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节 迷局(第2/4 页)
明军的进攻相当艰苦,这不是战斗力问题,刚刚结束的美国战争,让明军锻炼出了一批王牌部队,战斗力远胜于日军,武器装备,大量装备毛瑟92式步枪也远胜日本的金钩单发步枪,大量装备的机枪更完胜日军,火炮也占据绝对的优势,陆军重炮甚至可以跟旅顺的要塞炮互相轰击而不落下风。
旅顺的要塞体系营建工作,是李鸿章一手主持的,用料十足,设计科学合理,理论来讲,这里是很难被攻克的。日俄战争日军对这里的进攻显示了这一点,尽管那时候俄国经营的更稳固,但现在的旅顺也不是轻易能被攻克的地方。
日军大山岩部,两万余人,只用了一天时间攻占了这里,如果说是打下来的,真的很难解释,不用具体情报知道,这里几乎是让清军拱手让给了日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地最高官,道员龚照玙临阵脱逃,战前坐船逃到了烟台。
关于这个人的资历,则完全是李鸿章一手提拔起来的,提拔他的原因,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他有钱。龚照玙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富户,是李鸿章的老乡。1871年投效北洋制造局当差,由监生捐纳同知、知府、道员,一路升迁靠的都是捐官。1890年经李鸿章推荐,总办旅顺船坞工程,并会办旅顺船坞营务处。这是一个毫无战场资历,仅仅凭着跟李鸿章的老乡关系加金钱铺路爬来的富家子弟,让这种人在旅顺指挥,结果早注定。此战李鸿章罪责最大。
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守卫旅顺的各路淮军、湘军人马谁也不服谁,更不会服从一个官,所以龚照玙才选择了逃跑,这种明显洗地的说辞不足为信,作为地方自高官员,即便明知必败也守土有责,放在满清制度没有崩坏的时代,这种官员必死无疑。满清入关之初,大量投降了满清的地方官,在各路起义军的攻击下,都不敢放弃城池,反倒到了晚期,大量逃跑的。
追究原因,只看这个龚照玙后来的结局便知,他因为临阵脱逃,后来影响很坏,被定了一个斩首刑罚,但他手眼通天,白花花的银子砸下去,竟然没有执行,直到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他也只是被关押,而没有处斩,并且在八国联军时期被释放,回家乡病死了。
这显然是一个背景很深的人物,而他的背景毫无疑问是李鸿章。李鸿章如此力保他,在看看他是李鸿章举荐的营建旅顺工程的官员,这项工程到底有多少猫腻,不难猜测。李鸿章死后给家族留下了两千万两银子是哪里来的,不是这种人贡献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