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节 珠江之王(第4/6 页)
赫德这绝对不是替自己在问,朱敬伦明白他这次来不止是谈关税的问题,恐怕他这次来代表的是英国政府的试探。
尽管跟北京朝廷签订了条约,但是英国人并不满意,早在谈判的时候,他们就对朝廷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对咸丰的不满上,当时谈判完成后,英法两国一起表示将支持奕欣当政,就是希望清政府能有所改变,可是潮州反入城的情况,让他们明白,这个国家的政府是很难改变的,为了进广州城,他们用了二十年时间,为了在福州做生意,他们用了十年时间,那么要跟这个国家进入正常的交流,他们需要用多久?
英国人不想再等一个十年二十年了,所以他们在考虑,历史上他们甚至派巴夏礼和海军司令跑到了太平天国的地盘,跟太平天国商议平分中国的建议,也许是试探,但未必没有这个想法,如果能在中国找到一些像印度土邦那样的分裂势力,他们就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合纵连横,最后把所有的势力都吞并进来。
可惜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地方督抚可不是印度的土邦王公,而是皇帝的奴才,在加上两次鴉片战争让他们明白,这个国家的人民可没有印度人那么容易屈服,光一个广州,就让他们始终无法踏进乡村的领地,只能龟缩在城市内,而广州这样的城市,在中国每个省都有一个,他们完全不可能一个一个去征服,除非他们能找到代理人。
显然朱敬伦展现出来的实力,让他们开始考虑朱敬伦了。
一想到英国人竟然将自己当成了可以培养的代理人,朱敬伦心中升起一股古怪的感觉,如果真是这样,自己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抱一下大英帝国这根粗腿?
英国人找洪秀全的时候,那家伙是怎么回答的来着,“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洪大教主这句话还是很有魄力的,但却葬送了太平天国的前途,当时太平天国其实已经岌岌可危,安庆刚刚失守,南京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应该说如果能够得到英国人的帮助,借助英国軍舰让他们可以暂时控制江南,喘息之后未必不能南北割据。
可这种魄力,这种气节,往往得到的结果不那么光明。
朱敬伦虽然不可能做汉奸,但却不会傻到把洋人推向清廷那一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