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印《中国文字狱》序,兼怀王业霖先生(第2/2 页)
可惜我没有那种名士般的雅兴,字没有装裱,连同高尔泰先生出国前寄赠的一幅钟馗舞剑图,都被我一并藏人书柜的某一个角落里。王先生或许想象过我会在厅堂里挂起它来的罢?前些时候忽然忆及,却遍找不见,懊恼极了。莫不是愈是珍希的物事,愈是容易丧失么。
相隔不久,接到合肥朋友沈小兰女士的电话,报告是:王先生病故了。
我长久陷于无语。消息过于突然。我没有接着查问王先生生前的病况,以及身后其他种种,因为这一切在我当时看来都没有了意义。我曾经关注过的,事实上能够关注的,亦不过是他的文字而已!
前些天,为要重版王先生的书,才辗转找到并通知了他的夫人。电话交谈间,打听得王先生是死于肝硬化,死于肝炎的一种延长,死于抑郁的。王夫人告诉我,王先生整理了两部书稿,临终前托付给她。然而,一个退休女教师,有什么能耐可以顺利地推出一一姑且借用时下出版界的一个常用词一一一个已故的非名人的文集?七八年过去,书稿只好这么搁着,而且恐怕还得继续这么搁下去,就当是王先生留给家人,乃致世人的一份关于生活的证词罢。
"千古文章未尽才"。我为王先生未能在生前施展他的抱负和才识深感痛惜。就说眼下的这部《中国文字狱》字数不多,却是提纲挈领,脉络清楚,历史上的大关节都说到了。在这之前,还没有一部用了现代语言,横越两千年的时间跨度缕述中国文字狱历史的。黄裳先生的《笔祸史谈丛》一经出版,即誉满天下。同为文祸史,黄著限于清史,且是单篇结集,不像《中国文字狱》这般系统,贯穿始终。黄著是学者的文字,讲究出典,作风谨严;王著删繁就筒,深入浅出,但也并非演义式的信口开河,而是渊源有自的。黄著惟以事实说话,王著则是论从史出,时作褒贬,喜怒形于色,自是别具风味。
王先生的书排版在即,取"剑悬空垅"的古意,写下如上一点随感,就此权当序文罢。
2006年10月 23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