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教训(第1/4 页)
<h2>07 教训</h2>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些收获,哪怕收获的是教训,都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2010年5月,我和主持人李晨被搜狐安排去了一趟台湾。当时李晨在搜狐开了一档节目,叫《潮流实验室》。加上《大鹏嘚吧嘚》,我们两个节目组一起到台湾,探班了很多综艺节目,包括《综艺大哥大》、《大学生了没》、《康熙来了》等。
我还在《康熙来了》的录影现场,捡了一期他们节目的台本——不是偷的,是捡的,只不过捡起来以后没还给他们而已。后来我把这个珍贵的纪念品当成生日礼物送给了一位做电视节目的朋友,她非常喜欢,我还省了钱。早知道多捡几份就好了。
在《康熙来了》,我学到很多东西。第一个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片比,也就是播出时长和录制时间的比例,竟然接近一比一,六十分钟的节目就真的只录六十分钟。工作人员每隔十分钟在台下给主持人举一次小黑板,到六十分钟的时候,康永哥和小S立刻收尾。我崇拜得不行,以前我录六十分钟的电视节目,都需要三四个小时,讲了很多废话。
第二个让我惊讶的是工作人员们的“假High”,节目制作人带领大家在台下起哄、欢呼、鼓掌、尖叫,无论台上的录制是否好笑,台下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卖力地做反应,这样一是播出的时候显得现场气氛特别热烈,二是给了台上的很多明星自信,他们会发挥得更好。后来我把这招儿带回《大鹏嘚吧嘚》,让所有人也在台下“假High”,尽可能地糊弄我。
不过在台湾之行中,有一件事情让我挺郁闷的,就是在我和李晨同时采访明星的时候,明星们对我没有对李晨那么热情。几天下来,我很受挫,后来干脆就不怎么拍了,我的态度出现了一些问题。
那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我越是懈怠,越没办法做好。我觉得自己和李晨的不同,在于我的方式更像是一个记者在采访明星,而他则表现得更像是和朋友聊天,他本身就是圈里人,即使不认识采访对象,他们也会有共同的朋友和圈子,很容易就能聊到一起。我始终在大门外,不是里面拒绝我,而是我自己拒绝走进去,这是我的问题。
我收获到一个教训:既然选择从事了这个行业,就要首先让自己变成这个行业的人,才可以获得平等对话的机会。从那以后,腼腆的我开始主动迈步向前,去结交一些这个行业的朋友,当然同时也是和我在同一频率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