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它小说 > 颜氏家训 勉学篇 > 第48章 法不虑其终者必坏

第48章 法不虑其终者必坏

目录
🎁美女直播
最新其它小说小说: 我是一只鬼娃子汉威四海一边阳光一边乌云惨鸣都通灵了,谁还和人谈恋爱?盗墓:系统你让我学魔法?萌鼠婚后日记泰初白羽至尊武帝伦理大案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陆源赵蒹葭仙子授长生穿成纨绔后,太子皇帝都为我撑腰四合院:重生52年,逃荒北京城高嫁每天看到鸡精在打怪第一部龙背上的储备粮绝壁不是亲爹费诺大陆百科全书恶龙的职业素养

●西汉而下,创法垂制,得三代之余意者,莫唐若也。夫取民之法,每患其轻重不均,唐则一之以租调;养兵之法,每患其坐食无用,唐则处之以府卫;建官之法,每患其名实杂揉,唐则纳之以六典。使民不至于困,兵不至于冗,官不至于滥。太宗之法,庶几先王者,非以此欤?

[译文]西汉以降,创建制度并将制度传给后世,以及能得到夏、商、周三代制度遗意的,没有哪个朝代能像唐朝那样。从百姓那里获取赋税的制度,往往使人担忧百姓承担的赋税轻重不均,唐朝就用租庸调法把它统一起来;整治军队的制度,往往使人担忧兵士不劳而食,唐朝就用府卫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设立官职的制度,往往使人担忧官位与职权不符,唐朝就把它纳入《周礼》六典的范畴。这样,百姓不至于陷入困境,军队的建制不至于名目繁多,官职的设置不至于名实不符。唐太宗时所创建并实行的制度,与上古先王很相似,就在这几个方面。

●建官之法传之至于景龙,则有墨敕斜封之滥,而古制遂以坏。养兵之法传之至于开元,则有长驱矿骑之制,而府卫遂以变。取民之法,传之至于建中,则有两税之目,而租调遂以废。夫中、睿之君固不足深责,而张说、杨炎亦非暗于事机者,岂可轻改太宗之法欤?

[译文]唐初设立官职的制度,传到中宗景龙年间,便有了皇帝不经外廷审议而擅自授官的越制行为,而古代设立官职的制度因此遭到破坏。唐初整治军队的制度,传到玄宗的开元年间,便有了长从扩骑的兵制,而府卫兵制因此发生改变.唐初的从百姓那里获取赋税的制度,传到德宗建中年间,便有了两税法的条目,而租庸调法因此被废除了。中宗、睿宗这二位君主,固然不可以过多地责怪,而张说、杨炎也不是不懂得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人,怎么能轻易改动太宗创建的制度呢?

●盖尝考之,丁以百亩为率,租以二石为额,调以绝布为制,役以二旬为限,此租调之法也。然无以葬者,许鬻永业。自狭乡顿宽乡者,并鬻口分。既许其鬻,则兼并宁不启耶?已鬻者不复授,则课何从均耶?在府则力田,番上则宿卫。无事皆农夫,有事则精卒。此府卫之法也。然河东、河北、关右、陇左府之环京畿者五百余,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府之在诸道者才二十余。虽曰重内轻外,何多寡之不等耶?外既轻矣,卒有调发,岂能朝夕至耶?分职率属则曰省、曰台、曰寺、曰监,序劳秩能则有品、有爵、有阶、有勋。此建官之法也。然承隋之后,官不胜众也,乃骤为七百三十事。可以省也,乃复增制员外。在当时已不能守,何以责后世之变耶?太宗之法固美矣。夫惟不虑其所终,不稽其所弊,是以虽行之一时,而卒不能以行之久远也。

[译文]我曾经考察过,十六岁以上的男子,国家以授给每人农田一百亩为标准,每人向国家交纳粮租以二石为限额;国家向每户征收纺织品的户税,以交纳绫绢纯布为定制;为国家服徭役,以每年二十天为期限。这就是租庸调法。然而没有钱财安葬死者的家庭,允许出卖永业田。百姓有从地少人多的地方迁到地多人少的地方的,均卖掉口分田。既然充许百姓出卖永业田和口分田,那么兼并土地的现象难道还不出现吗?已卖掉土地的农户,国家不再授给土地,那么百姓向国家交纳的租税怎么能均衡呢?[农民]在州府时很努力耕作,到京师轮流值班时便担任皇宫警卫。国家无战事时都是农夫,有战事时便都是精兵。这就是府卫之法。然而河东、河北、关西、陇左这些地区的州府环绕京都地区的就有五百多个,而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四道的州府仅二十几个。即使说是重视中原地区而轻视边远地区,为什么相差如此悬殊呢?既然不重视边远地区,一旦边事突起,国家调动军队,怎能迅速赶到出事地点呢?各司其职而统率百官的行政机关有省、台、寺、监,按功劳大小和才能的高低而授予的职衔有品、爵、阶、勋。这是唐朝设置官阶的措施。然而唐朝的官制在隋朝的基础上有增无已,竟然急增到七百三十个职务。[这么多的职务,]是应该精简的。却又增加了员外的建制。[古代设置官阶的措施,]在贞观年间就已经不能坚持奉行,凭什么指责后世改变了古人的设官之法呢?唐太宗的设官之法本来很好,只是不考虑它。的后果,不考察它的弊病在哪里,所以虽然能在一个时期内实行,但终究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太宗平河东,立和籴法。时斗米十钱余,草束八钱,民乐与官为市。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之患。仁宗治平中,诏陕西刺民,号义勇。又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然其后不十年,义勇运粮戍边以为常。神宗熙宁中,行青苗之法,虽不许抑配,其间情愿人户,乃贫不济之人,鞭挞已急,则继以逃亡。逃亡之余,则均之于邻保。温公亦谓"民知所偿之利,不知还偿之害",是也。

[译文]宋太宗讨平河东北汉政权,制订和籴法。当时一斗米价十几钱,一捆柴草八钱,百姓乐意与官府作买卖。后来物价上涨而和籴法不除,于是成为河东地区世世代代的灾难。宋仁宗治平年间,朝廷下诏,陕西等地手背上刺字的乡民,称为"义勇"。朝廷又颁发敕书和榜文与百姓约定,义勇之民永不充军戍守边防。然而此后不到十年,义勇之民轮送粮草戍守边防是平常的事。宋神宗熙宁年间,国家实行青苗法。虽然不允许官府对百姓强行摊征税物,但那些愿意向官府贷款的人家,大部分都是生活贫困而得不到接济的人,官府逼债过急,便相继逃亡。逃亡之后,就把所欠贷款均摊派给邻里的农户。司马光也说"百姓只知道贷款的好处,而不知道偿贷还款的害处",这话说得很对。

目录
好女难嫁天花板上的足迹男主,你攻略错对象了瓜气纵横三万里穿成反派雄主后,被磕CP了[虫族]丹道第一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