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一挥,让诸葛亮成为名副其实的文臣一哥一一大汉丞相。
眼下情况已经很明白。永相府与尚书台的职能有些重复了。就导致两边都有重
复的公文送来。
明明是一件事情,丞相府说一遍,给出一种处理方式;尚书台又说一遍,给出
另外一种处理方式。
偏偏行文风格不一,导致刘善每次看完后,才意识到某件事此前已经说过了一
遍了,只是两边给出的处理结果不同,叙事方式不同。
+"刘善忍不住爆粗。
在大汉,有丞相的时候没尚书令,有尚书令的时候没丞相。
比如西汉时期,开国之后便有丞相,但尚书令是从汉武帝期间,才开始真正掌
权。
在东汉,尚书令总领政务后,上边则是三公,没有丞相。
而三公并不负责具体政务,这样就不会跟尚书令冲突。
眼下诸葛亮为丞相,法正为尚书令,这两个职位都负责总领政务。
“殿下,要不.”黄皓试着建议道“要不..要不”
“说呀?”刘善似笑非笑看着黄皓
“奴婢愚钝,好像怎么着都不合适。”黄皓为难道。
(cgbi)“是啊。”刘善无奈道:“怎样都不太合适。”
一个是荆州派的领袖,一个是东州派的领袖。
谁也不可能服气谁,更不可能让出总领政务的权力
想让他们二人分出个大小、主次,那更加不合适。
毕竟刘备都没这么做,刘善更没理由、没资格这么做。
但继续保持这样的情况,必然会造成极大的行政浪费。
随着刘备称帝,诸葛亮、法正各领一套班子的弊端被不断放大。
“走,找父皇去。”
刘善离开门,打算跟老商量一下,好有个合适的处理方式。
不多时,刘善来到临时行宫,其实就是一座大宅子。
哪怕称帝之后,刘备也没在南郑大兴土木的想法。
“儿臣拜见父皇。”
“太子免礼。”刘备笑呵呵摆手,“阿斗今天咱们有空来找为父了?可是政务上有
什么不懂吗?”
“父皇,您先看看吧。”刘善拿出一份重复公文。
刘备随意警了一眼,反手又掏出来两件竹简,与刘善拿来的一模一样。
很显然,刘备已经是见怪不怪,并且习以为常。
“呢.”刘善楞了下,说道:“父皇,这是极大的行政浪费!”
下边两套行政班子,上边一个皇帝,一个监国太子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刘备无奈道:“你刚刚监国,大臣还是习惯性一式二份,
分别送到咱们爷俩手中。”
“不过等到日后你监国日久,为父就慢慢放权,届时就往你那边送,情况就会好
转很多。”
“即便如此。”刘善摇头道:“可丞相府与尚书台还是重叠,父皇能放权给儿臣,
但先生和法正肯定不会相互放权,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为父自然知晓,这不是没办法嘛。”刘备也无奈道:“若无孔明,为父何以有今
日之成就?他领个丞相不过分吧?
“自然,先生担任丞相肯定不过分。
刘备紧接着说道:“蜀中天府之国,易守难攻,当初若无孝直他们,为父也无法
顺利拿下。”
“大汉目前三分之二的版图,都因孝直他们才得以占据,这么大的功劳当个尚书
令过分吗?”
大汉目前的版图是一个益州,半个荆州。
而一个益州的地盘,全赖当初法正、孟达、李严、吴懿他们当二五仔,刘备才
能最终占据。
一个国家三分之二的地盘,都是东州派的功劳,不给个尚书令同样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