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四章 徐福根本没有到过日本(第1/22 页)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虽说是个乱世,但和日本的往来却一直都没有中断。
当时日本人来中国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再是学习制度律令了,而多是为了搞贸易赚钱,顺便倒点稀罕的文物珍贵的药材回去,再有就是宗教方面的交流和学习。
话说在公元927年时,一个叫宽辅的日本僧人造访了位于后周济州(今山东省)境内的一座寺庙,在该庙里,他和一名法号义楚的中国和尚交谈甚欢,在宽辅离去后,那位义楚和尚把从对方那里听来的各种日本见闻,结合自己平日里对日本的了解写成文章,编进了一本叫《义楚六帖》的著作中。
在这本书里,义楚是这样描述日本的: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至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这是两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徐福和日本联系在一起的记载。
先从《义楚六帖》说起,此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关于徐福的那段记载,在之后几百年里,无论中日,但凡有人持徐福东渡的目的地是日本这一观点的,其理论基础和认知根源,几乎都来自于这本书。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福去日本的故事也被增添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很多人认为,徐福不光是去了日本那么简单,在去的同时,还把华夏文明给带了过去。
像北宋文豪欧阳修就有诗云:“……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祚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在诗中,欧阳修不但肯定了徐福到过日本,还坚信他东渡时带走了大量典籍,这一举措使得中国在遭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的损失被降低到了最小,至少那些被烧掉的书,有很多都在日本被保存了下来。
应该讲,欧阳修的观点在日本很是受用,尤其是后半段,居然真有日本人借此公开表示,孔子全经,唯存日本也。