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工程师、熟练技工?”
克里拜尔表情有些踌躇,日耳曼同样需要这些人。
“呵呵!”
蔡卓意味深长的说道:“贵国元首对犹太人恨之入骨。”
“我想在这个时候,淞沪愿意接纳一批犹太人,贵国应当欢喜才对。”
“这些人加上他们的家人,至少有十万。”
“失去了他们,日耳曼国内的犹太人只剩下一些不足以成事的家伙。”
“或许你应该把这个条件转告贵国元首,也许他会很乐意呢?”
“好!”
听到这话,克里拜尔深深地看了蔡卓一眼。
随即,三名日耳曼人在司令部参谋的陪同下,离开了督军办公室。
注视着他们离去的身影,蔡卓脸上露出了笑容,火炮确实是沪军最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在没有建立空军之前,200门88mm高炮足以满足淞沪地区的防空需求。
可最让他期待的并非是火炮,而是那三千犹太人工程师和三万犹太人熟练技工。
无论何时,人才永远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
淞沪拥有炎黄各个城市无法与之媲美的底蕴,那就是在工业上的建树。
这些工程师的到来,再加上从英美法购买工业设备,足以奠定淞沪的工业基础,从而源源不断的为军队输血,这将是蔡卓最重要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