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北上(第1/2 页)
刘老道父亲二十六岁那年夏末,与他相依为命的老母亲身患重病。临死前,母亲将一份贴身藏着的房屋地契交给了他,并告诉他刘家在关外安东元宝山还有一座宅子,这座宅子是刘家祖爷爷几十年前年所建,由于地处偏远,加上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刘家家产全部都被瓜分变卖殆尽后,这座宅子仍旧幸运的存留了下来。虽说刘家没落至今,但这座宅子是一定还在的。而今自己油尽灯枯,往后世上就只留有儿子孤身一人,现在把房契交给他,是让他在自己死后去趟关外找到这宅子转手卖了,能拿了钱回来做个小本买卖也好维持生计,如果再能娶妻生子给刘家留下个香火传承,她在九泉之下也好于刘家列祖列宗有个交代。
安排完这一切,老人家便撒手人寰去了。
变卖掉仅剩不多的家当凑了些钱,刘老道父亲把他的老母安葬好,带着几件四季衣服就去了宝龙观和自己师傅亦怀真人辞行。他想的是自己去趟关外找到刘家的宅子,卖掉了换成钱再回宝龙观,母亲已经不在了,自己也了无牵,回来后就让师傅渡自己出家,做个方外的道人,每天听听师傅教诲,和观众重道劳作嬉戏,生活应该也是十分快乐的。刘老道的父亲性格本就洒脱,在加自小受道门思想熏陶,所以即便是自小就过得清苦,对钱财外物也没什么向往,之所以他想卖了宅子换钱,也只是因为觉得这些年,自己师傅和观中的其他师兄弟对自己和母亲帮助良多,吃穿应用从未吝啬,师傅更是对自己有传道授业之恩,而近些年来战火四起,人民生活朝不保夕,宝龙观香火自然也是日渐稀疏,收入也大不如前,观中众道只能靠自耕自种勉强维持度日。如果自己能卖了宅子拿回些钱,也能让观里的日子好过些。
刘老道的父亲回到观中见了亦怀真人,把母亲已故,临终前要自己出关找自家宅子的事情和师傅讲了,并告诉师傅自己想要完成母亲遗愿,请师傅恩准,不过自己卖宅子是为给宝龙观换钱的想法他并没有说出,因为他甚至自己师傅早已超脱世外,若果说自己去是为了钱财,师傅是定然不会应允的。
亦怀真人沉思良久,叹了一声‘天意不可违’,便转身去到柜子处,从里面取出一个包袱和一个木头盒子。包袱里是一套崭新的道袍和一双布鞋,盒子打开,里面则是一根木头发簪,一枚翠玉道印和三十几块银元。
把东西都放到桌上,亦怀道人拉过刘老道的父亲坐下,然后告诉他:道袍、布鞋、道簪和道印都是给他准备的,本想的是有朝一日他能继承下自己的衣钵,执掌这宝龙观时再给他。但现在既然他决定要远行,就且把这些东西先带在身上,如今世道兵荒马乱,关外地域又多有倭匪横行,如果他能去到关外完成母亲遗愿后再回来自然是最好,如果发生变故无法返回,那就留在关外自创道场弘扬道法,济世救人,也算是将宝龙观发扬光大了。而那三十几几块银元,就作为刘老道父亲的盘缠,让他一并带在身上傍身。
亦怀道人一生清苦,这几十块大洋是他几十年积攒才存下的家当。当时虽然已推行法币,但老百姓对法币存有顾虑,所以银元依然是民间的硬通货币。当时一块银元就可以买到几十斤大米,够普通人家吃上个把月了,亦怀真人早有一算,定是知道自己徒儿早晚用得着这笔钱,所以才一直替他存着。
刘老道的父亲再三推脱,无奈还是拗不过亦怀真人,只好把这些东西连带银元全都收了下来。
临行时,刘老道的父亲跪下给亦怀真人磕了三个响头,说自己完成母亲遗愿后便会立刻返回宝龙观,留在师傅身边伺候。亦怀道人也叮嘱他出门在外,凡事三思后行,切不可仗着自己有武功,与人争勇斗狠,以免惹祸上身。刘老道的父亲应承后,便告别了师傅和观里的师兄弟们独自上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