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3/10 页)
技术军士这么一说,大家之间笼罩着的低气压又稍稍轻松了些。
然而技术人员的意见并不能代表全部。负责使用这些技术的人就有其他意见。
“但使用这些武器装备的人呢?文盲农奴和人联农业世界上的农机手,哪个更适合当坦克手?”
贺凡作为部队指挥员提出异议:“问题在于,时间太少了。西北冻原的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我们开始训练保民军的第一批技术兵种。到现在满打满算最多两年。我们定下的目标不高,保民军的整体技战术水平也就是二战顶配;可我们起步的基础是什么?西北冻原上的贫农、感染者乃至农奴!
“培养技术兵种不是简单的事情。为了保证教育速度和学习质量,技术兵种中的中高端训练营大多由咱们113师直管,连睡眠学习装置和虚拟现实模拟训练都用上了。但现在保民军现代化建设还是装备等人才的处境!
“乌萨斯帝国的军队现在的确只是拼了老命迈向一战化;可保民军当前的水平,不看轻武器,又比一战强到哪里去呢?这还不算至关重要的陆行舰和移动城市问题。陆军训练都难成这样了,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无论是中期还是长期,陆行舰队就更不可能在规模上追赶乌萨斯了。只能靠咱们的远程和空中火力收拾陆行舰。
“最后还有更重要的问题——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现在保民军基层连排干部还问题不大,再往上的营、团级指挥员,这种既需要军校,至少是速成班的理论学习;又需要一定实践经验才能胜任的中层军事干部,十分稀缺。至于更高一级的师、军,乃至集团军和方面军级指挥员。。。。。。我只能说,二战里的苏军将领是经过了国内战争的考验,又在和平年代学习和实践,还在卫国战争的腥风血雨中经过洗礼和选拔。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余年。而保民军是一支从上到下都十分崭新的军队,从建军至今满打满算不过三年时间!
“毫不客气地说,我们的泰拉盟友太稚嫩了!他们或许能去打仗、敢去打仗,但跟擅长打仗恐怕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我同意,保民军不可能陷入全面劣势,毕竟还有咱们呢。但是,以我的个人意见而言,现在的泰拉人民保卫军,就像1941年的苏军那样脆弱,同样整忙着改革组织、选拔人才、设定编制。更新装备、改进训练,调整部队部署和制定作战计划。想要解决乌萨斯问题?可以,但我们需要时间。”
简短的寂静后,康曼德站了起来:“很好。优势和劣势都讲到了。
“保民军现在刚刚打赢了第三次反围剿,现在,已经解放了乌萨斯帝国百分之三十的领土,不仅冲出了西北冻原,而且冲出了乌萨斯较为贫瘠的北方,跟帝国形成了割据西北,相互对峙的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