寻不到合适的传人。他心想,或许一切皆有定数,五行尚且有缺,大成之道又怎能尽善尽美呢?
此时,洪武三十一年的风云变幻,如同苍穹之上的乌云翻卷,预示着暴风雨的即将来临。
朱元璋,这位一代雄主,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驾崩归天。
他的孙子朱允炆,在众人瞩目中登上皇位,成为建文帝。
新帝登基,朝野上下本应是喜气洋洋,然而建文帝却出人意料地开始了削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