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过冬(第2/3 页)
那种烧煤的炉子已经开始在天水推广,不仅是大户们买了去,就连家里富裕些的普通百姓也买了取暖,战俘营舍不得用这个,不过倒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石头垒了类似的灶台,又抹上石灰,同样不会露出毒气来,上面再加个小铁锅烧水,冬天的时候喝一碗还是很暖和的。
唐家河的露天煤矿吸收了大量的魏军民夫作业——这个煤矿比想象中还要好开采,只要挖开表层土石,下面全都是成片的煤炭,甚至连挖洞的事情都省了。
由于整个天水都在消耗煤炭取暖,这些魏军民夫每天的任务就是挖出来煤后敲碎煤块,然后跟泥混合起来做成煤球,再把它们风干。为了保护这些人力资源的健康以便让他们更好的干活,杨仪要求煤厂每次要留足了汉军士兵和魏军民夫的用量才能贩卖剩下的煤炭,这些煤炭一部分被天水当地的大户消耗,还有一部分被连同精致的煤炉(由天水姜家打造)一起被商队送往长安作为奢侈品贩卖。
而炉渣则被集中回收——根据书上的说法,这些煤渣不但可以用于肥田和改良土壤,还可以用来制作筑路材料,当然也有其他用途,不过以季汉在天水的工业水平短时间内哪个也做不到,所以留下一部分用于种地后,大部分煤渣被用来铺路——这也是魏军民夫最近的另一项工作。
大量煤渣被碾碎并跟泥土混合起来,就这么铺在天水郡的道路上,目前主要铺设的是两处矿藏到冀县的路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杨仪相信这样的道路会拓展到整个凉州乃至益州。
“以后还要建立那个书上说的水泥厂。”看着施工中的民夫,杨仪就这么对姜维说,“到时候城墙上铺上水泥,里面上撒上煤渣再用水泥铺路,就不会因为道路泥泞耽误行军和辎重运输,等到我们熟练了,就把这项技术带去益州,把益州的道路也铺上水泥。”
姜维看了看眼前的施工进度,又想了想整个凉州的大小,虽然他没去过益州,但是想来益州也不会小,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不过他还是点点头赞同杨仪的计划,毕竟在汉军中管理了这么久的后勤,他也知道有大量的损耗产自运输途中,能减少一些终究是好的,前提是这段时间魏军不会打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