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一桶抬水太慢了,王把头让三江红把水管顺下来。
三江红操了一声,说平时都是从墓道里往外抽水,往墓道中放水,这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
将水管引入棺中,没到十分钟,棺材就被装满了。
灯光照耀下,棺材内水面波光粼粼,金缕玉衣静静躺在棺内,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这几天先更两章,不知道哪个爹发疯,天天举报我的小说,以前写的内容每天都有七八章被驳回,改来改去和狗啃的似的,我得从头捋一捋。)
金缕玉衣在我们眼里,就是刚出生的婴儿,很喜欢,但不敢碰。
王把头把我们叫到了一起,又让黄老板安排几个保镖下来,有人扶着脑袋,有人托着肩膀,有人托着腰,有人抬屁股,四肢的待遇更高,每处都有两个人扶着。
这么说吧,一群人站在石棺旁边,肩膀挨着肩膀,王把头安排这么多人,目的就是让玉衣同步升起,不让任何一条金线紧绷。
花木兰双腿分开站在石棺上,随着金缕玉衣缓慢抬起,花木兰快速将帆布穿过玉衣身下。
因为玉衣里面还有尸骨,我们不敢直接将玉衣从水中抬起,真怕骨头压断玉衣,毕竟是两千年前的东西了,谁也不清楚究竟老化到了什么程度。
而且,破损的玉衣卖价也会大打折扣,或者说,破损了,没有人能修补,金缕玉衣里面的横纵经纬线怎么布置早就失传了。
例如,汉景帝刘启之子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这件玉衣,是由数百位工匠花费十余年才做出来的,光玉片连接处的金线打结方式就有九种,不同的部位,金线的打结方式也不同。
今天咱们在博物馆看到的玉衣,都是复原品,或者说现代人直接用线穿起来的,根本无法恢复当初的原貌。
花木兰也很紧张,寒冷的冬日,大棚内有空调,温度很高,可古墓中的气温也就七八度,花木兰下巴都开始滴答汗珠了。
费了好大的力气,我们才把帆布铺在玉衣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