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令人向往的校园生活也没有给她带来欢乐。
在那个年代,像她这样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并不被人们认同。
相反,她会唱歌却遭到同学的耻笑,说她是个“歌女”,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她曾回忆:
“以前艺人不受尊重,被人们呼为‘歌女’、‘戏子’。在他们眼中‘歌女’是个不正经的行业,于是便阻止了同学与我来往,看着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自己永远是一个人,感觉十分孤单。”
梅艳方曾谈到,她为赚钱养家丧失了宝贵的童年。
少年时出入最多的地方并非学校,而是大小歌舞厅,有时甚至在街头献唱。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坦言希望多读书,不用一颗小小心灵便担忧挨饿。
梅艳方少年时期历经坎坷,姐妹两人表演常遭白眼和欺负,时常忍冻挨饿。
后来母亲的歌舞团遭遇火灾,欠了债款,梅艳方便被迫辍学。
1981年,第一届香江新秀歌唱大赛拉开帷幕,梅爱方为自己和妹妹报了名。
然而最终只有梅艳方晋级决赛,姐姐梅爱方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她身上。
梅艳方回忆当时的自己只想争取个好成绩,不让姐姐失望。
1982年,她以一曲《风的季节》夺得大赛冠军,其低沉磁性的嗓音和沉稳大气的台风给评审留下深刻印象。
著名作曲家黄占给了满分,顾嘉辉则以艺术无满分为由硬扣一分,媒体报道“分数胜亚军几条街”。
就这样,19岁的梅艳方崭露头角,不久后便签约当时的唱片业巨头华心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心债》,正式踏入歌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