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中兴的故事(第1/2 页)
在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周厉王在彘地逝世,而在召公家族抚养长大的太子姬静已具备了接掌王位的能力。周公和召公两位重臣共同决定,拥立姬静登基为王,恢复了王权传承。次年,姬静顺利即位,成为了周朝第十一代君主,史称周宣王。
宣王深刻吸取了其父厉王统治失败的教训,甫一即位便宣布:山林川泽应为全体国民共享,即便是王室贵族也不得私自侵占;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他主张与大臣们共同商议,坚决避免独断专行。此外,他还广开贤路,选拔了一批诸如仲山甫、方叔、尹吉甫等贤能之士参与国政,加上周公、召公两位重臣的辅助,使得宣王的统治基础十分稳固。在他的励精图治下,一度衰落的周朝重现生机,呈现出短暂的复兴景象。
宣王在位期间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成功抵御并讨伐了侵扰周朝边境的戎、狄、淮夷等少数民族势力。在他即位前,国人在暴动之时,淮夷与西戎趁机滋扰边界。共和时期,为了维稳,周公与召公暂时采取了保守防御的策略。宣王即位之初,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戎、狄和淮夷等外族的征讨之中。他曾遭遇厉王时期西戎对秦国犬丘之地的侵袭,为此,宣王巧妙利用了西戎与秦国之间的矛盾,任命秦国国君秦仲为大夫,出征讨伐西戎。紧接着,他又派遣尹吉甫、南仲等将领率军对西戎发起攻击。
宣王五年,宣王亲自领军,协同尹吉甫深入征伐西戎,尹吉甫指挥军队一路挺进至太原(现今甘肃省镇原一带),迫使西戎退至更西北的地带。战后,宣王委派尹吉甫带领部队转战东南,前往成周,负责督管各诸侯国的朝贡物资。西周对西戎的此次征伐行动,极大地震慑了淮夷等周边民族,纷纷表示愿意臣服,每年按时向周朝进献布帛、粮食和劳力等贡品。
宣王六年,在对西戎的战役中,秦仲不幸阵亡。秦仲的长子承继王位,即秦庄公,宣王随即命令秦庄公与其兄弟五人率领七千兵马再度出击西戎,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宣王册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成功收复了犬丘失地。随后,宣王再度亲自挂帅,率大军与西戎在彭衙(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北部)展开决战,周军一举赢得决定性胜利。自此之后,西戎数年内不敢再轻易挑衅周朝的边界安全。
在积极应对西戎入侵的同时,宣王派遣召穆公及多位高级官员如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领大军征讨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大军沿着淮水一路向东推进,每到一处都施恩于民,以此赢得民心,成功降服了东南诸多方国中实力最强的徐国,使之表示愿意向周朝进贡朝见。
宣王十八年,宣王麾下的大将南仲派遣驹父、高父赴淮夷地区巡查各地对周朝的归附状况。各地方国纷纷迎接周朝使臣,表达了忠诚臣服之意,并呈上了象征臣服的贡品。目睹淮夷各方国皆已归顺周朝,宣王决心向南方的楚国进军,以解决长久以来的心腹之患。
楚国在周昭王时期曾大败周朝西六师,后在周穆王时臣服于周,又协助周师击败了徐偃王。到了周夷王时,楚国熊渠公然分封三子为王,显示出对周朝的不服从;然而在周厉王时,楚国又自行取消了王号,表示臣服于周。然而,趁着周室发生国人暴动,楚国又趁机扩张领土,与周朝形成对抗态势。楚国的反复行为一直困扰着周朝。到了宣王时期,淮夷各国虽已臣服周朝,却又时常遭受楚国的欺压和掠夺。起初,因周朝国力尚未完全恢复,又忙于应付西戎的威胁,宣王只好容忍楚国的侵扰行为。但随着西北地区的安定和国力增强,楚国依旧嚣张跋扈,这让宣王勃然大怒,决定倾全国之力南征,讨伐荆楚,荡涤南疆。
此次南征的统帅是周室重臣召穆公,副将是大将方叔。方叔率领先锋部队车骑三千,锐不可挡,召穆公的大军在沿途各诸侯国的大力支持下,势如破竹,直逼楚境。方叔精心策划了战略战术,以金鼓为号令,全军上下一体,军纪严明。周军浩浩荡荡,凭借强大的军威和高效的指挥体系,最终击败了楚军,召穆公的部队深入楚地腹心。楚国在这次战事中遭受重创,无力再战,被迫沿荆山山脉南迁,并明确表示愿意服从周室。
为了防范楚国再度反复,宣王与他的舅舅申伯(宣王母亲的兄长)共同制定了“制衡楚国的战略”,旨在构建一道坚固的防线,确保周朝南方边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