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东汉未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交互窃柄,更促使土人激愤,太学“清议更应运而生
宋代司马光曾说过:“三代以来,风俗以东汉最美。”
这话不错,但仅止于个人的道德,亦即士人当时的关注、评议之焦点与判准,大多以私德为断,而缺之对实际治事
能力的考虑。
因此,风俗虽美,但士风虚矫,空谈道德,但事功全无,缺之实事求是之精神,于是乎天下分崩,苍生饱受流离之
苦。
至汉未三国时候,士人大都均与道德告别了,其态度呈现一种两极化的发展。
一是由清议转为“清谈”,超乎现实,在乱世中依然潇洒悠哉游哉,走向清虚空灵之路,
另一就是由不齿做一个这3.6种空言道德,百无一用的废物,而反动为循名责实,只讲求如何强力操作实际政治
而明白宣告道德破产。
这两条路线的发展,成为魏普时期的历史主流。
而刘墨,就是要把这两条线全部弃。
想要在关西出仕,自然要看道德,但不能全看道德。
能者上,庸者下。
晶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