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6/10 页)
不过在“这片大地”上,技术处于绝对劣势,被炸得屁股在树上的帝国军只想表示:哪个都没有最好!
当瓦列里手表的时针转了一圈后,那些该死的强击机终于飞走了。在全身泛起的强烈酸疼中,上校艰难地爬起来,用了整整两分钟才勉强将身上的大部分泥浆抖掉。耳朵里的嗡嗡声减弱了一些,但听力仍然不太灵光。但当他将脑袋探出掩体,小心翼翼地四处观望时,顿时被眼前的景象给惊住了:阵地周围不计其数的凹坑让这里变成了月球表面,弯弯曲曲的掩蔽壕和工事由于多处坍塌而被分割开来,不知有多少人被埋在下面不知生死。
总之,当瓦列里终于钻回了那个地下掩蔽所,向那群讨论他是不是没了的同伴们证明自己没死时,他才发现自己现在跟第17师的官兵们现在一模一样,满头满身都是烂泥水,烤一烤就是现成的泥塑了。
有人忍不住说:“我想,希望我们回去的时候不会这么惨吧。”
短暂的沉默之后,瓦列里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朋友,你听说‘空中绞杀战’吗?”
——自保民军航空兵投入战场,双方又在顿河流域暂时形成了一条整体上成型的对峙战线开始,乌萨斯帝国的运输系统便与保民军空军展开了一场修复与破坏的竞赛。一方试图用昼夜不停的“空中绞杀战”,遮断敌人后勤补给线、打击敌人后勤关键节点的办法来消灭对手的后勤系统;另一方则不择手段地试图粉碎来自空中的绞索。在保民军空军正式开始实施“空中绞杀”的第一周,成效并不明显;第二周,保民军多到“像是树上长出来的”炸弹开始压过乌萨斯人的陆行舰、铁路、卡车和脑壳;第三周,抵达前线的乌萨斯帝国军兵员和物资就开始快速缩水。
诚然,只要看看“空中绞杀”这个词的来源就知道,这玩意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虽然顿河流域的平原丘陵不能与某半岛北边的重山峻岭相比,但保民军的航空兵技战术水平也并不比当时的美帝空军强出多少,在经验上更是远弱于人家。但无论是地球1950S还是如今的泰拉,空中力量依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空中力量持续为乌萨斯帝国向顿河流域的运输大动脉放血,乌萨斯帝国虽然肯定还是不能越雷池一步,但守卫防线的保民军指战员们也绝不会像现在这样轻松愉快。
而且对于缺乏陆行舰的保民军而言,空中力量也是最有效的反舰手段。虽然保民军炮兵的整体效能在“这片大地”上首屈一指,但以野战炮兵对抗中大型舰艇还是过于困难,容易得不偿失。
总得来说,在1094年的乌萨斯“伟大革命战争”的战场上,保民军空军成功地让乌萨斯帝国吃尽了苦头。而这,只是保民军技术和物质优势的一个缩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