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所言极是,倘若大秦非以法治国,而依儒家之道治理国家,岂不是陷入混乱之境?” 李斯,身为法家代表,率先点头表示赞同。
“诚然,大秦因严明律法,方得强大,最终一统六国。”
“若无律法约束,世间将充满鸡鸣狗盗之徒,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唯有峻法,方能震慑此等恶行,使之不敢肆意妄为。”
数位法家学者亦点头附和,他们对扶苏公子今日为法家发声感到意外,急忙抓住这一机会加以支持。
然而,就在法家之人得意之际,扶苏的声音悠悠传来。
“虽以法治国确有其道理,但亦不能否认我大秦律法仍有不足与缺陷。我以为,完善律法仍需时日,治国之道非一家之言所能独揽,而应汲取百家之长。儒家虽非治国之首选,然亦有其可取之处。”
“扶苏公子。” 淳于越本以为扶苏不会为儒家辩护,心中略有失落,此时闻听扶苏提及儒家,不禁激动起来。
然而,他尚未开口,便被嬴政打断。
“哦?扶苏,你言治国非一家之所能,儒家亦有可取之处。那么,你能否具体说说,儒家之优点何在?朕对你的治国之见颇有兴趣。” 嬴政对扶苏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待他能提出独到的治国见解。
“首先,儒家强调道德伦理和个人修养,倡导‘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这些是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儒家文化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和’等理念,对于维护人际关系和家庭和谐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儒家非常注重学习教育和知识传承。儒家文化倡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这种学习精神和教育理念不仅培养了众多学者,还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第三,儒家强调社会责任和大一统思想。儒家文化倡导‘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朝闻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这些体现了坚毅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尊老尚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人生准则。
第四,儒家思想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诸多方面。尽管现代的儒生有时片面强调儒家的某些伦理观念,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它们也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家庭的重视。”
最后,扶苏一口气阐述了自己对儒家优点的理解,然后长出了一口气。
整个大殿内鸦雀无声,显然扶苏对儒家的见解甚至超过了淳于越。
嬴政听完也点了点头,尽管他对儒家的一些人有所反感,但他非常喜欢儒家的文化,这也是为什么他当初会让扶苏跟随淳于越学习儒家文化的原因。
不过,后来受到这位腐儒的影响,扶苏也变得有些守旧,缺乏大局观念。
“看来公子没有辜负老夫平日的教导,儒家这么多优点,不比法家那种更适合治国?”淳于越听到扶苏的言论,心中激动不已。
他本以为扶苏不会公开推崇儒家文化,但此刻看到满朝文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扶苏身上,而且嬴政似乎并未反感,他心中暗自庆幸。
“老师,我刚说过,儒家虽有优点,但并不适合单独用于治国。” 扶苏澄清道。
“为何?” 淳于越疑惑地问道,不解扶苏的立场。
“一个国家如同马车,需要各种部件协同工作。法家如同车轮和车轴,能够维持秩序,减少社会混乱;儒家如同车厢和车篷,为马车提供舒适和稳定的环境;农家负责耕种,提供粮食;墨家擅长制造器械和工具;兵家则负责保卫国家。所有这些学派都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
“如若只推崇儒家,罢黜百家,那么国家的马车将失去平衡,难以前行。我大秦统一六国,正是为了整合各种资源,让国家更加强大。
因此,我们需要汲取各家的长处,共同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听到扶苏的解释,淳于越意识到扶苏并非要复兴百家而排斥儒家,而是要融合各家的优点来治理国家。
然而,他仍然担心儒家在治国中的地位。
“公子,那么儒家在治国中又该如何定位呢?” 淳于越忍不住问道。
“现在儒家的文化是否仅限于少数富贵之人,而广大黔首百姓却难以触及?”扶苏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转向百官询问。
“公子所言极是!”百官纷纷附和。
淳于越也点头表示赞同。
扶苏继续说道:“我刚才提及的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和等理念,其实非常适合用来教化百姓。若能将儒家文化普及至大秦每一个百姓,使人人得以读书识字,恪守儒家思想,那么大秦将会是何等的繁荣景象?”
此言一出,大殿上响起一片惊叹之声,众人对扶苏的构想感到震惊。
“若真能做到这一步,大秦的强盛指日可待!”蒙毅心中暗自赞叹,他也意识到了儒家思想在教化百姓方面的巨大作用。
然而,也有儒家子弟表示不满:“我儒家文化怎能随意传授给那些粗鄙之民?”
一位中年儒生也提出了实际的问题:“即便我们愿意传授,但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学习的机会,所需的财力和人力都是巨大的,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位中年儒生名叫叔孙通,后世记载中,他是一位著名的儒学大家,也是初汉朝仪的主要设计者。
叔孙通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连淳于越也点头表示赞同。
扶苏却不为所动,他平静地说道:“父皇统一六国,推行一系列的伟大改革,确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为大秦的子孙,我自然无法超越他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继续努力,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普及儒家文化,提高百姓素质,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会实现。”
扶苏并未直接回应淳于越和叔孙通的观点,而是转向嬴政,拍马屁道:“父皇,您的智慧与决断力无人能及。在我眼中,您就像那高悬的明月,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说话时,不时观察嬴政的表情,发现嬴政正专注地倾听,其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