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石像生的年代很明显,一看就是明朝时期的,准确来说是嘉靖年间的,嘉靖七年之后才有这种仿古玄端的朝服。
(玄端是先秦时期的一种素色礼服。)
根据明朝的礼制,二品以上的官员墓才能放置石人,加上墓上的龙凤雕刻,除了土司,没人敢这么建墓。
石马穿戴马鞍,不过高度并不高,也就一米多,有点像是小矮马。
一个石人,一个石马,石马立在石人前面,我又看了看四周,没有其他石雕,不用多想,这个墓已经被盗过了。
明朝时期,石像生的摆放也是有顺序要求的,一般是文官、武将、马、羊、虎、犬的顺序,在古代,马虎羊犬代表着忠、孝、节、义,而且是成对出现。
这个墓只剩下一个石人和一个石马,而且顺序也变了,肯定是有人动过了,除了盗墓贼,没人愿意干这力气活,也没人敢干。
其实不被盗我也没有兴趣,明朝的土司数量奇多,繁荣时有七百位土司,往大了说,一个土司就是一个县长,管理一群人和几个寨子的角色,有身份地位,却没外面的县太爷有钱。
为了不让孟彩娇失望,我们装出一副饶有兴致的样子,对着土司墓各种查看拍照。
孟彩娇放下背篓,俯身开始挖野菜。
“这的婆婆丁最多了,随便一挖就是半箩筐。”
“孩子,这可是墓呀,墓上长的野菜最好不要吃。”
“没得事,老人说吃墓边上的野菜能更健康,是土司王赐给后代的,其他地方很难找。”
婆婆丁的学名是蒲公英,一种野草,可入药,古墓附近长得多也不是土司王的恩赐,可以说是必然结果,一是土司墓从外面运来了大量的土体,改变了周围的土壤环境,二是这一块地面石头多,没有竹子,不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