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性的角斗(第2/6 页)
“恐惧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斯坦在一场心理学论坛上说道,他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语气温和却坚定,“它是一种信号,告诉我们需要团结、需要行动。人类在面对灾难时最可怕的不是灾难本身,而是对未来的绝望。如果我们能引导这种恐惧,将它化为力量,我们将拥有比裂隙体更为强大的武器。”
斯坦通过社交媒体、电视访谈和公众讲座等多种渠道,不断向人们传递着这种积极的信息。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干预方法,旨在通过集体意识的塑造来增强人们的抗压能力。他还参与了多项全球心理疏导项目,与各国的心理学家共同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应对恐慌的策略。
然而,即便是如此,斯坦也明白,人类心理的脆弱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复杂。他在一次私人会谈中对马克西姆·托夫坦言道:“在这场宇宙终极考验面前,理智与信仰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不仅仅只是在质疑科学,还急切地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维持社会的稳定,这远比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困难得多。”
陈宇航:多维裂隙体的探索者
在科学界,陈宇航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他的研究方向一直聚焦在高维生命体和多维裂隙体上。在裂隙体事件之后,陈宇航成为了这一领域最具话语权的科学家。他的理论认为,裂隙体是从高维空间裂隙中穿越而来的生命体,这些生命体具备在多维空间中自由活动的能力。
“我们对于宇宙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低维度的视角上,”陈宇航在联合科学论坛上的演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裂隙体的出现不是一个单纯的外星生命现象,而是多维空间与我们三维宇宙交错的一种投影。要破解这场宇宙危机,我们必须从高维度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科学理论。”
陈宇航在讲台上挥动手中的激光笔,在屏幕上呈现出一幅高维空间结构图。随着他的讲解,图像在观众面前逐渐演变成一个复杂的坐标系统,这个坐标正是裂隙体在离开地球时留在石碑上的痕迹。观众们被这幅奇妙的图景震撼,仿佛看到了宇宙中更深层次的秘密。
“我们的宇宙可能只是更高维度的一部分,而裂隙体正是这种高维度空间的方客。”陈宇航停顿了一下,望向台下观众那略带迷茫的目光,“如果我们能够解开这些多维坐标的秘密,也许我们就能找到一种方法,逆转宇宙的崩溃。”
马克西姆·托夫坐在观众席中,神情凝重。他意识到,陈宇航所提到的这些高维坐标,或许正是自己追寻真相的关键线索。而瓦尔特·斯坦则低声叹息,他明白要让普通人理解这些高深的科学理论是多么困难,人类不仅需要面对宇宙的未知,还要在信仰与理智之间找到平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